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06篇 |
免费 | 1429篇 |
国内免费 | 253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00篇 |
农学 | 2032篇 |
基础科学 | 1406篇 |
2833篇 | |
综合类 | 10361篇 |
农作物 | 1516篇 |
水产渔业 | 1046篇 |
畜牧兽医 | 3556篇 |
园艺 | 1517篇 |
植物保护 | 15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9篇 |
2023年 | 533篇 |
2022年 | 1173篇 |
2021年 | 1124篇 |
2020年 | 1073篇 |
2019年 | 1053篇 |
2018年 | 731篇 |
2017年 | 1177篇 |
2016年 | 818篇 |
2015年 | 1126篇 |
2014年 | 1212篇 |
2013年 | 1381篇 |
2012年 | 1864篇 |
2011年 | 2018篇 |
2010年 | 1797篇 |
2009年 | 1658篇 |
2008年 | 1609篇 |
2007年 | 1589篇 |
2006年 | 1184篇 |
2005年 | 978篇 |
2004年 | 590篇 |
2003年 | 415篇 |
2002年 | 342篇 |
2001年 | 381篇 |
2000年 | 404篇 |
1999年 | 281篇 |
1998年 | 173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86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CO2释放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3种不同处理:“黑土滩”植被-土壤系统呼吸(BC),土壤呼吸(BJ)和土壤微生物呼吸(BL)的CO2释放速率日变化具有相似性,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特点,且白天大于夜间;CO2释放速率季节动态变化明显,且3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黑土滩”植被-土壤系统呼吸与地表温度及5cm地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而土壤微生物呼吸与0~10cm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2.
PA蛋白是禽流感病毒(AⅣ)聚合酶的组成部分,对AIV的复制具有重要作用.为鉴定家鸭体内与AIV PA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表达A/goose/Hubei/65/05(H5N1)AIV PA蛋白的重组质粒为诱饵,筛选家鸭脑组织cDNA文库,鉴定得到一个cDNA片段,经测序分析表明,该cDNA片段编码蛋白为色素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9(CHD9).将重组诱饵质粒pDEST32-PA与捕获的鸭cDNA重组质粒共转化MaV203受体菌,进行X-gal显色反应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菌落可以迅速变蓝,并且菌落在SC-Leu-TrpHis+3AT 3种营养缺陷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良好.证明CHD9与PA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CHD9的初步鉴定为研究AIV在机体中的复制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脑心肌炎病毒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高危感染动物是猪,自然宿主是啮齿动物,人也可以感染这种病毒。也有研究报道,病毒可分解为前体蛋白P1、P2、P 3和L蛋白,最终切割成11个蛋白终产物,其中VP1蛋白存在主要抗原表位,具有良好的中和作用。目前尚不能阐明病毒感染后的发病机制,宿主感染病毒的影响因素等。因此,对病毒特性进行的研究有助于对该病的预防及控制,对病毒基因组及它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新型疫苗及动物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论文综述了脑心肌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54.
开展以沼液浇灌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rum×P.purpureum cv.Minmu 6)打浆不同比例饲喂怀孕早中期母猪(0~80 d)效果研究,试验设4个饲喂量处理,处理1(CK)~处理4,妊娠早中期分别饲喂打浆鲜草0、2、4、6 kg/(头·d),牧草以折合成干物质等量替代配合饲料。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母猪窝产仔数分别为13.42、10.60、13.64和11.50头,窝活仔数分别为12.42、10.30、12.73和9.92头,饲喂2和4 kg/(头·d)打浆鲜草在活仔数方面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饲喂6 kg/(头·d)打浆鲜草则显著低于不饲喂鲜(P<0.05)。饲喂牧草的处理仔猪初生体质量、健仔率都比对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怀孕早中期母猪通过饲喂2~4 kg/(头·d)狼尾草草浆来补充纤维来源,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品质,尤其以饲喂4 kg/(头·d)打浆鲜草,饲粮粗纤维含量为8.24%~9.4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5.
56.
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全基因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二室分离驯化后的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并对其基因组特征及H基因遗传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根据GenBank公布的犬瘟热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17对特异性引物,以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总RNA为模板,RT-PCR进行分段扩增,并克隆到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中,经测序、拼接获得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F014953、AY445077、AY542312、AY466011、AY386316、AF164967、EU716337、EU726268、AY443350、AB474397、GU138403和AY649446的12个不同毒株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6%、92.4%、92.5%、92.5%、94.3%、96.3%、95.9%、87.1%、94.5%、92.3%、87.4%和94.6%,与标准强毒株A75/17株(AF164967)的亲缘关系最近,全基因同源性达96.3%,但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AF014953)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同源性为86.6%。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H基因与其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0株CDV进化树分析显示,小熊猫源犬瘟热病毒属于Asia Ⅰ型,H蛋白中309-311位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潜在糖基化位点,为疫苗株没有而野毒株所共有的,并且可能与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关。因此,致弱的小熊猫源CDV在预防免疫的针对性上可能强于已有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六茜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了六茜素注射液的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每天给大白鼠灌服六茜素注射液80、160、320 mg/kg,对各组大白鼠的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胸腺等脏器病理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大白鼠的各脏器无明显肉眼可见剖检病变;试验组大白鼠的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20 mg/kg剂量组大白鼠的肝脏和肾脏器官出现轻微的病理变化。结果说明,六茜素注射液毒性低,可以安全用于动物。 相似文献
58.
59.
60.
瘤胃乙酸、丙酸比例对绵羊体内氧化代谢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全胃营养灌注绵羊为试验动物 ,用物质代谢区室分析方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瘤胃乙酸、丙酸比例对体内氧化代谢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不同试验处理间营养灌注液能量、蛋白质水平相同 ,而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的乙酸、丙酸比例不同。三种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的乙酸、丙酸比例分别为75 :15(VFA1)、65 :25(VFA2)、45 :45(VFA3)。由测定引入 14C -乙酸后血液二氧化碳放射比强度—时间曲线上升段斜率(k值)反映体内氧化代谢强度。试验结果为 ,瘤胃灌注VFA1 时的k值显著高于灌注VFA2 和VFA3 时的k值(P<0.05) ,而VFA2 和VFA3 两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说明瘤胃灌注VFA1 时绵羊体内氧化代谢强度增加。向停止灌注24小时的绵羊瘤胃内灌注VFA1,血浆胰岛素水平在恢复灌注后缓慢上升。将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由VFA1 换为VFA2 后 ,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上升 ,之后迅速下降 ,而由VFA2 换为VFA3 后未出现血浆胰岛素水平的明显变化 ,说明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与体内糖代谢调节状态有关 ,而瘤胃灌注VFA1 时的体内糖代谢调节状态与灌注VFA2 和VFA3 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