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4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744篇
林业   524篇
农学   416篇
基础科学   503篇
  631篇
综合类   3529篇
农作物   511篇
水产渔业   352篇
畜牧兽医   1099篇
园艺   550篇
植物保护   41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19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病毒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效果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病毒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浓度900倍液为宜,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02.
非淀粉多糖酶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抗菌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奥尼罗非鱼的生长及其抗菌力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约60 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560尾,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20尾奥尼罗非鱼,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梯度的液体酶制剂(0、0.1、0.2和0.4 mL/kg的饲料)。结果表明:(1)非淀粉多糖酶对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2)添加非淀粉多糖酶0.2 mL/kg和0.4 mL/kg显著提高了罗非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和血清的杀菌能力(P<0.01),试验组各组织溶菌酶活力也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03.
通过研究固始鸡、罗曼蛋雏鸡和艾维茵肉仔鸡生长、养分沉积、肉质特性的差异,探讨品种与生长、代谢和肉质间的关系。选用1日龄雄性固始鸡、艾维茵肉仔鸡、罗曼蛋雏鸡各1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在相同日粮条件下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并进行屠宰试验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1)3种鸡在体重、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固始鸡低于罗曼蛋雏鸡,罗曼蛋雏鸡低于艾维茵肉仔鸡;(2)固始鸡和罗曼蛋雏鸡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沉积效率显著低于艾维茵肉仔鸡(P<0.05);(3)固始鸡和罗曼蛋雏鸡的肌肉滴水损失、肌纤维直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艾维茵肉仔鸡(P<0.05),固始鸡胸肌和腿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极显著高于蛋鸡(P<0.01),蛋鸡极显著高于肉鸡(P<0.01)。与快速生长的鸡品种相比,慢速生长的固始鸡具有较低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沉积效率,具有较低的肌肉滴水损失、羟脯氨酸含量及较细的肌纤维,并具有较高的肌肉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4.
饲用复合酶对蛋用种鸡日粮磷的利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日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蛋用种鸡磷的利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972只24周龄罗曼褐父母代种鸡,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54只种鸡。采用玉米-豆粕-杂粕型基础饲粮,正对照组含总磷0.55%,非植酸磷0.40%,不加酶;负对照组含总磷0.40%,非植酸磷0.21%,不加酶;试验组含总磷0.40%,非植酸磷0.21%,加酶制剂。试验期18周。结果表明:在低非植酸磷的日粮中添加复合酶,粪便中磷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1);粪便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5);显著改善蛋黃顔色(P<0.05);不影响生产性能、骨骼发育和蛋壳质量。添加200 g/t复合酶替代罗曼褐蛋用种鸡日粮中75%的磷酸氢钙能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罗曼褐蛋用种鸡生产性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不同轻基质组成和配比对核桃楸容器苗根系的影响,为核桃楸优质苗木培育提供依据,以当年生核桃楸幼苗为研究对象,选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废弃木耳菌棒和锯末进行不同比例组合,设置12种不同轻基质配比,比较不同处理下核桃楸幼苗根系发育和养分累积的差异.结果表明,S9(泥炭土︰珍珠岩︰木耳菌棒=3︰3︰4)处理下的土壤毛管...  相似文献   
106.
不同生育阶段燕麦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中度干旱(MD,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5%)、重度干旱(SD,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5%)两个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温室盆栽燕麦不同生育阶段(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的生长性状、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CK)相比,干旱胁迫处理均显著(P<0.05)降低了燕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3个...  相似文献   
107.
