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5篇
  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红肉火龙果与白肉火龙果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红肉火龙果与白肉火龙果果实的品质和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肉火龙果的糖酸比显著高于白肉,两种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差异。白肉火龙果比红肉火龙果较耐贮藏。常温和4℃下贮藏,白肉火龙果的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相似,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均逐渐下降,有机酸则先下降后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22.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和“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研讨会”目前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进行了研讨。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农机工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期,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农机工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3.
杂交稻结实率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两年来,我们通过地理分期播种和人工模拟天气的试验方法,着重研究了低温、光强和降水对结实率的影响,并对低温和降水危害的生理机制作了一些初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4.
密度和施肥对甘薯品种万薯5号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密度、土壤中N总量、P2O5总量和K2O总量为4个处理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三重复正交设计,探讨不同栽培措施对专用型甘薯万薯5号淀粉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其淀粉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密度和土壤中N含量对万薯5号淀粉率有极显著影响;P2O5含量和K2O含量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
试验研究了山苍子带芽茎段外植体褐变抑制方法,筛选山苍子丛芽增殖、生根的最佳培养配方.实验结果显示,山苍子外植体经4℃低温预处理12h、以脱脂棉为载体的固液培养基类型、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mg/l的褐变抑制剂PVP均能有效抑制外植体褐变;最佳丛芽增殖培养基为MS+1 mg/1 6-BA+0.3 mg/lIBA,月增殖系数4.8;最佳生根培养配方为MS +0.5 mg/l IBA,生根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26.
重庆野生百合花蕾诱导再生植株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重庆野生百合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以重庆地区野生百合花蕾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组织诱导培养的方法对其再生植株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即将开放的百合花蕾为外植体材料,消毒容易,无污染;通过对花蕾各器官(花冠、花托、花丝、花药、花柱、柱头、花梗)的诱导培养,表明试验所选的1号培养基MS+ 6-BA 1.0 mg/L+ NAA 0.5 mg/L能诱导花冠、花托、花丝出芽,2号培养基MS+ 6- BA 0.5 mg/L+ NAA 0.5 mg/L仅能诱导花冠出芽;幼芽增殖以MS+ 6-BA 1.0 mg/L+ NAA 0.5 mg/L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2,增殖幼苗生长健壮;生根培养以14号培养基(MS+ NAA 0.4 mg/L)诱导百合生根最佳,生根率为100%;移栽结果以18号培养基(MS+ IBA 0.5 mg/L)的生根培养苗成活率较高,达到了85%。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叶面肥美加富(Megafol)对水稻的施用效应和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多点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喷施叶面肥美加富(Megafol)对水稻中后期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设置牛江镇昌梅村飞机垌试验区NJ(Megafol)、君堂镇中安村中安垌试验区JT(Megafol)的大田喷施675 mL/hm2叶面肥美加富(Megafol)的处理和牛江镇昌梅村飞机垌清水CK对照田埂边行20 cm内(第一行)试验区NJ(Marginal)共3个处理。结果表明:水稻破口期喷施叶面肥美加富,可明显促进干物质向谷粒分配。在农艺性状上,JT(Megafol)1试验区水稻的株高(109.76±7.51) cm与JTCK3对照区水稻的株高(82.19±7.29)cm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JT(Megafol)3试验区水稻的基茎节粗(4.82±0.79 cm)与JTCK3对照区水稻的基茎节粗(3.20±0.42) cm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JT(Megafol)1试验区水稻的结实率(90.16±3.59)%与NJCK3对照区水稻的结实率(69.24±16.79)%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JT(Megafol)3试验区水稻的千粒重(23.05±1.56) g与JTCK1对照区水稻的千粒重(20.28±1.20) g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这使单株实粒数增加,提高水稻的单位产量面积,JT(Megafol)2试验区的理论产量达到(6318.75±130.05) kg/hm2。同时,喷施了叶面肥美加富,能提高植株抗性,收获时绿叶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区,NJ(Megafol)3试验区水稻的叶面积指数(34.83±9.41)与NJCK3对照区水稻的叶面积指数(0.09±0.19)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可见,水稻中后期施用叶面肥美加富收获期其植株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对照均显著区别于对照;施用叶面肥美加富基本与对照田埂边行20 cm(第一行)试验区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8.
为进一步验证和优化马铃薯的施肥指标体系,以标准的“3414”试验作为试验方案,同时增加“2水平+有机肥”处理,以常规高产马铃薯栽培施肥作对照处理,共设16个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各小区的马铃薯收获期植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生物鲜重、基茎粗、商品薯、商品率、理论产量、绿叶面积指数等显著差异,马铃薯理论产量与施肥量不成正比关系,最大差异高达129.30%,缺N的相对产量为69.88%,少施P的相对产量为112.16%,缺K的相对产量为95.79%,最佳施肥量为N、P、K配合为1:0.54:1.11(N=10.22、P=5.54;K=11.36)。试验结果还表明,试验区土壤中P含量已经较高,P的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大,施肥的N、P、K三元二次方程为:Y=890.75+159.64N-74.68P+22.56K-4.96N2+6.73P2-0.01K2-2.53NP-2.20NK+2.02PK;按“3414”试验的结果,每公顷的最高施肥量为N:100.5 kg;P:52.2 kg;K:222.75 kg,这可为南方稻田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少P、追N、补K”施肥技术模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针对南海大型带鱼新种——珠带鱼(Trichiurus margarites Li,1992)与日本产带鱼未定种T.sp.2(sensu Nakabo,2002)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分类地位不明确问题,本研究通过测定采自海南岛西岸珠带鱼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已报道的T.sp.2及其近缘种的同源序列,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海南岛西岸珠带鱼与日本九州、海南岛东岸及印度洋T.sp.2间的净遗传距离(0.000~0.006)远低于属内其他种间的净遗传距离(0.037~0.061),表明二者的遗传分化程度处于种内水平。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珠带鱼与T.sp.2以极高的置信度(NJ 100%,ML 96%)聚为一支单系,并与其他带鱼形成姐妹群。根据所得分子数据并结合形态学研究资料,可以确定日本产带鱼未定种即是珠带鱼,它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综合3种带鱼属鱼类在西北太平洋的种间分化事件,对珠带鱼的起源及演化进行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30.
漳州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果树业是漳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漳州果树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果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使漳州果树产业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