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9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1851篇
林业   2389篇
农学   2682篇
基础科学   1218篇
  3133篇
综合类   5001篇
农作物   1221篇
水产渔业   799篇
畜牧兽医   2293篇
园艺   610篇
植物保护   134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626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637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553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1043篇
  2011年   1173篇
  2010年   1061篇
  2009年   1009篇
  2008年   1027篇
  2007年   1002篇
  2006年   1020篇
  2005年   919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574篇
  1998年   532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372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6篇
  1968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红火蚁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现红火蚁已有4年,但防治技术、产品依然匮乏。为了改善、提高我国红火蚁的防治技术水平,本文就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对红火蚁的作用表现和防治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JHA可以造成蚁后卵巢萎缩、产卵量减少,导致发育畸形和蚁群等级比例失调,如工蚁数量减少、生殖型幼虫比例以及处女蚁后数量增加等,并最终导致整个蚁群死亡。JHA杀虫剂活性高、低残毒、对环境污染小,在田间防治红火蚁效果彻底,并可有效地防止防治区红火蚁种群的再入侵(re invasion),但JHA毒饵也存在着防治效果缓慢等问题。本文就克服此类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2.
为评价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的应用潜力,将氟吡菌酰胺与吡虫啉种衣剂混合后采用种子包衣法及喷洒法研究其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并测定了不同施药方法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4.2、8.3、12.5 g(a.i.)/kg种子与吡虫啉18.0 g(a.i.)/kg种子混合包衣处理,播种后35 d其根结抑制率和防效分别为41.0%~51.8%和47.4%~58.6%,土壤中2龄幼虫减退率为38.6%~40.4%,显著高于单施吡虫啉18.0 g(a.i.)/kg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后连续3次以氟吡菌酰胺250.2、375.3、500.4 g(a.i.)/hm2进行土壤喷洒,最后1次施药后7 d,其根结抑制率和防效分别为81.0%~89.9%和65.9%~74.3%,土壤中2龄幼虫减退率为65.4%~73.4%,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克百威1 800.0 g(a.i.)/hm2处理。氟吡菌酰胺各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千粒重和有效穗数,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50.0%~61.2%,保产效果显著。水稻播种后35 d采用氟吡菌酰胺对稻田进行1次喷洒,对水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产效果不明显。表明采用氟吡菌酰胺与吡虫啉混合包衣种子处理及在水稻苗期进行喷洒处理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防效显著,具有显著的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3.
稻田常用农药对四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稻田常用农药对二化螟幼虫期优势寄生性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at-sumura)的毒性,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杀虫剂原药以及18种常用农药制剂对扬州、安吉、金华和乐清4个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原药中氟虫腈、毒死蜱和三唑磷对该蜂毒性较高,杀虫单、吡虫啉和阿维菌素次之,氯虫苯甲酰胺则最低。12种杀虫剂制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3种阿维菌素相关制剂对该蜂毒性相对较低,其余均具高毒性;4种杀菌剂中的异稻.三环唑对该蜂高毒,苯甲.丙环唑次之,井岗.蜡芽菌(井冈霉素)和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则毒性最低;2种除草剂中苄嘧.丙草胺毒性高于苄.二氯。此外,同一种药剂对不同地区雌蜂的毒性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4.
利用DAS-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昭通烟草脉斑病样品,结果表明存在马铃薯Y病毒O株系和马铃薯Y病毒N株系两个不同株系病毒。利用Sprimer和M4引物扩增、克隆、测序,得到长度为1 771 bp目的片段,该片段包含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3′ UTR序列以及部分Nib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与湖南HN 2分离物(GenBank No. GQ200836)和美国NE 11分离物(GenBank No. DQ157180)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5.
侵染观赏南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从广西某农业展示中心观赏南瓜上分离到一种直杆状病毒,长约300nm,该病毒分离物P-3(NN)在测试的葫芦科作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褪绿斑及明脉症状,在曼陀罗上为局部褪绿斑,在测试的其它茄科作物及豆科和藜科作物上无任何症状反应.其致死温度为95~100℃.经DAC-ELISA测定,P-3(NN)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根据以上结果,初步鉴定P-3(NN)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136.
抗稻瘿蚊品种多抗1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稻瘿蚊是亚洲稻区主要害虫,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方法。1993~1995年,广东省农科院与国际水稻研究所有关专家紧密合作,对能抗华南4个稻瘿蚊生物型的品种多抗1作进一步抗性遗传分析,确认多抗1对中国稻瘿蚊生物型1和4的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这个基因暂定名为GM—6(t)。以多抗1×丰银占1组合的F3代160个家系作基因标记,据DNA库分离个体分析(BSA)原理,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物OPM6(1.4kb),首次成功地标记了这个抗性基因。随后多态性扩增产物经~(32)p标记,用作探针,检测另一个参考作图群体IR64×Azucena,将这个抗性基因定位在水稻第4条染色体上,位于RG214和RG163两个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之间。应用这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不必通过稻瘿蚊的直接筛选,快速准确地选育抗稻瘿蚊品种或进行抗性基因累加。  相似文献   
137.
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0-2011年对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北京地区全年只发生1代,夏季滞育,卵孵化高峰为4月初;2龄幼虫侵染高峰为4月上旬,3龄幼虫发育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初,4龄幼虫发育高峰为5月上旬,白雌虫发育高峰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10月份播种后部分2龄幼虫就可以发生侵染并且冬前发育至3龄幼虫.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8.
本文检测了23批(其中单剂18批,混剂5批)在福建省销售的啶虫脒产品,结果表明21.7%的农药中检出有未经登记农药成分.主要检出成分是哒螨灵、溴虫腈、噻嗪酮、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等.5批混剂产品中均未检出未经登记农药成分.  相似文献   
139.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入侵损失指标体系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是我国进境检疫性病毒,严重危害玉米的生长,给玉米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中根据科学性、系统优化、通用可比及实用性原则,结合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特点,系统构建了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损失评判指标体系,共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并对其在我国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作出初步评估,经估算,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对我国造成的潜在直接经济损失达140.95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0.
巴拉那根结线虫(Meloidogyne paranaensis)是咖啡上最具有毁灭性的根结线虫之一,可造成咖啡减产高达50%,目前主要发生在巴西、危地马拉和墨西哥,我国没有分布。本文介绍了巴拉那根结线虫的形态鉴定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