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7篇
  免费   1045篇
  国内免费   1042篇
林业   1488篇
农学   1990篇
基础科学   1120篇
  2051篇
综合类   3396篇
农作物   597篇
水产渔业   384篇
畜牧兽医   1498篇
园艺   411篇
植物保护   91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豇豆为材料,探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菜品质的影响,并为我国鲜切蔬菜的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用紫外线照射鲜切菜不同时间(0,20,30,40,50,60min),并测定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真菌的菌落总数,以及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失质量率。结果表明,照射时间为30min,可有效控制鲜切豇豆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能有效杀灭(甚至彻底清除)大肠杆菌,对真菌、乳酸菌、肠杆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鲜切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保存最好,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92.
研究自制有机碘栓对獭兔子宫内膜炎治疗效果。通过子宫灌注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等混合菌液,复制獭兔子宫内膜炎病理模型。分别于1天,3天,5天按0.01g/kg体重(按有效碘计算)子宫投放有机碘栓进行治疗,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子宫形态、子宫内膜病理学变化,并测定血清SOD,MDA,GSH-Px等生化指标。投药后第4天阴门肿胀及阴道充血逐渐消退,子宫分泌物逐渐减少;子宫颈和子宫角轻微肿胀,宫腔内有少量透明分泌物;子宫内膜较完整,上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治疗组在第4天血清SOD和GSH-Px活力均高于病理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第6天血清SOD活力高于病理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GSH-Px活力高于病理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MDA含量低于病理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有机碘栓可有效治疗獭兔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93.
94.
为探究春小麦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特征,采用盆栽方式,选用来自埃及的Egypt1和Egypt2、来自我国天津的津强6号和津强11号4个春小麦品种,设不施氮(B1)、施尿素1g/盆(B2)和施尿素1.5g/盆(B3)3个施氮处理,于小麦成熟期测定植株性状、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结果表明,Egypt2的穗长、穗粒数、小穗数、千粒重、产量均高于津强6号,但津强6号的籽粒总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最高;随着拔节期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产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逐渐增高,其中B3处理最高;不同处理组合中,施氮量较高处理下Egypt2的千粒重和产量最高,施氮量较高的津强6号的籽粒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最高,拔节期施氮量增多,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由此可知,不同品种中,Egypt2的产量最高,津强6号的总蛋白质含量最高;合理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施尿素1.5g/盆的氮肥处理小麦生长最好。品种和施氮量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
土壤质量退化已成为制约现代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采取适宜措施开展设施土壤改良活动对于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西安市塑料大棚土壤改良研究为例,分别探讨了土香香(T1)、腐殖酸(T2)、富活素(T3)、蚯蚓粪(T4)4种改良剂处理对大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盐分离子组成、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  相似文献   
96.
为明确喷施叶面肥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于2014-2015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喷施叶面肥试验,设置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喷施吨田宝(D1~D3)、三叶期和拔节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4)、三叶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5)、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6)、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D7)、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D8~D10)、三叶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D11)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与CK相比可显著增加开花期叶面积指数、穗数和次生根数,尤其是D6;喷施叶面肥可显著增加穗数和产量,且处理D1~D7高于D8~D11,D1~D7处理中D7最高,但与D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叶面肥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开花期叶面积指数与成熟期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次生根数与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同时喷施吨田宝有利于促进开花期旱地小麦根系和叶片生长,延长叶片功能期,延缓根系衰老,增加穗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7.
氮磷钾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施肥对青贮玉米原料及青贮饲料的影响,在撒施羊粪的田间,青贮玉米栽培管理时,分别单独施用氮肥(N-150kg/hm 2)、磷肥(P2O5-120kg/hm 2)、钾肥(K2O-150kg/hm 2),以不施用化肥为对照,经田间测产和取样,并对其青贮发酵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极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产量(P<0.01),Milk2006奶亩指数显著高于单施磷钾肥和对照处理(P<0.05);增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产量(P<0.05)。增施氮肥除了提高玉米青贮饲料氨态氮含量外(P<0.05),玉米青贮饲料的其他发酵品质参数差异不显著。青贮不仅保存了原料的养分,同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98.
以深圳地铁车公庙交通枢纽7 & 9号线车站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选取典型的监测断面,埋置混凝土应变计,进行地下连续墙的内力测试,分析了连续墙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内力变化规律,并对连续墙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得到以下结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地下连续墙的内力变化越发明显,基坑负二层和负三层开挖对连续墙的内力变化影响较大,应重点关注和监测;根据现场测试数据得到两侧地下连续墙的内力变化并非完全一致,主要受到紧邻基坑开挖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最后计算得到地下连续墙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9.
发生突变的个体叫作突变体。突变体往往具有与野生型不同的表型,这样就为缺失组分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主要介绍了植物突变体库的作用及构建方法,重点论述了自发突变体库、理化诱变突变体库及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原理与特征,并对植物突变体库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Relative abundance and density estimates of Asian houbara were assessed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in two breeding grounds of migrant populations (China and south Kazakhstan) and in one breeding ground of a resident population (Oman), between 1998 and 2002. For the study perio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was from 0.004 to 0.06 individual per km driven and density estimates varied from 0.01 to 0.2 houbara per km2. Relative abundance and density of houbara declined by 63% and 69%, respectively in China, by 60% and 49%, respectively in Kazakhstan and by 50% and 75%, respectively in Oman. Overall, an average of 27-30% annual decline in both relative abundance and density was observed for the three regions. Despite being legally a strictly protected species in China, Kazakhstan and Oman, houbara are heavily hunted and poached on all their migration routes and wintering grounds. The current levels of hunting and poaching are not sustainable and without the immediate agre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measures, the Asian houbara may face extinction in the wild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