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9篇
  61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现有养蚕柞林进行科学分级、分类指导、优化配置,做到立体培养,建设后的柞园第一层为中刈拐枝伞形树冠,柞树密度、中干柞树密度、柞树郁闭度、柞树整体比例达标。第二层为密植的草木植物,第三层为枯草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土层。柞园的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柞园管理园林化。在科学规划、量化使用蚕场的前提下,投放利用率高的柞蚕种茧,节约使用蚕场,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前提下的柞蚕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2.
你心不在焉地对它,它也心不在焉地对你;你诚心诚意地待它,它也诚心诚意地待你——如此鲜明的因果对照,我们不能不叹服植物的灵性。不要怪佛手难挂果,先问问自己是否善待了它。图1中这盆佛手,购于七八年前的秋天。当时是带果的盆栽苗,挂74个与现在这盆盆景大小相当的成熟果,干径最粗处约2厘米,高约30厘米。这么小的树竟能挂如此大的佛手果?估计是在大树上带果高压生根后.截下移至盆中的商品苗。  相似文献   
73.
以OT百合“Profundo”为材料,研究消毒剂、基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多菌灵800倍液处理10min,小鳞茎发生率最高,同时,小鳞茎数、根条数、繁殖系数等指标均表现尚可,为最佳消毒方法。(2)选用扦插基质河砂︰泥炭=1︰1,小鳞茎发生率和小鳞茎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为最适宜基质。(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影响不同,除6-BA和GA3,NAA、IAA、IBA这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处理的鳞片,在小鳞茎发生率、小鳞茎数、繁殖系数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200mg/L IBA处理的小鳞茎发生率和小鳞茎数最高。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苎麻脱胶及纺纱的加工路线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缩短苎麻纤维长度并采用毛纺加工路线的建议,并初步探索了毛纺设备进行苎麻纺纱加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赵卫华  杭唯  许雷  杨钢  黄晶  方圆 《南方园艺》2019,30(2):40-44
通过实地调查对常州市核心区(高架环线内2)7条样本景观道路的应用树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区域内有色叶植物9科9属12种,其中秋色叶树种10种、春色叶树种1种、常色叶树种1种;色叶树种数量占36.67%,以悬铃木科、无患子科、银杏科为主。同时,分析了该区域内色叶树种的应用配置,并对今后色叶植物合理配置应用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6.
紫云英还田后不同施肥下的腐解及土壤供钾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紫云英翻压后不同施肥处理下在稻田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以及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钾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后,不同施肥处理对其腐解及养分释放无明显影响。紫云英的腐解,氮、磷、钾释放量与翻压时间的关系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不同施肥处理下紫云英最大腐解率达到64.8%~68.3%,氮、磷、钾最大累计释放率分别为84.2%~86.7%、85.3%~89.3%、89.9%~98.0%,养分释放速度表现为钾磷氮。紫云英养分释放主要集中在翻压后15 d之内,应加强水稻生育后期的养分运筹管理。紫云英短期(1个生育期)内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钾,但晚稻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说明紫云英还田不能完全替代化学钾肥效果。在连续3年不施化学钾肥的情况下,种植紫云英还田后,不会降低早稻土壤速效钾含量,但晚稻收获后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施用化学钾肥处理,说明紫云英还田不能完全替代化学钾肥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土壤肥力提升、固碳减排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1988至2019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田监测数据(1298个点位),分析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下SOC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方程拟合和提升回归树模型探究气候、施肥和土壤属性对SOC密度变化的影响。  【结果】  1988―2019年全国农田表层(0―20 cm) SOC密度平均为35.13 t/hm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水田>水旱轮作>旱地,水田和水旱轮作较旱地分别高53.2%和24.9%。SOC密度随监测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分别在2000、1998和2004年之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不同利用方式水田SOC密度随监测时间的变化趋势在东北地区逐渐增加,华南地区逐渐降低,西南和长江中游地区则先降低后增加,转折点分别在1995和2002年;旱地SOC密度的变化趋势在西北、华北和华南地区逐渐增加,东北、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地区先降低后增加,转折点分别在2008、2004和2004年;水旱轮作下SOC密度的变化趋势在长江中游、下游地区先降低后增加,转折点分别在2001和2013年,在西南地区呈先上升后微弱下降趋势,转折点在2012年。提升回归树结果显示,水田SOC密度后期上升阶段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西南、东北和华南区是年均温,在长江中游和下游分别是钾肥用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旱地SOC密度后期上升阶段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东北为年均温,华北和华南为年均降雨,长江中游、下游区为氮肥,西北为有效磷;水旱轮作SOC密度后期上升阶段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西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年均降雨、有效磷、氮肥。  【结论】  1988―2019年全国农田表层SOC密度除华南水田外,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增加,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土壤的转折点分别在2000、1998和2004年,旱地SOC密度的提升快于水田和水旱轮作。影响表土SOC密度提升的主要因素,东北和西南地区水田和旱地为年均温,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为钾肥投入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旱地为氮肥投入;华南地区水田为年均温,旱地为年降雨量;华北和西北地区旱地为年均降雨和土壤有效磷含量;西南和长江中游水旱轮作区为土壤有效磷含量,而长江下游为土壤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78.
