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3篇
  46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小麦和豌豆水肥协同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广  黄高宝  王琦  罗珠珠 《草业学报》2011,20(5):151-159
为探索水肥协同作用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机制和规律,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然后用该模型模拟近30多年来研究区的小麦/豌豆产量,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施N量(X1)、生育期降水量(X2)和休闲期降水量(X3)对小麦/豌豆模拟产量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APSIM模型可以准确用来模拟小麦和豌...  相似文献   
42.
固定道耕作灌溉对覆膜春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传统种植方式下大水漫灌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采用固定道耕作与沟灌加地膜覆盖的方法,采用小水沟内侧渗灌,设置垄沟比例为2.23∶1。试验结果表明:固定道耕作法灌水道内的水分侧渗范围比传统的自然道耕作宽约15cm,下渗速度较慢,但下渗较深;固定道耕作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高于自然道耕作,产量比自然道耕作增加16.9%。  相似文献   
43.
44.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择农牧业系统的12个主要表征指标,研究了旱农地区农牧系统的关系,为旱农地区农牧结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西北现代绿洲农作制现状与问题及其关键建设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北绿洲灌区,农作制已表现出农作系统结构与资源的吻合度较高、亚系统产业链基本形成、关键技术局部突破,成效显著等主要特点,但仍面临功能不稳、亚系统间耦合度不足、关键技术的系统性较差、保障制度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建设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作制是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未来绿洲现代农作制建设重点应放在加环增效、农产品深加工、农田自然资源持续高效安全利用和农田有害物质阻控的系统接口技术,集成由不同单项技术组装而成的产业链高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灌溉与供磷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单作和间作群体间品质的差异,并揭示造成差异的机理,在土壤速效磷含量8.74 mg/kg的大田条件下,设计三个灌水水平和三个供磷水平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供磷对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籽粒品质及其产量都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供磷和灌水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籽粒产量,经济产量以中灌[1 050 m3/(ha.次)]和高磷(150kg纯P2O5/ha)处理最高。灌水降低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供磷却对灌水的负效应有明显的缓冲作用。供磷处理(P1、P2)与不供磷处理(P0)相比,单作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0.35个百分点,间作提高0.48个百分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以及千粒重有显著的群体效应,间作均高于单作;相反,沉淀值在单作和间作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7.
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叶片、秆鞘(节秆和叶鞘)、颖壳(颖壳和穗轴)、整株与籽粒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含水率动态变化,并以相应的千粒重大小来衡量水分消耗的效应,目的在于揭示水分在不同器官内的分布、流动和消长规律,为该技术在旱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设计M和露地(CK)、10粒/穴密度(相当于267.75kg·hm-2的播种量)、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M能够显著(P0.01)增加各器官水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内总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CK;返青至完熟阶段,M叶片、秆鞘、整株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显著(P0.05)高于CK处理4.76%、3.0%、4.76%;扬花至灌浆,M处理的籽粒与颖壳平均含水率显著高于CK 3.33%(P0.05)与6.12%(P0.01)。CK千粒重略高(P0.05)于M处理0.29%~2.73%,但在群体和穗粒数上显著(P0.01)比M低16.69%~35.11%与4.03%~5.11%,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的提高,显著(P0.01)低于M 29.87%~34.73%。M处理能够满足较高的公顷穗数和穗粒数生长发育要求,从而通过大群体和高的籽粒产量获得高产,也是M供给、调配、协调不同生育阶段植株、不同部位水分能力的体现。相关性分析表明,M显著地影响各器官的水分分布和流动关系,叶片与整株的含水率同步性最高。同时,M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群体营养器官冗余导致的水分和养分偏耗与供应不足问题。本研究揭示了全膜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不同部位水分消长动态和规律,为该技术在不同降水区域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盐胁迫对油葵根系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不同浓度NaCl和 NaHCO3混合盐胁迫下,研究油葵根系活力、根系生长情况以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以探索油葵的抗盐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显著降低;根系体积均低于对照,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比值的变化比较小,根系活力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9.
针对以往粮食研究中“就粮说粮”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系统研究粮食问题的宏观农业基础和区域粮食安全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中国西部地区粮食需求趋势和区域粮食安全保障结构,重点分析了解决西部地区粮食安全的五项生产保障途径。  相似文献   
50.
小麦/玉米复合群体光合特性与作物生产力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水肥集约栽培条件下,小麦/玉米复合群体的光合特性及作物生产力主要决定于作物本身的生理特性,而与诸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小麦组分的 Pn(光合速率)与 CGR(作物牛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玉米组分的经济产量与抽雄期到灌浆期的Pn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生产中可通过培育高光效品种或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品种来实现作物的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