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16篇
  免费   2477篇
  国内免费   3540篇
林业   3424篇
农学   2799篇
基础科学   2268篇
  4392篇
综合类   18103篇
农作物   2707篇
水产渔业   1341篇
畜牧兽医   5914篇
园艺   2580篇
植物保护   1905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728篇
  2022年   1666篇
  2021年   1733篇
  2020年   1599篇
  2019年   1633篇
  2018年   1080篇
  2017年   1745篇
  2016年   1250篇
  2015年   1768篇
  2014年   1872篇
  2013年   2234篇
  2012年   3164篇
  2011年   3170篇
  2010年   3026篇
  2009年   2777篇
  2008年   2894篇
  2007年   2633篇
  2006年   2186篇
  2005年   1777篇
  2004年   1065篇
  2003年   838篇
  2002年   872篇
  2001年   955篇
  2000年   764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分形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能客观地反映退化土壤的结构状况和退化程度 ,可作为退化土壤结构评价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退化土壤的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土壤中 <0 .0 0 1mm粘粒含量越高 ,>0 .2 5 mm团粒含量越低 ,则分形维数越高 ,结构性越差。对于同一土壤退化系列 ,分形维数越高 ,土壤退化越严重。  相似文献   
992.
江淮丘陵区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淮地区水稻田间小区施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生育性状,在氮磷肥充足时,钾肥的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水稻钾吸收量明显以秸秆吸钾量为主,约为籽粒吸钾量的5倍。N来自土壤的数量为120.30 kg hm-2;K2O来自土壤的数量为72.83kg hm-2。NPK全素施钾处理吸钾总量平均高出NP处理48.79%,籽粒和秸秆分别平均增加9.21%和56.8%;说明钾吸收量增加对秸秆产量贡献明显小于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除最高施钾量和不施氮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钾素亏缺,说明在不施氮肥或氮肥不足的情况下,水稻对肥料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减少。本试验钾肥(K2O)产投比以NPK2处理最高为2.54。综上所述,本地区同等肥力土壤,水稻钾肥推荐用量为120kg hm-2,根据土壤钾素平衡状况,水稻施钾量可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993.
保水剂与肥料互作及保水缓/控释肥料研究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水剂在农业上的作用日益重要,肥料与保水剂一体化使用是水肥调控的重要技术,是肥料研究的国际前沿。保水剂是吸水量超过自身重量数百倍以上的亲水性高聚物。保水剂一般分为天然的,合成的及半合成的。保水剂与肥料可以通过物理混合、包膜或化学合成三种方式结合为一体化的保水缓/控释肥料。保水剂具有吸水吸肥功能,保水剂可吸附大量中性分子,对阳离子养分也有较强吸附作用,对阴离子养分吸附弱。肥料种类与盐浓度影响保水剂的吸附作用与膨胀能力。保水缓/控释肥料在土壤中对肥料养分有延迟释放作用。保水缓/控释肥料可改善土壤持蓄水分和水肥交互作用,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作物增产。保水缓/控释肥料发展方向是包膜和化成保水缓/控释肥料。保水缓/控释肥料湿润及养分控释机理研究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994.
从西瓜根围分离得到的一株有效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的枯草芽孢杆菌B 11菌株(B acillus subtilisstra in B 11)。为获得高产拮抗物质的诱变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方法对B 11菌株进行诱变,结果获得抑菌活性比野生菌B 11菌株强的6株诱变菌株,其中G 17菌株的抑菌活性及粗拮抗物质含量均高于B 11菌株,且遗传性较稳定;再以G 17菌株为供试菌株,用亚硝基胍(NTG)对其进行化学诱变,结果获得抑菌活性较强的4株诱变菌株,其中BV 22菌株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其抑菌活性比G 17和B 11菌株分别提高了36.88%和80.00%;其粗拮抗物质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0.15%和62.53%。研究结果说明,用物理诱变B 11菌株后获得的诱变菌株再用化学方法进行诱变,可选育出高产拮抗物质的诱变菌株。  相似文献   
995.
