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34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61篇
  82篇
综合类   559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78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疏勒县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中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时空演化。【结果】①疏勒县植被覆盖分布总体以高植被覆盖为主成大面积片状分布,中、低植被覆盖主要以盖孜河和克孜河为轴线,相对围绕高植被覆盖分散分布;②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面积和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2017年的植被覆盖面积比1996年增加了456.4 km2,增加率为38.3%;③疏勒县植被覆盖空间变化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和时段性差异。区域上,南部乡镇覆盖度明显增加;时段上,2009-2013年植被覆盖面积增加最明显;④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中心整体往东南迁移;⑤气候变暖对疏勒县植被覆盖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短期内人类活动影响更大。灌区改造高效节水、耕地开垦、农作物的种植及林带面积的增加是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结论】综上可知,气候变暖和生态治理工程等人类活动因素可能是疏勒县植被覆盖面积与覆盖度呈增加的主要原因,这表明疏勒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22.
在Askola、Hergo和Leikora三个德国沙棘品种的浆果中,根据不同采集时间来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糖,有机酸,黄酮醇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用以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浆果成熟期内沙棘品质变化的情况。沙棘浆果成熟期内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1940-4660mg/100g),奎宁酸(810~2820mg/100g),维生素C(180~370mg/100g)和柠檬酸(90~160mg/100g)。在这3个沙棘品种中所有有机酸的浓度在成熟过程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其糖类如葡萄糖(0.26~2.10g/100g)和果糖(0.14~0.54g/100g)在3个品种中成分变化略有不同。所有3个沙棘品种维生素C浓度在成熟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含有的主要黄酮醇是异鼠李素(350-660mg/kg),槲皮素(30~100mg/kg)和山奈酚(2-5mg/kg)。在3个沙棘品种中黄酮醇浓度在成熟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主要类胡萝卜素是玉米黄素(30~150mg/kg),β-胡萝卜素(3~50mg/kg)和β-隐黄质(5~19mg/kg)。基因型对类胡萝卜素的收集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态都有影响,但在3个沙棘品种成熟期间类胡萝卜素浓度呈现增加趋势。在成熟期间抗氧化剂的分类表现出不同的组成变化,最大浓度也出现在不同的收获期。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硒浸种对春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分别设置0,0.5,1.0,2.5,3.5,5.0,10.0,50.0 mg/L共8个亚硒酸钠溶液浓度,通过发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浸种对春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溶液浓度升高,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和根长以及干鲜重等指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2.5 mg/L),其各项指标显著下降,并对根和苗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合适的硒浸种浓度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4.
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预测苹果大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和最小外接矩形法预测其大小的研究方法。提取苹果高光谱图像中可见红色区域受色度影响较小的713nm以及近红外区域793和852nm的3个波长图像,做双波段比运算处理。比较所得双波段比图像可知,852/713双波段比图像中背景和前景灰度对比度最大。对该图像做阈值分割以及形态闭运算去除果梗区域,使用8邻接边界跟踪法得到二值图像的轮廓坐标序列,采用最小外接矩形法求苹果的大小,与实测值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采用波段比算法,结合最小外接矩形法,能够有效地检测苹果大小,预测值与实际值最大绝对误差为3.06mm,均方根误差为1.21mm。  相似文献   
25.
作为取之不尽且对环境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在农业干燥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为此,利用自主研制的整体式太阳能果蔬干燥装置,进行了太阳能干燥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处理方式、温度和风速条件下小白杏的干燥特性,得出不同条件下的干燥特性曲线。水洗处理可提高卫生指标,切分处理可提高干燥速度,提高干燥箱内热空气温度,可显著提高干燥速率,但温度不宜超过85℃;风速为5.5m/s时对干燥速率的影响不显著。最优条件:温度65℃、风速为11.5m/s下,用32h可将小白杏的含水率从79%降低至18%。该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还可用于其他果蔬干燥。  相似文献   
26.
新疆干旱区土地盐渍化信息提取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提取干旱区盐渍化信息的若干方法进行了评述,并且选取位于干旱区地带的盐渍化典型区域——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新和、沙雅县以及和田地区的于田县作为研究区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同一时相的ETM+数据,运用K-T变换、比值变换以及通过NDVI指数和分类来提取信息发现效果明显。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研究区都地处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一个是塔北绿洲,另一个是塔南绿洲。但由于水文(盐渍化形成的关键)、气候(形成盐渍化土壤的驱动力)、地形(盐渍化土壤分布及差异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盐渍化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等因素差异的存在,导致了盐渍化情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27.
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刈割间隔时间增大,苜蓿产草量增加;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上升,导致干草品质下降;其中以间隔25 d越冬率最低,仅为83.33%,极显著(P<0.01)低于其它处理。综合考虑,试验地区及同类生态地区间隔35 d刈割可获得高产草量、高品质的苜蓿干草,而且越冬率高。  相似文献   
28.
应用“母犊素“分别对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杂种牛和土种牛提高产母犊率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牛平均产母犊率为763%,对照组为38.4%,比对照组提高37.9%,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间的差异不明显,产母犊率最高的为杂种牛达81.0%,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以巴里坤县奎苏镇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土地流转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和农户参与意愿,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到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程度不高,但参与意愿比较高;务农兼经商农户相较于纯农户,有更大可能性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农民还是依赖土地耕种生活,农户在将土地进行流转时对自身利益保护意识较强;农户未参与合作社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入社程序了解较少以及附近没有合作社;参与合作社后家庭年收入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0.
不同位置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下水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位置秸秆覆盖试验资料分析,建立了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位置秸秆覆盖土壤含盐量,得出地表以下30 cm处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大于地表表层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这为新疆地区控制潜水蒸发改良盐碱地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