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0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林业   633篇
农学   884篇
基础科学   494篇
  869篇
综合类   1670篇
农作物   362篇
水产渔业   202篇
畜牧兽医   679篇
园艺   162篇
植物保护   38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采用传统马尔科夫链、人口加权马尔科夫链及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及其演变。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了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等四个趋同俱乐部。其中,低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强且连片扩张。低水平县域向中低水平趋同俱乐部转移的概率与其邻居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正相关。中低水平县域更倾向于向低水平趋同俱乐部转移。对于中高水平县域,与经济增长水平越高的县域为邻,其向高水平趋同俱乐部转移的概率越大,反之则反。而高水平县域的经济增长及稳定性受邻居背景的影响较小。最后,根据各类县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2.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2014年1月在对云南省玉溪市玉米病毒病害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表现严重花叶、矮化叶片甚至整个植株坏死症状的玉米。对采集样品进行RT-PCR检测,所有样品中都同时检测到了MC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到了MCMV、SCM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相似文献   
893.
莴苣类蔬菜是常见的食用蔬菜。近年在云南发现生菜、莴笋、油麦菜有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褪绿、坏死斑的病害流行危害,为确定其病原,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回接试验、ELISA检测、病毒基因分析,在典型症状病样组织粗汁液和超薄切片中均观察到有类似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粒体,该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80~85 nm; ELISA检测和病毒基因分析显示,侵染莴苣类蔬菜的病毒为番茄斑萎病毒。  相似文献   
894.
崔琦  李庆 《植物保护》2015,41(3):40-44
在19、22、25、28和31℃5种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国内种群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为猎物的实验种群参数。在19~31℃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州新小绥螨世代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缩短,在31℃下,世代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最短,分别为5.69d和2.537 2d。净增殖率在25℃时最大,为26.707 7。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1℃时为最大,分别为0.273 2和1.314 2。在28℃时性比(♀/(♀+♂))最大,为0.642 4。在28℃时,平均每雌产卵数最大,为46.6粒/雌。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捕食朱砂叶螨的发育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表明该捕食螨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895.
为探讨短时高温胁迫对褐飞虱成虫存活的影响及热激蛋白基因hsp70在此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室内试验观察羽化24 h内的褐飞虱成虫经过不同高温(31~40℃)暴露和不同恢复时间(1~72 h)后的存活及其体内hsp70表达情况,并构建了褐飞虱hsp70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褐飞虱在31~39℃下暴露2 h对其成虫存活无显著影响,39.5℃下其存活率显著降低,为44.4%,40℃下无成虫存活;在37℃下暴露2 h后,在12 h的恢复时间内褐飞虱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恢复时间延长存活率迅速下降。缓和高温(31℃和33℃)对褐飞虱成虫hsp70表达具有诱导作用,其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3.8和6.7倍;在35℃和37℃时达到最高峰,为对照组的291.2和232.5倍;当温度达到39℃和39.5℃时hsp70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但仍为对照组的46.7和26.2倍。褐飞虱37℃处理2 h后,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hsp70基因表达水平迅速下降,恢复48、72 h时,仅为对照组的0.4和0.7倍。推测该基因的表达在褐飞虱抵抗短时高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6.
为了研究射流自吸式离心泵的非定常流动特性,选取内置射流喷嘴的自吸式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在定常数值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大涡模拟技术对其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求解,获得了全流场的流动信息,以第4圈收敛后的流场为例,分析了1个周期内不同时刻下的流场变化规律,并监测射流器内监测点的压力脉动,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了监测点的频域特性.结果表明:在1个旋转周期内低压区始终位于射流器直线段,高压区位于泵腔内;靠近叶轮进口位置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值要小于靠近喷嘴附近的值;设计工况下,各个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最强频率在290.06 Hz附近,监测点的数值模拟主频与理论计算所得的转频与叶频略有偏差,压力脉动集中在fn~3fn区间的低频区域.  相似文献   
897.
离心泵反转作透平是一种回收液体余压能的理想方法,泵壳的模态分析对泵作透平的振动性能至关重要.为了掌握泵作透平下,壳体模态对振动激发噪声辐射规律的影响,验证泵壳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离心泵泵壳结构特点设计并搭建了模态试验台,采用捶击法对泵壳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对离心泵壳体进行三维建模与有限元分析,进行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壳体各阶模态均为独立模态,且相互正交,可认为试验模态识别精度得到检验,试验模态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动态特性,可用于基于模态求解的振动辐射噪声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898.
水分胁迫对糜子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糜子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榆糜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处理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进而分析研究了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成熟期中度(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45%)、重度水分胁迫(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0%~25%)对糜子强、弱势粒灌浆特性与抽穗后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全生育期充足供水,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相比,重度水分胁迫下,籽粒的起始生长势R0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Tmax延迟,灌浆后期时间缩短,灌浆中期和后期的贡献率下降,茎鞘向穗部的物质转运率降低,进而影响结实率和产量,其中孕穗期重度水分胁迫的穗粒数和穗粒质量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4.62%和38.19%,是降幅最大的;中度水分胁迫加快了糜子灌浆进程,促进了糜子叶片和茎鞘向穗部的物质转运率,提高了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提高了糜子产量,其中拔节期中度水分胁迫是增加幅度最大的,其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4.17%、17.92%、7.19%、41.14%。因此,在适度水分胁迫下,协调并提高糜子籽粒的灌浆起始生长势和前期、中期的灌浆速率以及茎鞘向穗的物质转运率,对于保证和提高糜子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9.
玉米茎秆切断装置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茎秆切断-喂入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往复刀式、甩刀式和圆盘刀式3种玉米茎秆切断装置的优缺点,提出我国玉米收获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茎秆先切断再喂入技术,重点研制推广装有圆盘刀式秸秆切断装置的玉米收获机。   相似文献   
900.
介绍了MES系统在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第三装配厂的实施情况。通过信息传递实现在生产管理、技术工艺、质量管理和装配追溯等环节的一体化管理。该系统的实施解决了设备的先进性与生产管理方式相匹配的问题,提升了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决策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员工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