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15篇
  免费   2862篇
  国内免费   6130篇
林业   6172篇
农学   7126篇
基础科学   3946篇
  8458篇
综合类   19664篇
农作物   3745篇
水产渔业   2390篇
畜牧兽医   8199篇
园艺   2641篇
植物保护   3666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741篇
  2022年   1924篇
  2021年   2387篇
  2020年   2147篇
  2019年   2168篇
  2018年   1472篇
  2017年   2084篇
  2016年   1805篇
  2015年   2531篇
  2014年   2419篇
  2013年   3096篇
  2012年   3714篇
  2011年   3931篇
  2010年   3813篇
  2009年   3582篇
  2008年   3483篇
  2007年   3406篇
  2006年   2935篇
  2005年   2837篇
  2004年   1421篇
  2003年   1162篇
  2002年   975篇
  2001年   1055篇
  2000年   1144篇
  1999年   1353篇
  1998年   1096篇
  1997年   937篇
  1996年   907篇
  1995年   795篇
  1994年   747篇
  1993年   741篇
  1992年   595篇
  1991年   529篇
  1990年   433篇
  1989年   356篇
  1988年   278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1.
猪肾脏中氯丙嗪和异丙嗪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猪肾脏中氯丙嗪和异丙嗪残留量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猪肾脏中残留的氯丙嗪和异丙嗪,用乙腈提取,再依次用酸化乙腈和正己烷净化,氮气吹干,甲醇溶解后,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ypersilC18柱,UV检测器,用V(乙腈)∶V(水)∶V(0.5mol·L-1乙酸铵)(50∶49∶1)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波长254n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氯丙嗪和异丙嗪在猪肾脏中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μg/kg,组织中添加量为10μg/kg时,氯丙嗪和异丙嗪的回收率分别为83%和84%,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0%。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可同时检测氯丙嗪和异丙嗪在猪肾脏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12.
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以软脚为特征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肝脏表面的灰白点较为典型,因此俗称“花肝病”或“白点病”。初步认为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本文综合了国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成果,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学、区别诊断和防制措施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以期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3.
马赫  魏岩  穆晨 《草业学报》2018,27(3):126-134
野榆钱菠菜是新疆重要的荒漠野生牧草资源,具有褐色(非休眠类型)、黑色大、黑色小(休眠类型)3种异型种子。以种子异型性植物野榆钱菠菜为材料,对3种异型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培育,对比观察研究3种异型种子的萌发物候及幼苗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 异型种子萌发物候不同步,萌发策略不同,褐色种子集中萌发,出苗率为74.30%,萌发期为3 d;两种黑色种子萌发期长,分散萌发,出苗率分别为6.58%(黑色大种子)和1.55%(黑色小种子),萌发期分别为21和17 d。2) 异型种子子叶存留时间长,但存留时间有差异,种子越小子叶存留时间越短。3) 褐色种子幼苗在初期其子叶长宽、根长、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黑色种子幼苗,但随着幼苗的生长,3种异型种子幼苗在这些指标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4) 异型种子幼苗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褐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上部分,两种黑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下部分,这种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能够使种子异型性植物在面对荒漠异质环境时具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是种子异型性植物能够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的重要生态适应机制。研究结果为揭示种子异型性植物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为“两头下注”对策理论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4.
115.
为了探究柱花草的抗寒性,本研究以细茎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var.intermedia)和TPRC2001-1柱花草(S.guianensis‘TPRC2001-1’)营养期叶片为材料,分别进行时长为0(对照)、24h和48h的低温处理,然后对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柱花草叶片的抗寒性生理指标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步上升。低温处理后,细茎柱花草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TPRC2001-1柱花草(P0.05),而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TPRC2001-1柱花草(P0.05)。综合各项生理指标可得,两种柱花草的抗寒性强弱为细茎柱花草TPRC2001-1柱花草。  相似文献   
116.
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超  王英哲  金艳  陈晶晶  王莹  徐博 《草业科学》2018,35(5):1067-1071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育系MS-GN-1A为母本,恢复系MS178为父本组合构建BSA分离群体,获得的F1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大田种植了221株F2代群体单株,盛花期将花粉颗粒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不育的F2代株数为57,可育F2代株数164,并没有观察到半不育植株。将所有植株划分为可育和不育两组,并构建可育和不育DNA混池,混池DNA从可育和不育植株组DNA中各随机抽取20个样品,以此对恢复基因定位。随机挑选160对已知的四倍体苜蓿SSR引物扩增基因池DNA,获得2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分别是Mt2c12、AW166,初步定位Rf基因在类群Composite5上。将类群Composite5上的所有引物进行合成,进一步进行引物筛选,最终获得4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BI68、Mt2c12、BG267和AW776153,遗传距离分别为19.0、20.9、44.6和72.1cM。  相似文献   
117.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降水较多,易形成农田渍害。为探究渍害胁迫对甜高粱(Sorghum dochna)产量性状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平作和垄作两个处理,在甜高粱三叶期对其进行渍水处理,测定并比较各处理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苗期遭受渍害胁迫,垄作处理下甜高粱的茎粗、单株干重、叶数、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平作(P0.05)。株高和茎叶比在两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平作处理相比,渍害胁迫下甜高粱叶片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更强。研究表明,垄作耕作方式能够提高甜高粱耐受渍害胁迫的能力,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8.
犊牛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月,山东省某规模化奶牛场10~20日龄犊牛出现腹泻、拉血便、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犊牛突然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尸体剖检,初步怀疑为魏氏梭菌感染。采集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16S及毒素基因检测等,证明疫情由A型魏氏梭菌所致。对死亡犊牛的肠内容物及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研究,发现肠内容物及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表现极敏感。根据病原确诊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及时控制了牛场疫情。  相似文献   
119.
基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全球动物卫生信息系统的疫病报告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共有10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发生57起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其他4大洲均有疫情报告。报告发现的低致病性禽流感亚型包括H5N1、H5N2、H5N3、H5N6、H5N9、H7N3、H7N6和H7N9等多个亚型,其中H5N2亚型疫情数最多,报告20起。从时间分布上看,气温偏低的1—3月份报告的疫情数最多,共报告40起。从疫情发生场点类型看,绝大多数疫情发生在规模场。综合来看,2017年全球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呈散发态势,但流行亚型众多,应持续保持关注。  相似文献   
120.
云南地区扁穗雀麦繁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野生种牧草扁穗雀麦的繁殖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效果都很好,种子产量可以达到270.00 g/m2,且种子发芽率在无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也能达到80%以上,总繁殖效力平均为34.24%。扁穗雀麦有性繁殖苗期生长缓慢,生长速率为0.361 cm/d,但分蘖以后生长速率加大,抽穗开花期达最大;扁穗雀麦营养繁殖成活率较高,为89.7%,生长速度比有性繁殖快,并且随植株长大,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种子产量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