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97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117篇
  91篇
综合类   860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015篇
园艺   234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胡麻品种苗期抗旱性综合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通过测定苗期8项生长指标,对16份我国育成胡麻品种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为生产上选用抗旱品种和进行抗旱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时,胡麻株高下降,苗鲜重、根鲜重和苗干重降低;根长、根干重和根冠比增加,植株成活率降低。根长与根鲜重、根干重和D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鲜重与苗干重和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根冠比和反复干旱成活率可作为胡麻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的综合指标。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可以作为胡麻苗期抗旱性评价方法应用。根据D值大小,参试品种苗期抗旱性由大到小为:轮选3号>伊亚4号>陇亚杂2号>宁亚19号>陇亚8号>定亚23号>天亚9号>陇亚10号>陇亚杂1号>晋亚11号>定亚22号>陇亚11号>陇亚13号>坝亚12号>坝选3号>晋亚10号,筛选出了抗旱种质2份,中抗种质12份。  相似文献   
82.
2020年6月份,北京某猪场断奶仔猪消瘦、腹泻、皮肤发绀,继而病死,为分析该猪场仔猪死亡原因,对送检仔猪进行了临床剖检,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分析鉴定,并进行了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同时对采集的病料进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3型5种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4头病死仔猪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3型均为阳性,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均为阴性;病变组织分离到的菌株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金黄色、圆形、湿润的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灰白色、大而凸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且周围有溶血圈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分离菌呈蓝紫色短链状球菌,生化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置信度为99%;菌株16S rRNA测序结果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苷酸相似性为100%;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噻肟中度敏感。说明病死仔猪混合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3型,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该猪场进行用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83.
针对乐亭县2018年夏季持续高温导致的全县海参大面积死亡情况,最终确定在县域内规模水产养殖企业开展应对高温举措的初探,包括引进抗高温海参新品种、底质清淤增加水深、加装遮阳网、配置增氧设备等多措并举的方式。经过三年的应对高温模式养殖,实践证明,抗高温海参新品种“东科1号”达到商品规格,成活率为50%左右,较普通养殖模式的刺参提高20%左右;平均单产为2 400 kg/hm2左右,较普通养殖模式的刺参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84.
为了促进玉米育种良好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在玉米育种中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本文参考相关资料,详细介绍了玉米育种的关键技术,希望对育种家更快、更好地实现育种目标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85.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种研究中常常需要水稻处于严格的冷水环境中,恒温层换热是一种稻田降温的新方法,为了测试其使用效果,在盘锦建造了一个200 m2的露天人工稻田池,通过测试系统空载、满载运行工况和多点分层测温,分析恒温层一侧和稻田一侧温度变化特性和稻田水温分布情况,并且对目前的多种稻田人工冷水环境方案做了经济性对比。结果表明恒温层换热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稻田降温,但受限于北方地区使用,在辽宁以北效果最佳。恒温层换热方案是除抽取井水方案以外的最优方案,在井水条件不足的北方地区可以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86.
为了降低稻茬地少耕免耕过程中的阻力,提高作业质量,同时为破茬开沟装置提供设计依据,采用自制的剪切试验装置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水稻根茬-土壤复合体进行了剪切试验,对根茬-土壤复合体含水率、土壤容重、根茬-土壤复合体的当量直径、剪切位置、剪切速度、切刃刃角、切刀刃口形状7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根茬-土壤复合体含水率、剪切速度、切刃刃角3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极限剪切应力与复合体的含水率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与土壤容重呈幂函数关系,与根茬-土壤复合体直径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与剪切速度呈对数函数关系,剪切位置距离根茬中心越远极限剪应力越小,切刃刃角越小极限剪切应力也越小;在4种形状的刃口切刀中,凹圆弧切刃的极限剪切应力最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切割速度450 mm/min、含水率25%、切刃刃角15°时,极限剪切应力最小。  相似文献   
87.
克拜黑土区沟壑冻融侵蚀主要形态特征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国内外对冻融侵蚀研究开展得很少,为此,1998年克山试验站在克拜黑土区进行该方面研究,经过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冻融侵蚀可使耕地中的沟壑每年扩张50~100cm,加剧了侵蚀沟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极大。沟壑冻融侵蚀可分为沟岸冻裂、沟岸融滑、沟坡融泻、沟壁融塌4种主要侵蚀类型。沟壑冻融侵蚀是一个缓慢的侵蚀过程,与重力侵蚀交织在一起,是重力侵蚀发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8.
亚麻酸是胡麻脂肪酸组成的主要成分,也是胡麻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为深入研究胡麻亚麻酸含量的遗传规律,基于6个世代遗传群体(P_1、F_1、P_2、B_(1:2)、B_(2:2)、F_(2:3)),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胡麻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胡麻亚麻酸含量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在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控制中具有重要贡献;B_(1:2)、B_(2:2)和F_(2:3)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59%、46.95%和53.9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60%、19.35%和14.43%;通过群体品质分析,筛选出高亚麻酸材料15份,高含油量材料7份,这些优异材料为胡麻品质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9.
本试验通过人工接种白粉病病原,对不同嫁接方式(常规嫁接和中间砧嫁接)嫁接黄瓜及不同中间砧(伊丽莎白、东方脆甜、景甜F1)嫁接黄瓜的白粉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一系列生理指标进行比较,来探讨不同嫁接方式及不同中间砧嫁接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可显著提高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接种白粉病后,黄瓜嫁接苗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自根苗,以甜瓜中间砧嫁接苗显著低于常规嫁接;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中间砧嫁接常规嫁接自根苗;白粉病胁迫下,嫁接苗叶片中抗氧化酶和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自根苗,各嫁接处理间除POD、PAL活性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以中间砧高于常规嫁接,三个中间砧品种以T3东方脆甜最高;白粉病侵染后,不同嫁接苗间木质素含量差异不大,但均明显高于自根苗;酚类物质及纤维素含量为中间砧嫁接常规嫁接自根苗。因此,中间砧嫁接可提高黄瓜抗白粉病能力,三个中间砧品种以‘东方脆甜’抗性最优。  相似文献   
90.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发展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对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信息化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已深入各个行业领域之中。如何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经济信息化是发展中的必然选项。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这是农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尤其是新时期,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尽快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需要,信息化与乡村振兴,都是紧要发展的当前课题。这也是新时期国民经济信息化变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