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5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林业   489篇
农学   317篇
基础科学   274篇
  641篇
综合类   3394篇
农作物   406篇
水产渔业   212篇
畜牧兽医   982篇
园艺   466篇
植物保护   31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超  雷国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164-168,173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1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对象的综合承载力水平普遍较低,可划分为弱、低、中、较高4个承载力区。(2)从综合区划角度看,研究对象的空间差异也较显著,华北、长江中下游区明显高于东北、西北、晋陕内蒙古区。  相似文献   
82.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在对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赋存形态及迁移特征,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Zn、Co、Cd和Hg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世界、中国和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d(中国和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倍)和Hg(中国和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的7~8倍、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6倍)尤为突出。Cr、Ni、Zn、Cu和Co在沉积物中主要以残余态形式存在(50%以上),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近55%),Mn和Cd主要以乙酸可提取态形式存在(近50%)。重金属迁移顺序为Mn(56.70%)≈Pb(56.65%)〉Cd(53.66%)〉Co(48.82%)〉Cu(43.99%)〉Zn(21.93%)〉N(i15.49%)〉C(r11.43%),其中Mn、Pb、Cd、Co和Cu的危害较大,有近45%~60%可以发生迁移转化。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受到Cd和Hg污染,具有高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3.
用高锰酸钾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制成改性花生壳吸附材料,并进一步就该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2+、Cd^2+的吸附去除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吸附在18h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Pb^2+和Cd^2+最佳初始pH值分别为4.5和6.5,对Pb^2+的吸附量最大达到104.75mg·g^-1,对Cd^2+的吸附量最大达到43.11mg·g^-1。对Pb^2+和Cd^2+在该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竞争吸附的干扰使得Cd^2+的吸附量降低88.47%,Pb^2+的吸附量降低20.80%,且Pb^2+的吸附量为Cd^2+的5-6倍,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顺序为Pb^2+〉Cd^2+。  相似文献   
84.
新疆策勒县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插钎法结合气象数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开垦年限分别为2和1a农田地表进行风蚀风积观测,结果表明,沿主风向,防护林带前后0—3H(树高)内表现为风积,林前风积量明显大于林后风积量,防护林带之间中部主要以风蚀为主。红枣幼苗旁种植的冬小麦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抵御红枣根部风蚀。未开垦的植被盖度3个不同的下垫面内,植被盖度和高度越大,其阻沙积沙能力越强。由于新开垦未种植裸荒地地表疏松无植被覆盖,表现出同阶段内最大的地表风蚀量。新开垦农田地表蚀积变化不仅与植被覆盖度、防护林结构、风速大小与风向紧密相关外,还与地表的微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85.
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宝泉岭垦区所辖13个农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集约利用3个,适度利用6个,低度利用1个,粗放利用3个;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仍有较大潜力。在充分考虑各级分区特征及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垦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划定基本农田质量、数量的多重要求,以红兴隆垦区二九一农场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条件、区位条件、耕地周围影响因素3个层面建立了一般农田划入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等间隔赋值法进行耕地的质量和区位的优劣排序;建立一种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结果表明:二九一农场优质耕地所占比重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若使其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评价分值≥70分的耕地区域是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7.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磊  雷国平  张健  张怡然  李佳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224-229,307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与优化调整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居民点布局对增强区域经济、协调人地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根据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适宜分值,划分农村居民点布局综合适宜性等级.研究表明:宁安市适宜农村居民点的一级和二级选址区面积比较少,所占比例为10.84%,多为三四等级,但也可以满足宁安市农村居民点建设的需求.最后,根据适宜等级区的位置和面积,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布局优化,并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扩建、居民点拆旧、建设中心村和居民点内部改造4种整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针对宁安市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方面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应用GIS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基于31个县域单元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平均值由0.274 6增加到0.514 5,县域之间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减少;2)2000—2010年城镇化由中等、低水平发展为中等、高水平,低城镇化地区由以鄱阳湖湖体为中心的"十字"分布缩小到"T型"分布;3)2000—2010年全局G系数由0.030 55上升为0.031 75,城镇化冷点集聚显著且呈现减弱趋势,热点增加迅速;4)人口和社会城镇化指数是主要的障碍指数,城镇人口比重、人均GDP、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单位面积非农产业产值、城镇用地占总面积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邮电业务量是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杉木凋落物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独添加生物炭、单独添加凋落物以及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进行一年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添加物处理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S)相比,单独添加凋落物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真菌丰度以及真菌/细菌比值显著增加;单独添加生物炭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值显著增加。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的放线菌丰度显著高于单独添加凋落物处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通过改变土壤p H、全碳、全氮、C/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0.
河北省主要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河北省142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等基础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及Kriging插值法,研究河北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极端气温指数的空间分布方面,极端最高气温和夏日均呈从南至北逐渐降低的趋势,高值中心分别位于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和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廊坊、沧州等地,而霜日则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变化规律,高值中心主要位于张家口北部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暖日指数及持续冷期无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全省夏日、暖日指数、极端最低气温及大部分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呈增加趋势,全省霜日则呈下降趋势,持续冷期的变化不显著。(2)极端降水指数无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连续干日及连续湿日均呈零星分布,降水强度从东南至西北大体呈降低趋势;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在1961-2010年河北大部分地区的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量、降水强度、连续湿日及暴雨日数均呈下降趋势,而连续干日呈增加趋势。从极端气温及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河北省具有干暖化倾向,农业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