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46篇
  免费   7141篇
  国内免费   7338篇
林业   10075篇
农学   12339篇
基础科学   7215篇
  13593篇
综合类   28527篇
农作物   4706篇
水产渔业   3005篇
畜牧兽医   11806篇
园艺   3535篇
植物保护   5524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1107篇
  2023年   1354篇
  2022年   2475篇
  2021年   3433篇
  2020年   3169篇
  2019年   3058篇
  2018年   2217篇
  2017年   3099篇
  2016年   2888篇
  2015年   3940篇
  2014年   3815篇
  2013年   4559篇
  2012年   5579篇
  2011年   5962篇
  2010年   5923篇
  2009年   5428篇
  2008年   5006篇
  2007年   5142篇
  2006年   4802篇
  2005年   4229篇
  2004年   2056篇
  2003年   1954篇
  2002年   1706篇
  2001年   1699篇
  2000年   1750篇
  1999年   1963篇
  1998年   1715篇
  1997年   1544篇
  1996年   1407篇
  1995年   1268篇
  1994年   1084篇
  1993年   1114篇
  1992年   876篇
  1991年   737篇
  1990年   624篇
  1989年   499篇
  1988年   384篇
  1987年   229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4篇
  1965年   15篇
  1964年   11篇
  196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J.J. Hu  Y.C. Tian  Y.F. Han  L. Li  B.E. Zhang 《Euphytica》2001,121(2):123-127
The performance of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trees (Populusnigra) expressing a Cry1Ac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Kurstaki HD-1 against poplar defoliators was evaluated in the field at the Manas Forest Station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during1994–199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highly damaged leaves on the transgenic trees was 10% while that on the control trees in nearby plantations reached 80–90%. The average number of pupae per m2 of soil at 20cm depth in transgenic poplar plantation was 18 which was only 20% of that found in the non-transgenic control field. The number of pupae and the leaf-damage on transgenic trees described above are all far below the threshold set for chem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non-transformed poplar trees grown in the same plantation with the transgenic trees were also protected indicating that cross protec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trees.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oplar trees hav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in afforest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2.
对CALIS中外文对照工具书的101字段第一指示符的取值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取值不规范、不统一的实例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编目工作实际,分析、探讨了中外文对照读物101字段第一指示符的取值原则。  相似文献   
163.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丽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72-72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做到作物缺什么就补充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4.
提出一种机器人稳态分析新方法,以D-H矩阵的逆矩阵,构建由工具坐标系到机械臂关节空间坐标系之间的线性射映关系,即一种新型的雅可比矩阵,由此导出由工具坐标系到关节坐标系之间力和力矩的传递函数。和传统的稳态分析方法相比,减少矩阵叉积次数,且能得出和关节空间力和力矩关系相一致的表态式,并能用D-H矩阵验证求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5.
百合茎秆的挺度直接关系到百合花采收后的货架寿命等重要商品性状,而这些商品性状与植物茎秆中的木质素的含量高低有关.本文应用RLM-RACE技术,从东方百合索蚌植株中克隆了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一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定名为LsCCR1.该基因cDNA全长为1 499 bp,包括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88个氨基酸.多重比对分析发现百合LsCCR1基因与其他植物上已经发现的CCR基因同源性多介于55%~66%之间.利用半定量PCR检测LsCCR1基因在百合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LsCCR1基因主要在百合的茎秆中表达,根部次之,叶片、鳞茎及花蕾中表达量较少,其表达模式与拟南芥、桉树及大麦中CCR基因的表达模式类似.  相似文献   
166.
本文采用碱解、酸化、结晶等简便的方法及工艺,从鸡胆汁中提取并纯化了天然牛磺酸,得产品经纸层析、薄层层析证实为牛磺酸,并经薄层扫描及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该产品中牛磺酸含量达99.8%。  相似文献   
167.
168.
Rice with panicle-blast resistance is needed for stable rice production. Although we hav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OsGF14b underlies a quantitative trait lo...  相似文献   
169.
以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境内的罗布麻属(Apocynum)和白麻属(Poacynum) 8个基因型植物的种子为材料,进行了8个基因型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千粒重和生活力测定方法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参试罗布麻种子的长为2.75 mm,宽为0.68 mm,厚为0.49 mm。白麻属7个基因型中以紫斑中花的种子最长,为4.51 mm;青杆白花最宽,为0.90 mm;青杆白花和大叶白麻最厚,为0.61 mm。8个基因型种子的长、宽、高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75~4.51、0.68~0.90和0.48~0.61 mm。其中,紫斑中花为最大基因型,罗布麻为最小基因型。千粒重变化范围在0.38~1.32 g,所有参试种子颜色均为褐色,其中以大叶白麻颜色最深。参试种子均表现出非休眠性种子萌发的特征,萌发时间较短,可以用来快速测定参试种子的生活力。采用四唑染色测定生活力时,参试种子均表现出不透四唑的特征,应该纵切切破种皮,预湿时间为12~14 h,染色时间为12 h,鉴定标准为种子胚80%完全染色。此次针对罗布麻属和白麻属种子形态特征与生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能够为罗布麻种子生活力鉴定、大规模种...  相似文献   
170.
柴德美  李振  王传喜 《北京农业》2012,(15):212-213
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云的观测是一项最基本的观测要素,它既是现在天气的重要判定依据,也是未来天气预测的重要指标,所以做好云的观测是观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地面气象观测中只有把云和与它相对应的天气系统联系起来,借助天气形势的分析判断,把地面气象观测和天气系统的分析判断有机结合起来,用天气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地面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