为明确土壤结构体分布和Cd赋存形态对零价纳米铁-壳聚糖改性生物炭的响应,以黄绵土为试验对象,枸杞枝条制备改性生物炭,以不添加改性生物炭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CdCl2溶液污染条件下,1%~3%改性生物炭输入处理对土壤pH值、有机碳(SOC)、阳离子交换量(CEC)、水稳性团聚体及不同Cd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00 d沉化,相对于对照处理,添加改性生物炭后,土壤pH、CEC、SOC分别平均显著增加8.30%、17.23%、68.48%;土壤大颗粒团聚体(> 0.25 mm)含量增加7.69%,有效态Cd含量中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各占比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12.61%、5.52%和1.21%,无效态Cd含量(残渣态)增加19.34%。路径分析表明,土壤pH和SOC含量直接影响有效态Cd的含量且存在因果关系,SOC含量直接影响土壤小颗粒团聚体(< 0.25 mm)的形成,且土壤小颗粒团聚体形成和CEC与有效态Cd存在因果关系。从路径分析的结果来看,土壤CEC和土壤团聚体是土壤Cd有效性的关键作用因子。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高浓度Cd污染土壤,零价纳米铁-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对Cd固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缓控释氮肥在寒地黑土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和施用技术尚不十分明确,采用定位试验方法进行为期3年的试验研究,明确不施氮肥(CK)、全部普通氮肥一次性基施(BU100%B)、全部缓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CRU100%B)、农民习惯施肥(FP)、60%缓控释氮肥和40%普通氮肥混合一次性基施(MBC)条件下,水稻产量、效益、氮素吸收利用和无机氮在土壤剖面中累积与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比较,各施氮处理产量、效益、氮素利用率和无机氮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显著提高。MBC处理在产量、效益、氮肥利用率和减少土壤无机氮积累方面效果最好。与FP处理相比,MBC处理3年水稻平均增产6.2%,经济效益增加17.7%,氮肥利用率增加16.9%,氮肥农学效率增加16.4%,差异显著(P<0.05)。施用缓控释氮肥减少了无机氮在剖面(0~90 cm)中的累积,MBC处理较FP土壤无机氮累积量平均降低7.9%,CRU100%B 较BU100%B处理平均降低10.7%,且差异显著(P<0.05)。无机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由上到下逐渐减少,0~30、30~60和60~90 cm土层分别占无机氮累积总量的38.3%~54.6%、28.8%~35.7%和14.0%~26.1%。施用缓控释氮肥增加了无机氮在土壤上层剖面(0~30 cm)的累积,减少了无机氮在土壤深层剖面(60~90 cm)的累积量。在0~30 cm剖面中,MBC较FP处理无机氮平均增加12.4%,在60~90 cm剖面中,无机氮平均降低19.7%。可见,施用缓控释尿素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效益、降低了土壤无机氮在深层剖面的残留,进而降低了氮素淋失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9.
风沙土是我国重要耕地之一,具有土质瘠薄、漏水漏肥等特点,易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产量低等问题,急需对其改良,以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以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BM)、水稻秸秆生物炭(BR)及花生壳生物炭(BP),设置生物炭两个不同施用量:0.5%土重和1%土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来源和数量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生物炭均可以提高风沙土土壤pH、有机碳、速效钾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增加效果越明显;与未施生物炭处理(CK)相比,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最显著,分别提高了101.70%、20.30%、14.92%、88.36%;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处理对土壤pH提升效果最显著,提高了0.46个单位。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均提高了土壤氮素残留率和利用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氮残留率提高,其中以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和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处理提升幅度最大,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5.47%、36.10%。而氮素利用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却出现降低趋势,低量玉米秸秆生物炭的处理氮素利用率最高,为51.32%。土壤氮残留率与花生籽粒产量、土壤pH、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氮肥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施加生物炭能显著改变风沙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和花生壳生物炭短期内可以显著提高氮残留率,而在氮肥利用率提升方面不如玉米秸秆生物炭,高量花生壳生物炭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0.
通过设置0~150 kg·hm-2 5个不同浓度梯度氮肥对首年苜蓿耕作土进行处理,通过ITS基因高通量测序以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关联研究了不同处理苜蓿产量、土壤理化指标、真菌群落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N60和N90处理下的苜蓿产量显著高于对照(N0)及高施氮(N120和N150)处理,且表征根际土壤肥力的指标总氮(TN)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在N60和N90处理中均提高,同时这两组的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标(Chao1和PD指数)以及整体多样性指标(Shannon)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结合weighted unifrac PCo A和3种互补的非参多元统计检验方法(Adonis、Anosim和MRPP)得出各样品按分组聚类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所有样品中均占绝对优势(92.77%±2.50%),目水平上N120和N150的物种组成则更为相似。通过共存网络分析发现,相比于其余处理,N60和N90的群落内部具有更大的物种复杂度及更高的群落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中节点和关联数目以及内部具有较高的负黏连∶正黏连)。Procr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