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32.
规模化猪场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猪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现就规模化养猪场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的消毒方法作以简要阐述。1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消毒前忽略机械性清除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消毒环境中存在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33.
影响鸡法氏囊病免疫效果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三大重要疫病之一,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导致免疫抑制,使鸡对马立克氏疫苗、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也使鸡群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34.
铁岭郊区某饲养户李某共养50余头猪,其中母猪5头、育仔猪40多头。自2005年10月中旬开始陆续发病,至11月中旬共发病23头,死亡8头,治愈15头。下面将该病例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多集中在产后2周内,一般发病率为20%~35%.通常是子宫粘膜的粘液性或脓性炎症。由于炎症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致死精子和胚胎而成为奶牛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成年母牛不孕症的17%以上。子宫内膜炎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降低奶牛产奶量。诱发乳房炎等疾病,严重时还会造成奶牛繁殖能力的丧失.有的急性病牛还可引起败血症而导致死亡。因此,该病对奶牛业的危害相当严重,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作以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讨与评价联合检测乙型肝炎HBeAg和Pre-S1Ag、HBV-DNA等血清免疫标志物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对619例疑似或确诊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进行乙肝免疫标志物HBeAg、Pre-S1Ag和HBV-DNA的联合检测。结果表明,血清乙肝免疫标志物HbeAg检测为阴性时,不能完全表明患者乙肝病毒复制终止或病毒血症的消失;血清Pre-S1Ag检测结果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也可以作为乙肝病毒DNA复制的指标之一;而FQ—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则有助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或抗体血清滴度较低时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37.
采用Macroarray印迹杂交技术从本实验室构建的橡胶树机械伤害诱导的树皮抑制性差减杂交(SSH)cDNA文库中检测到1个差异表达EST.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包括124 bp的5'端非编码区,337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1个编码22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该cDNA编码的蛋白具有植物脱水素蛋白的特征性结构,属于SK2类脱水素蛋白.命名为H6DDHN1,与其它植物的SK2类脱水素蛋白具有49.0%~68.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RT-PCR分析表明,机械伤害对HbDHN1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受伤组织的脱水显著上调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8.
小反刍兽疫(Petsedespetis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tsedespetisruminantsvirus,PPRV)引起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动物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于1942年在西非的科特迪瓦地区首次爆发,2007年7月我国首次报道在西藏自治区日土县热帮乡龙门卡村发生PPR疫情。本病以发热、结膜炎、糜烂性口腔炎、肺炎为特征。严重暴发时,本病的发病率高达100%,羔羊感染时病死率可达100%。因此PPR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病,在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本文重点阐述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方法及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39.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养猪生产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贵德县散养母猪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仔猪红、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制约着饲养者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临床症状,观察分析发病原因,提出了预防为主,科学饲养管理及药物治疗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