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24篇
  免费   1864篇
  国内免费   2682篇
林业   2460篇
农学   1671篇
基础科学   1492篇
  3193篇
综合类   15077篇
农作物   2115篇
水产渔业   983篇
畜牧兽医   4750篇
园艺   2198篇
植物保护   1331篇
  2024年   285篇
  2023年   705篇
  2022年   1512篇
  2021年   1554篇
  2020年   1384篇
  2019年   1390篇
  2018年   952篇
  2017年   1508篇
  2016年   1026篇
  2015年   1372篇
  2014年   1522篇
  2013年   1799篇
  2012年   2571篇
  2011年   2603篇
  2010年   2403篇
  2009年   2168篇
  2008年   2277篇
  2007年   2020篇
  2006年   1684篇
  2005年   1307篇
  2004年   804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入畜共患传染病,病猪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在多种动物和入的有核细胞内寄生引起的一种入畜共患的原虫病。本文通过对某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与弓形体混合感染的诊治,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2.
1974年,瑞典免疫学家Jerne提出免疫网络学说,认为,机体免疫系统内的各个细胞克隆,通过自我识别,相互刺激,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网络结构.构成网络结构的物质基础,就是位于抗体分子上的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此后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独特型抗体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开辟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新方向,如今抗独特型抗体不仅在人类疾病的受体寻找、肿瘤癌症治疗、免疫、诊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兽医领域也得到同样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原理、制备和检测、模拟抗原的分子基础、在动物疫病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植物甾醇对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泌乳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和800 mg/d植物甾醇,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植物甾醇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血浆生化指标Ⅱ组变化最为明显。较Ⅰ组而言,Ⅱ组血浆雌激素、孕酮、催乳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②较Ⅰ组而言,Ⅲ组血浆白细胞介素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提高(P<0.05)。③与Ⅰ组相比,Ⅳ组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明显下降(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提高(P<0.05)。添加植物甾醇可提高奶牛的泌乳量,改善奶牛内源激素不平衡的状况,并促进奶牛发情,改善奶牛脂类代谢情况,改善奶牛体质,其中200 mg/d植物甾醇添加量为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95.
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调查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感染的流病学特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采集的家养犬猫、流浪猫血清样本.其中,家养犬血清样本1876份,家养猫血清样本561份,检测发现,家养犬动物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24.9%;家养猫弓形虫IgG阳性率21.2%;同时检测流浪猫样本201份,阳性率30.3%.家养犬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最高,为30.0%,家养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不同季节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犬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长,犬猫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均有明显增长.对25例弓形虫抗体阳性家养犬病例和37例弓形虫抗体阳性家养猫病例进行了回访调查,结果发现,该62例动物主人的弓形虫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96.
边缘无浆体病是由边缘无浆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牛养殖业的传染病。本文概述了边缘无浆体病原形态学、分类学、体外培养以及种系发生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近年来对边缘无浆体主要表面蛋白(MSPs)的基因调控机理和病原表面蛋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
安徽省北部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7月,安徽省北部地区生猪出现疫病,表现为不食、高热等特征,为查明病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发病猪群样品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137份血清样品中,HPRRSV、PRRSV、PPV带毒率分别为25.5%、23.4%、37.9%;PRRSV、SIV(H1N1、H3N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5%、9.49%和3.65%,仔猪CSFV抗体免疫合格率为50%;6份组织样品中HPRRSV、PRRSV、CSFV、PRV、PPV带毒率分别为50%、100%、66.7%、33.3%、33.3%。表明引起本次猪病为PRRSV、CSFV、PPV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8.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达200个以上核苷酸的转录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具有特异性。为筛选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致小鼠神经系统损失相关的LncRNA,本试验对正常小鼠和PHEV感染小鼠大脑皮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PHEV感染过程中LncRNA差异表达数据。经过生物学分析,发现与PHEV感染相关的LncRNA-NONMMUT131476.1位于小鼠第8号染色体Herpud1(homocysteine-inducible,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inducible,ubiquitin-like domain member 1)和Nlrc5(NLR family,CARD domain containing 5)两基因间,由5个外显子构成。利用qPCR方法对感染PHEV的小鼠脑组织和N2a细胞中LncRNA-NONMMUT131476.1及Nlrc5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LncRNA-NONMMUT131476.1和Nlrc5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上调。研究发现干扰LncRNA-NONMMUT131476.1后Nlrc5表达被抑制,表明Nlrc5可能为其潜在靶基因。同时,沉默LncRNA-NONMMUT131476.1表达能促进病毒复制增殖,表明该LncRNA可能作为调节因子,参与调控PHEV感染过程,但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为PHEV感染发病机制和PHEV防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广西分离株血清亚型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兔制备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高免血清,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对从广西发病鸡群分离的4个IBDV代表性流行毒株和2个常用疫苗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6个毒株被分为2个血清亚型;根据试验所得的R值,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各亚型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目前在广西流行的IBDV野毒株之间以及其与疫苗株间的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及时掌握广西IBDV流行毒株的抗原变异并为研制更有效的适合本地使用的IBD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 Agriculture on Loess Plateau has transformed from food shortage to green development. ● Terracing and check-dams are the key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increase crop yields. ● Agronomic measures and policy support greatly increased crop production. ● Increasing non-agricultural income is a key part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had an overwhelming advantage in protecting environment.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s a typical dryland agricultural area. Agriculture there has transformed from food shortage toward green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seven decades, and has achieved world-renowned achievements. During 1950–1980, the population increased from 42 to 77 million, increasing grain production to meet food demand of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wa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Engineering measures such as terracing and check-dam were the crucial strategies to increase crop production. From 1981 to 2000, most of agronomic measures played a key role in increasing crops yield, and a series of policy support has benefited millions of smallholders. As expected, these measures and policies greatly increased crop production and basically achieved food security; but, low per capita GDP (only about 620 USD in 2000) was still a big challenge. During 2001–2015, 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and non-agricultural income together supported the increase in farmer income to 5781 USD·yr–1. Intensive agriculture that relies heavily on chemicals increased crop productivity by 56%. Steadfast policy support such as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had an overwhelming advantage in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new era,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 policy support and positive societal factors will be the golden key to further improve food production,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smallholder in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