基于全国282个水稻土监测点,分析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区域特征(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华南),结合丰缺标准,揭示中、微量元素丰缺程度。结果表明:东北水稻土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锌含量最低;长三角有效锰含量最高、有效硫含量最低;长江中游有效铜含量最高,有效态铁、锰和钼含量最低;西南交换性钙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铜含量则低于其他地区;华南有效态铁、钼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而交换性钙、镁含量低于其他地区。中国水稻土交换性钙、镁及有效铁、锰、铜含量整体丰富;长三角和华南缺硫水稻土比例分别为42.2%和41.8%;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和华南缺锌水稻土比例分别为75.0%、52.3%、31.9%、53.2%和10.4%,缺硼分别为38.5%、65.2%、92.2%、88.6%和78.3%,缺钼28.6%、60.4%、82.6%、42.0%和33.4%。可见,东北和长三角水稻土以缺锌为主;长江中游以缺硼、钼为主;西南以缺硼为主;华南以缺硼为主。研究可为全国和区域尺度水稻土中微量元素的管理和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乙二醇(EG)、二甲基亚砜(DMSO)、丙二醇(PROH)和甘油(GLY)这4种渗透性冷冻保护剂及其两两组合对玻璃化冷冻未成熟(GV期)猪卵母细胞的影响;比较了3种不同冻前预处理方法和2种不同的解冻方法.结果表明:EG组卵母细胞所取得的成熟率为12.90%,与DMSO组(8.62%)及EG和DMSO混合组(9.61%)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好于其他各组(P<0.05);6步预处理法和3步预处理法所取得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和成熟率显著高于1步预处理法(P<0.05),成熟率分别为12.33%和11.11%;3步和4步解冻法取得的成熟率要显著好于1步解冻法,成熟率分别达12.70%、10.47%.  相似文献   
80.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真核细胞生物中广泛存在,是调控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酶.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筛选猪(Sus scrofa)AMPKα基因的有效siRNA干扰载体,并探讨AMPKα基因对脂肪分解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根据猪AMPKα基因(GenBank登录号:NM-001167633)全长cDNA序列,设计合成其特异性发夹siR-NA干扰片段,将其克隆插入pSilencer 4.1-CMV neo Vector干扰载体中,构建猪AMPKα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RA1和RA2,并通过PCR、双酶切和测序对其进行鉴定.构建成功后转染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并检测其干扰效果及对脂肪分解关键酶一一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CPT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猪AMPKα基因的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RA1和RA2均可降低猪AMPKα mRNA表达(P<0.05),而且RA2干扰效果优于RA1.用RA2干扰AMPKα后,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中AMPKα及脂肪分解关键酶HSL、ATGL和CPT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提示,抑制AMPKα基因表达后,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中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速率降低.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AMPKα对猪脂肪代谢的影响机制及通过营养调控基因表达进而调控猪体脂沉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