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5篇
  免费   626篇
  国内免费   1549篇
林业   1673篇
农学   2127篇
基础科学   1208篇
  2343篇
综合类   4305篇
农作物   891篇
水产渔业   487篇
畜牧兽医   1921篇
园艺   598篇
植物保护   102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541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510篇
  2015年   679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737篇
  2012年   886篇
  2011年   883篇
  2010年   875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781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66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62年   2篇
  1925年   1篇
  1905年   1篇
  1896年   2篇
  18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测定垂序商陆与胜红蓟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后的降香黄檀炭疽病菌内丙二醛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4种酶活性,来初步判断垂序商陆与胜红蓟提取物对炭疽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炭疽病病原菌膜系统,垂序商陆处理组丙二醛含量在56h后显著提高,胜红蓟处理组则缓慢增加,略高于对照组;垂序商陆处理组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先增加,32h后急剧降低,胜红蓟处理组蛋白质含量从初期开始就少于对照组;两种提取物都能影响菌体的保护性酶活性,两处理组SOD活力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两组SDH、LDH活力都小于对照组,而垂序商陆处理组SDH、LDH活力小于胜红蓟处理组。初步说明两种植物提取物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代谢系统和生理过程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2.
火龙果腐烂病是一种对我国新兴的火龙果果业潜在风险较高的真菌病害。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从越南进口的火龙果鲜果中截获该病害。本文介绍了其病原真菌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Petrak)Alcorn)地理分布、寄主范围、经济危害性、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特征、形态学鉴定和分子检测方法 ;分析了病原菌的进入风险和定殖与扩散风险,提出了加强口岸植物检疫,严防病原菌传入及病害在国内发生扩散和蔓延等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3.
保护地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疫病亦称辣椒枯萎病、辣椒疫霉病,辣椒黑茎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可称之为“辣椒癌症”。辣椒一旦受到该病侵染,植株3~5d后萎蔫,7~lOd便死亡。此时若逢田间灌水,则更容易造成大面积病害流行,使辣椒大减产甚至绝收。目前,该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辣椒的毁灭性病害。辣椒疫病病菌主要靠灌水传播,6~8月是陇东地区辣椒疫病的盛发期,在保护地高温高湿条件下,此病尤为严重。此外,由重茬栽培引起疫病的急剧发生和迅速蔓延,也可导致辣椒大面积枯死。  相似文献   
64.
早熟无核葡萄杨格尔的胚珠可正常受精。绝大多数受精旺在花后27~33天开始败育,仅个别胚可继续发育至大球形胚甚至心形胚。当胚发育最为充分而又尚未败育时取胚珠进行培养,存活胚的比例较高。胚珠培养的培养基内附加低浓度秋水仙碱对无核葡萄胚珠内胚的离体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胚珠培养萌发成苗的技术尚需要进一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
辽宁省不同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智  朱赫  祁之秋  纪明山 《植物保护》2016,42(5):214-216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间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咯菌腈与其他杀菌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腐霉利、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辽宁省6个不同地区分离的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平均EC50差异不显著,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咯菌腈对不同地区共117株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平均值为(0.007 3±0.004 5)μg/mL,且咯菌腈与腐霉利和多菌灵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66.
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初级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饲喂管法和点滴法,分别测定了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4种原药及其制剂对意大利蜜蜂成年工蜂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初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饲喂管法测得97.3%吡虫啉原药、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96%噻虫嗪原药、30%噻虫嗪悬浮剂、97%噻虫胺原药、5%噻虫胺可湿性粉剂、96%啶虫脒原药及4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的经口毒性48 hLD50值分别为有效成分8.04×10-3、9.46×10-3、7.04×10-3、4.64×10-3、11.8×10-3、5.25×10-3、5.22和6.31μg/蜂;点滴法测得各药剂的接触毒性48 h-LD50值分别为有效成分2.46×10-2、1.33×10-2、3.63×10-2、9.27×10-3、1.52×10-2、2.21×10-2、5.82和5.07μg/蜂。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啶虫脒原药及其可溶性粉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均为中等毒,其他6种药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均为高毒;根据危害商值(HQ),啶虫脒对蜜蜂为低风险,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蜜蜂均存在高风险。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有效积温、土壤含水量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出土羽化的影响,在室内控制土壤温、湿度的条件下测定了越冬代和第1代各生命阶段的有效积温,于2010—2015年在山西省临县枣园对越冬幼虫和成虫动态进行调查,并对田间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室内越冬幼虫出土积温为258.2日度;而受5月份首次有效降雨日的影响,田间出土积温存在384.2~764.6日度的年度变化。土壤含水量对越冬幼虫出土模式及出土率有显著影响。持续干旱或土壤高湿均可导致双峰现象,土壤高湿的频繁出现还可显著降低幼虫出土率。通过6年田间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越冬幼虫首现日与有效降雨日无显著相关性,而首现日有效积温(y)与降雨日有效积温(x)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7758x+188.16(r=0.997,P0.001)。  相似文献   
68.
夏季斑枯病是危害冷季型草坪草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草坪质量,目前我国仍未有登记药剂防治夏季斑枯病。本研究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检验,分析比较了嘧菌酯、稻瘟灵、丙环唑和甲基硫菌灵4种杀菌剂对夏季斑枯病菌的抑制效果,评估了药剂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丙环唑对供试的夏季斑枯病菌3株靶标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为0.09~0.16 μg/mL;嘧菌酯次之,EC50为0.14~0.28 μg/mL;稻瘟灵和甲基硫菌灵抑制效果再次之。4种杀菌剂对夏季斑枯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800 g/hm2防控效果最佳,第4次药后17 d可达99.09%;25%丙环唑乳油制剂用量2 000 g/hm2防控效果次之,第4次药后17 d为93.14%。  相似文献   
69.
沙冬青茎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测定了沙冬青茎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相对生长率(RGR)、近似消化率(AD)、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虽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发生变化,但最高浓度为0.2g/mL时,这4项指标始终低于其他处理。沙冬青茎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历期的影响不明显,但使蛹期延长,幼虫死亡率升高,且提取物浓度越高,这些作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0.
从西藏农牧学院药材基地的西藏八角莲(Dysosma sayuensis Ying)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八角莲叶斑病为八角莲上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壳针孢属(Septoriasp.)真菌。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其中以山梨醇为最适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在无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长势较差;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为7~9;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本试验明确了引起西藏八角莲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