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76篇 |
免费 | 580篇 |
国内免费 | 120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94篇 |
农学 | 976篇 |
基础科学 | 927篇 |
1675篇 | |
综合类 | 3761篇 |
农作物 | 676篇 |
水产渔业 | 440篇 |
畜牧兽医 | 1416篇 |
园艺 | 452篇 |
植物保护 | 5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626篇 |
2021年 | 561篇 |
2020年 | 564篇 |
2019年 | 531篇 |
2018年 | 350篇 |
2017年 | 515篇 |
2016年 | 418篇 |
2015年 | 535篇 |
2014年 | 520篇 |
2013年 | 620篇 |
2012年 | 766篇 |
2011年 | 788篇 |
2010年 | 689篇 |
2009年 | 598篇 |
2008年 | 574篇 |
2007年 | 552篇 |
2006年 | 412篇 |
2005年 | 335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01.
202.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e(Ⅲ)对紫外辐射(UV-B:0.15 W·m-2 90.45 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乙醇酸氧化酶(GO)、谷氨酰胺合成酶(GS)、过氧化氢酶(CAT)和H2O2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与CK相比,无UV-B胁迫时20 mg·L-1CeCl3能够有效提高GO和Gs:UV-B处理使GO和GS提高,植物的光呼吸速率增加;Ce+UV-B组GO、GS和CAT高于UV-B组,H2O2含量低于UV-B组.研究表明,20 mg·L-1CeCl3通过提高GO、GS和CAT活性进而增强光呼吸代谢,耗散过多的光能;通过对植物体内H2O2含量的变化,检测是否受到环境胁迫,利用Ce(Ⅲ)缓解植物所受的UV-B等强光逆境胁迫,具有积极的环境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蔬菜供应商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供应商的选择对于建立科学高效的供应链极为重要.首先建立蔬菜供应商选择流程图作为蔬菜供应商选择的规范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理论(AHP)相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将其运用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建立了蔬菜供应商模糊层次评价模型,这有效降低了判断矩阵整体一致性不通过的可能性.通过实证分析,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够对蔬菜供商进行比较科学、全面的评价,对于提高供应商选择决策的准确性具有非常良好的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4.
205.
小麦/玉米轮作旱地长期轮耕的保墒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蓄水保墒,提高作物产量。但长期采用单一的耕作方式不仅不能促进作物增产,反而会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土壤轮耕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土壤耕作技术措施,将翻、旋、免等土壤耕作措施进行合理的组合与配置,对于减少长期单一耕作缺点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寻适宜于黄土旱塬地区旱作麦玉轮作田长期生产的耕作模式,于2007-2017年在陕西省合阳县设置长期定位试验,该试验共设置4种轮耕模式:免耕/深松轮耕(NS)、深松/翻耕轮耕(SC)、翻耕/免耕轮耕(CN)和连续翻耕处理(CT),分析了不同轮耕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土壤水分利用规律、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应及农田增产效应。结果表明,1)轮耕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CN轮耕处理土壤容重较低,0~60 cm土壤容重为1.31 g/cm~3。2)轮耕能在休闲期蓄存更多的土壤水分,其中以CN处理的蓄水效果较好。3)轮耕能在作物生育期为作物提供更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其中以CN处理在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较好。4)相较于传统翻耕模式,CN模式显著提高作物小麦/玉米轮作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冬小麦和春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5 221和7 433 kg/hm~2,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5.5和20.7 kg/(hm~2·mm)。5)不同轮耕处理以CN处理经济投入较低,经济收益较高,2007-2017年平均经济收益为6254元/hm~2。综上所述,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CN模式是适宜于黄土旱塬小麦/玉米轮作田的最佳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206.
为了探究鼠李糖凝集素(Rhamnose-binding lectin, RBL)在硬骨鱼非特异性细胞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模型,首先通过分离头肾单核/巨噬细胞进行体外菌应激实验,发现在罗非鱼两种重要的致病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应激后,尼罗罗非鱼L-鼠李糖凝集素1(OnRBL-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发现OnRBL-1重组蛋白能够调节病原菌诱导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包括显著抑制菌诱导的IL-6、IL-8和TNF-α的表达,和促进IL-10和TGF-β的表达。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OnRBL-1具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增强呼吸爆发水平和上调活性氧的释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OnRBL-1在罗非鱼单核/巨噬细胞非特异性细胞防御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探讨RBL-1在硬骨鱼宿主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并有助于完善和丰富硬骨鱼类RBL的功能和在抗菌免疫应答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7.
AIM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mechanisms of circular RNA hsa_circ_087631 i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 METHODS RT-q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hsa_circ_087631 in PBC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Hsa-miR-346-overexpressing lentiviral vector pLenti-EF1a-EGFP-F2A-Puro-CMV-MCS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human acute T cell leukemia Jurkat cells, and th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hsa_circ_087631, Bcl-6 mRNA and interleukin-21 (IL-21) mRNA were detected by RT-qPCR.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sa_circ_087631 and hsa-miR-346.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hsa_circ_087631 in the PBC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subjects. Hsa-miR-346-overexpressing lentiviral vector pLenti-EF1a-EGFP-F2A-Puro-CMV-MCS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expression of hsa-miR-346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hsa-miR-346-overexpressing lentiviral vector was transfected into the Jurkat cells, whil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hsa_circ_0087631, Bcl-6 mRNA and IL-21 mRNA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wild-type or mutant hsa_circ_087631 vector and hsa-miR-346 mimics were transfected into 293T cells, the results of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howed that hsa-miR-346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uciferase activity of wild-type hsa_circ_087631 (P <0.01), but the regulatio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fter mutation of the predicted binding site. CONCLUSION Peripheral blood hsa_circ_087631 level is elevated in the PBC patients. The hsa_circ_087631/hsa-miR-346/Bcl-6 signaling may take effect in human T cells. Hsa-miR-346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expression of hsa_circ_087631, but it may not be regulated by predicted binding sites. 相似文献
208.
209.
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Sr)元素组(低、中、高)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钡(Ba)元素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锶元素含量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盐度的影响最大,锶元素的影响其次,温度的影响最小,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所有试验组中,耳石钡分配系数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减少,而耳石Ba/Ca值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是影响大黄鱼耳石Ba/Ca值的主要因素,温度和锶元素的影响都很小,盐度对耳石Ba/Ca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水中Ba/Ca值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所有试验组中耳石Ba/Ca值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盐度与耳石Ba/Ca值的定量关系就可以反演大黄鱼所经历的盐度史。 相似文献
210.
为了探究大型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颗粒有机物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对湖泊主要污染来源的指示作用,在贡湖湾选取14个样点,采集马来眼子菜和POM样品,分析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和POM有相似的δ15N值趋势,都是随着离入湖口距离越远,其δ15N值逐渐增加,马来眼子菜的δ15N值为10.8‰~14.1‰,POM的δ15N值为6.69‰~14.1‰;而马来眼子菜的δ13C值随着离入湖口距离越远有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17.6‰ ~ -14.5‰;POM的δ13C值则有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26.9‰ ~ -24.6‰。马来眼子菜较高的δ15N值指示了人类生活污水来源的氮,表明贡湖湾的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相关分析表明,水中总溶解磷(TDP)与马来眼子菜的δ15N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水中的总氮(TN)与POM的δ15N、δ13C值则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而POM的N占比和底泥的δ15N值分别与POM的δ15N值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马来眼子菜和POM的δ15N、δ13C值能够指示太湖贡湖湾的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