比较了4个施氮水平下免耕抛栽水稻和常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在127.5~193.0 kg/hm2施氮水平内,结实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穗数、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总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和表观输出率、植株高度、单茎重、粒叶比和根系活力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1 9 3.0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127.5 kg/hm2处理的。常耕抛栽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粒叶比高于免耕抛栽水稻,但免耕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植株高度、单茎重、根系活力和颖花茎流量比常耕水稻的高,免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略优于常耕抛栽水稻的。免耕抛栽水稻比常耕抛栽水稻增产2.10%,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A computer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rake angle of a chisel plough and soil bulk density on angle of soil failure plane, rupture distance, width of side crescent, frictional, overburden, cohesion and adhesion soil cutting factors, draft forces and drawbar power requirements. The experimental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two locations. Soil of the first location was sandy clay with the soil bulk densities of 1.75 and 1.70 g/cm3 for firm and loose soil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with an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of 30° and a surface friction angle of 20°, cohesion of 2.5 kN/m2 and adhesion of 1.2 kN/m2. Soil of the second location was clay loam with the soil bulk densities of 1.65 and 1.50 g/cm3 for firm and loose soil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with an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of 34° and a surface friction angle of 23°, cohesion of 2.4 kN/m2 and adhesion of 1.14 kN/m2. The prediction showed that the angle of failure plane found to decrease with the rake angle. The rupture distance decreased with the rake angle from 15° to 55° and then increased as the rake angle increased over 55°. The width of the side crescent increased as the rake angle increased and the maximum value and the minimum value were recorded at 75° and at 15°. Values of frictional and overburden factors decreased as rake angle increased.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were recorded at 15° and 75°,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of cohesion factor increased as rake angle increased. The maximum value was recorded at rake angle of 75° and the minimum value was recorded at rake angle of 15°. Adhesion factor was found to change inversely with the rake angle from 15° to 55° and then to change directly with the rake angle over 55°. The draft force decreased with the rake angle and reached its minimum value at 45° rake angle. Over 45°, the draft force increased and reached its maximum value at 75° rake angle. The draft increased with soil bulk density. The power required for moving the plough recorded the maximum value at rake angle of 15°, while the minimum value was recorded at 55° rake angle. The values of power increased with decrease of soil bulk density. The predicted values demonstrated some deviations from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 draft force and the drawbar power.  相似文献   
997.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异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Arc/Info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进行了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估算。以盐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截流村小流域(简称截流村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及地形、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等数据,建立了小流域空间数据库,利用GIS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小流域空间离散化为10 m×10 m的栅格,在栅格内根据合适的USLE因子算法进行了土壤侵蚀量估算,进而对小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和小流域内侵蚀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流村小流域年均输沙模数为1244.7 t/(km2.a),侵蚀强度属轻度;坡耕地占流域面积的44.17%,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195.0 t/(km2.a),其侵蚀总量占流域总侵蚀量77.93%,表明坡耕地是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策源地,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是实现流域内坡耕地的合理利用。同时对于林地和小于10°坡耕地的侵蚀模数结果与相关研究仅相差19.8%和4.4%,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8.
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作为新的旅游信息平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成了形势的紧迫需要。首先,介绍了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的、对象,设定了系统开发的软硬件开发环境。然后详细阐述了开发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思路、系统流程和系统数据库设计思想,最后说明了旅游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的六大功能。对省、市各级地方和景区旅游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9.
白榆沙棘光合生理参数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模拟光照条件下,对不同水分处理的白榆、沙棘进行观测。观测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并且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白榆、沙棘光合生理参数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在研究过程中对试验地土壤水分进行有效性评价;其等级分别为:无产无效水、低产低效水、高产高效水、高产低效水。而把高产高效水作为指导当地林业生产的土壤水分管理条件。结果表明白榆沙棘具有高产高效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4%~17.2%;9.5%~16.5%。  相似文献   
1000.
从环境岩土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人类在城市岩土工程活动中对地下水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文章概述了地面沉降、地下水过量开采及水质污染的现状,并简要的解释了地面沉降的机理以及地下水灾害问题引起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了一些预防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