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9篇
  免费   672篇
  国内免费   951篇
林业   802篇
农学   655篇
基础科学   641篇
  1086篇
综合类   5475篇
农作物   1048篇
水产渔业   415篇
畜牧兽医   1770篇
园艺   872篇
植物保护   478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542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600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956篇
  2011年   1027篇
  2010年   864篇
  2009年   844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736篇
  2006年   640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1 毫秒
951.
伐后竹蔸清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有竹林伐后竹蔸(桩根)清理技术的缺点,即人工挖掘劳动强度较大,劈裂腐烂法其林地更新速度较慢,化学腐蚀法的剩余化学试剂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等,设计了一种质量轻、体积小、移动方便、功效高,且能在地形土质复杂的稠密竹林内移动作业的竹蔸清理设备.  相似文献   
952.
我国室外人造板标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我国主要室外人造板产品的种类、产量及分布情况,汇总我国室外人造板相关标准,并与室外人造板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现有标准设置的问题,提出我国应构建包括产品标准和性能检测方法的室外人造板独立标准体系,以促进我国室外人造板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53.
灰木莲木材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百度试验法研究灰木莲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灰木莲属易干木材,干燥速度2级;截面变形程度轻,为1~2级;初期开裂2~3级,扭曲等级2~3级,无内裂,弦径向干缩差异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25~30 mm厚灰木莲木材的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954.
根据标准实施情况,对我国现有木地板标准进行分类,分析现有木地板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木地板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5.
湖南省是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重灾区.本文分析了我省林权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有害生物防控新问题、新形势,并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建设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56.
杨树是阜新市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杨树造林成功的关键是:一是造林时必须坚持"适地适树适品种"的原则;二是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必须本着"一切经过试验"的方针,不能盲目淘汰优良老品种;三是田间管理的关键在于栽植后前3年的病虫害防治。通过多年调查、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目前适合阜新地区发展的优良品种有小美旱、彰武小钻杨;欧美杨107、108号,适宜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  相似文献   
957.
北京密云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存在不同的水土保持效益值。利用北京密云石匣共 2 0个坡面径流试验小区的野外观测资料 ,分析得出了北京石匣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值 ,其中免耕 (玉米 )为 0 .2 80 ,梯田 (玉米 )为 0 .142 ,人工草地为 0 .0 6 3,荒草地为 0 .0 45 ,水平条林地为0 .0 2 5 ,鱼鳞坑林地为 0 .0 19。人工草地、荒草地、水平条林地和鱼鳞坑林地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 ,但它们之间的水土保持效益并无显著差别。坡耕地 (16 .8°)的年均侵蚀模数为 145 3.8t/ km2 ,远大于土壤自然形成速度和北方石质山区的允许土壤流失量。其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水土保持规划、环境治理和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8.
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在土壤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SOM网络 )的聚类功能 ,应用 MATL AB 5 .3软件编程 ,对三江平原地区的 2 1个土壤采样进行了分类 ,并与有关文献的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指出 SOM网络可以很好地反映、提取土壤样本间复杂的信息 ,分类效果较好 ,可以在土壤分类中应用  相似文献   
959.
A field-scale experiment arranged in a complete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N addition treatments including a control (no addition of N), a low N (5 g m^-2 year^-1), and a medium N (10 g m^-2 year^-1) was performed in each of the three typical forests, a pine (Pinus massoniana Lamb.) forest (PF), a pine-broadleaf mixed forest (MF) and a mature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MEBF), of the Dinghushan Biosphere Reserve in subtropical China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soil fauna community to additions of N. Higher NH4^+ and NO3^- concentrations and a lower soil pH occurred in the medium N treatment of MEBF, whereas the NO3^- concentration was the lowest in PF after the additions of N. The response of the density, group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index of soil fauna to addition of N varied with the forest type, and all these variabl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 under MEBF but the trend was opposite under PF. The N treatment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se variables under MF.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lots, the medium N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soil fauna under MEBF. The group abundance of soil faun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dditions of higher N rates under PF.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response of soil fauna to N deposition varied with the forest type and N deposition rate, and soil N statu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ponse of soil fauna to N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960.
早熟芋艿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芋艿施肥田间试验,表明获得早熟芋艿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为N448.5kg/hm^2,P2O5 52.5kg/hm^2,K2O 180-270kg/hm^2,N-P2O5-K2O比例为1:0.12:0.40-0.60,并推荐有机无机复合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早熟芋艿生育期短,施用充足的氮肥才能保证芋艿在较短的生育期内获得较高的产量,芋艿还是一种喜钾作物,施用钾肥能明显促进芋艿高产;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不足的情况下,施用磷肥能促进芋艿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