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44篇 |
免费 | 612篇 |
国内免费 | 6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80篇 |
农学 | 993篇 |
基础科学 | 642篇 |
1259篇 | |
综合类 | 2066篇 |
农作物 | 502篇 |
水产渔业 | 232篇 |
畜牧兽医 | 863篇 |
园艺 | 200篇 |
植物保护 | 4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223篇 |
2021年 | 310篇 |
2020年 | 248篇 |
2019年 | 272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272篇 |
2016年 | 205篇 |
2015年 | 284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382篇 |
2012年 | 369篇 |
2011年 | 426篇 |
2010年 | 407篇 |
2009年 | 366篇 |
2008年 | 409篇 |
2007年 | 362篇 |
2006年 | 368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178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30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115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文章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对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工业等实现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2.
163.
西北干旱灌区不同地膜覆盖利用方式对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资源型缺水严重制约干旱灌区的农业生产,传统玉米生产模式地膜投入量大。在极端高温和生态环境污染的挑战日益加剧的情境下,探讨通过免耕地膜重复利用维持较高水分利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试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设置免耕地膜重复利用(免耕覆膜,NM)、秋免耕春覆膜(少耕覆膜,RM)与传统耕作每年覆盖新膜(传统覆膜,对照,CM)3种地膜覆盖利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田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NM与RM处理较CM处理提高玉米播种时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7.8%与5.1%,这为玉米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玉米播种—拔节期及吐丝—灌浆初期,NM处理较CM处理提高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5.0%与4.7%,弥补了灌浆期玉米植株旺盛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大量需求。与CM处理相比,NM处理增加了玉米播种—大喇叭口期的耗水量,降低了玉米吐丝—灌浆初期的耗水量,增大了玉米灌浆初期—收获期的耗水量,有效协调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关系。虽然NM处理... 相似文献
164.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斑小蜻属Nannophiopsis、灰蜻属Orthetrum和黄蜻属Pantala(蜻蜓目蜻科)成虫腹部、后翅、后翅痣、上肛附器、内肛附器和第10腹节的长度作为数值变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项数量性状可通过分别代表体型、后翅长和内肛附器长的三个公因子反映,利用因子得分散点图可较好地对3属的成虫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65.
青海牛乳中αs1-酪蛋白的电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省 4个品种 56 0头牛乳中的αs1 酪蛋白进行了电泳研究。结果发现 :(1)青海牛乳中αs1 酪蛋白基因座受αs1 CNB,αs1 CNC,αs1 CND 和αs1 CNE4个等位基因的控制 ,有αs1 CNBB ,αs1 CNBC ,αs1 CNBD ,αs1 CNBE ,αs1 CNCC和αs1 CNCD 6种基因型 ;(2 )在青海东部黄牛中发现一种新等位基因αs1 CNE 和一种罕见等位基因αs1 CND ;(3)在αs1 CN基因座上 ,柴达木黄牛与青海东部黄牛之间有最近的亲缘关系 ,而杂种牛与黑白花牛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6.
甘蔗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蔗是异源多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多、体积小,染色体制片困难,导致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缓慢。以分裂旺盛的甘蔗根尖为材料,对不同采样时间、预处理方法、解离时间、染色方法等各技术环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条件下,于15:00进行采样,饱和对二氯苯与0.002 mol/L 8-羟基喹啉等体积混合液室温预处理4~4.5 h,1 mol/L HCl与45%乙酸等体积混合液于60℃水浴锅解离8 min后,用改良苯酚卡宝品红进行涂片滴染,所获得的染色体制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7.
研究和分析了半山半沙地区建设生态农业、实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取得的成效,阐明了山区修建“围山转”水平沟和沙区营造速生丰产林、护岸林及农田防护林等配套生态工程建设是治山改沙的有效途径,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8.
Zhenguo YANG Daoyan XIE Aisi DA Xiujun JIANG Jing NI Ping HUANG Jianping CHAI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159-2163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a new high-efficiency acaricide mixture.[Method]The synergism acaricidal of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against carmine spider mite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optimal ratio of both acaricid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co-toxicity factors and co-toxicity coefficients(CTC).[Result]At 24 h post-treatment,the LC50values of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against T.cinnabarinus female adults were 154.67 and 93.26 mg/L,respectively,and the synergistic mass ratios of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ranged from 1:0.06 to 1:0.87,and the optimal diafenthiuron-to-fenbutatin-oxide ratio was 1:0.39 with the LC50and CTC of 67.87 mg/L and 188.93(CTC significantly above 100 strongly indicated synergism),respectively,and the toxicity relative to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was 2.28 and 1.37 times,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joint acaricidal action of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strongly indicates synergism.These findings proved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mixing diafenthiuron and fenbutatin-oxide to control spider mites and developing a new synergisic acaricide. 相似文献
169.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乙草胺在油菜植株、籽、籽壳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油菜植株、籽、籽壳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土壤用甲醇提取,经弗罗里硅土净化,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草胺的添加量在0.005~1.0mg/kg水平下,乙草胺在土壤、油菜植株、籽、籽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3%~96.5%、86.9%~90.3%、83.3%~89.7%、87.9%~9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9%~5.0%、3.9%一9.5%、6.6%~14.3%、6.4%~11.1%,乙草胺的最小检出量(LOD)为5×10-7g,油菜植株、籽及籽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为O.01mg/kg,土壤中的LOQ为0.005mg/kg。乙草胺在福建莆田和湖南长沙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5.2天,在油菜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2.3天,油菜收获时(距施药60天),油菜田土壤、植株和油菜籽及壳中均未检测出乙草胺残留。 相似文献
170.
旱地农田肥水耦合效应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旱地农业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水分胁迫下,合理施用肥料,充分发挥肥和水的激励机制和协同作用,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和在不增加施肥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肥料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的污染,节约水肥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本研究主要探讨农田水分与养分之间、各养分之间、作物与水肥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设置在河南省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旱棚内,本区多年平均降水为500~600mm,地下水位为4~5m。供试土壤为潮褐土,母质为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