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林业   226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106篇
  209篇
综合类   1495篇
农作物   396篇
水产渔业   150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在福建省漳州市抽取闽南牛64头,采集血样,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冷冻后带回实验室-20℃保存备用。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SGE)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同时引用其他学者用相同方法获得的国内外12个牛群体7个相同座位的研究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10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7.62%,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1593;证实了闽南牛与东南亚牛种亲缘关系较近,闽南牛是南方黄牛和瘤牛的混血种,但不应含有巴厘牛或斑腾牛的血统。  相似文献   
82.
实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在国内首次从ConA诱导培养的中国大耳白肉兔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IFN-γ、IL-2和IL-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菌落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①经克隆得到的IFN-γ基因(序列号:DQ852341),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FN-γ基因(序列号:AB010386)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63.0%(鼠)~77.6%(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41.7%(鼠)~65.7%(人)之间;②扩增得到的IL-2基因(序列号:DQ852342),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L-2基因(序列号:AF068057)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6%和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64.8%(鼠)~86.0%(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55.7%(鼠)~80.1%(人)之间;③扩增得到的IL-4基因(序列号:DQ852343),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L-4基因(序列号:AF169169)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57.0%(大熊猫)~69.8%(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43.0%(鼠)~53.6%(人)之间。用这3个基因分别构建的进化树结果都表明,兔与人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鼠的亲缘关系最远,这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即兔与鼠应分别归为兔形目和啮齿目动物。  相似文献   
83.
毛叶枣成年树茎段培养与离体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毛叶枣优良品种“高朗 1号”成年树的茎段为外植体 ,研究了毛叶枣的离体繁殖技术。结果表明 :在附加NAA 0 .1mg/L、BA 2 .0mg/L或另加KT 0 .5mg/L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腋芽高频率萌发 ;试管芽苗在分别附加NAA 0 .1mg/L与BA 1mg/L、IAA 1~ 2mg/L与BA 1mg/L的MS增殖培养基上 ,增殖系数均达 5以上 ,并且芽苗长势旺盛 ;采用瓶外生根技术 ,无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 85 %以上。试管苗移植大田后生长正常 ,即将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4.
柰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榇嫩芽为材料.对Dellaporta等用CTAB制备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改良,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ω=10%PVPP与材料充分研磨,将提取缓冲液的β-巯基乙醇体积分数降低为1%,能有效地去除材料中的多酚类物质;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裂解液2次所获得的上相.加入1/10体积的65℃的NaCl/CTAB溶液混匀,再用氯仿/异戊醇(24:1)连续抽提2次,并在DNA粗提液中加入适量高浓度NaCl和无水乙醇沉淀DNA,可以有效地去除多糖的干扰.获得比较纯净的DNA样品;PCR特异性扩增的结果表明,以改良法的DNA为模板可获得PPO基因保守区约600~800bp特异条带.且扩增条带较亮、无引物二聚体出现。  相似文献   
85.
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物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污染土壤上的12种植物的调查和定量分析,发现它们对重金属Cu、Cd、As、Zn、Pb有不同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主要表现为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对Cu、Cd、As都有吸收,特别是对As的吸收达到超富集的水平;野苎麻(Boehmeria frutescens vsr.viridula)、野蔷薇(Rosa multiflora)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对Zn、赤车使者(Elatostema involucratum.)对Zn、Pb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86.
采用3种洗涤模式对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进行脱毒,研究了其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性能,比较了不同用水量下逆流洗涤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性能.结果表明,逆流洗涤脱除主要发酵抑制物的效果最好,批式分次洗涤效果次之,批式洗涤效果最差,3种洗涤方式对主要发酵抑制物乙酸的脱除率分别为100%、92.27%和77.66%.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经固液比1∶7.5(g∶ mL)逆流洗涤、酶水解和水解糖液浓缩后被酿酒酵母发酵24 h,糖利用率97.58%,乙醇得率93.74%.  相似文献   
87.
大岭山城市森林公园在东莞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碳汇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005年和2008年的森林资源小班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东莞市大岭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森林植物的碳储量、碳密度及碳汇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岭山森林公园3年来共吸收二氧化碳9.069万t,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3.023万t,森林碳汇能力每年7.34t/hm2,这说明城市森林公园的碳汇能力对于城市低碳经济建设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8.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项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植物的各个组织和各种成分的分析。文章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叶 片研究上的应用进展,包括基于叶片特征的植物种类鉴别、植物叶片病虫害诊断、育种材料选择、叶片 内含物质含量测定等 4 个方面,并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为了优选杏鲍菇秋葵咀嚼片配方,以杏鲍菇粗多糖、杏鲍菇超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选取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及脆碎度的综合评定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配方,并制定产品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杏鲍菇秋葵咀嚼片的最佳配方为杏鲍菇粗多糖38%、杏鲍菇超细粉49%和黄秋葵超细粉13%,制成的咀嚼片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综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杏鲍菇秋葵咀嚼片配方是可行的,所得工艺配方稳定可靠,这为我国咀嚼片剂工艺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按季共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相比无间种处理,幼龄胶园间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硝化作用,间种葛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间种香蕉促进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最明显,其他微生物作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幼龄胶园间种能改善胶园土壤微环境,可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