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龙病是迄今为止最具毁灭性的柑桔检疫性病虫害,对全球柑桔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果农损失惨重。为此迫切需要量化研究黄龙病对柑桔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为有效防控柑桔黄龙病、保护果农收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基于微观调研数据,先测算黄龙病暴发导致赣南三县(信丰县、安远县和寻乌县)的直接经济损失,再采用投入产出法评估其间接经济损失。研究发现,黄龙病暴发造成赣南三县2016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44.92亿元,占当年GDP的15.4%;由于关联效应造成赣南三县的间接经济损失约为42.91亿元,占当年GDP的14.71%;黄龙病暴发对当地食品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也带来了次生影响。  相似文献   
52.
针对我国甘蔗除草、杀虫等喷药主要依赖人力作业,大型轮式拖拉机不适应目前种植行距,研制了3WXP-800型拖拉机悬挂式甘蔗喷药机。该机具可定向喷药,适合甘蔗、木薯等热带作物喷洒化学除草剂、杀虫剂和液态肥料作业等。本文主要对机具的机架、喷杆、管路等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试验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情况,明确甘蔗黄叶病毒(SCYLV)基因型类型和地理分布,为甘蔗抗病育种和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蔗区采集不同品种(品系)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采用特异引物(P1/P2)进行RT-PCR检测.甘蔗黄叶病病毒基因型鉴定采用3对特异引物BRA-PER-F/BRA-PER-R、REU-F/B-REVd和CUB-F/CUB-R进行RT-PCR鉴定.[结果]SCYLV RT-PCR检测结果,124个样品中有57个样品可扩增出大小约630 bp的目的条带,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SCYLV CP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5%~99%.甘蔗黄叶病调查结果,124个样品中57个样品检测出SCYLV,感染率为46.0%.广西北部蔗区黄叶病感染最严重,SCYLV检出率为76.0%;桂西、桂中、桂南蔗区分别有50.0%、40.0%和36.8%的品种检出SCYLV;桂东蔗区SCYLV阳性检测率最低,为16.6%.在所调查的甘蔗品种中以柳城03-182、桂糖21、粤糖55和粤糖93-159感染SCYLV比较严重,主栽品种ROC22在柳城、宜州、钦州和金光农场均检测出阳性.病毒基因型调查结果,广西甘蔗黄叶病病毒基因型存在巴西-秘鲁(BRA-PER)、留尼汪岛(REU)和古巴(CUB)基因型等3种.主要以CUB型为主,占63.2%,除东部和西部蔗区外其他蔗区均有分布;其次是BRA-PER基因型,占56.1%,每个生态蔗区均有分布;REU基因型占5.3%,分布于柳州、凭祥、南宁蔗区.[结论]甘蔗黄叶病SCYLV已在广西各主要蔗区发生且蔓延,其病毒基因型存在3种且有不同程度分布.  相似文献   
54.
桂花栽培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华 《湖南林业》2008,(11):19-19
桂花,属常绿阔叶乔木,在我国分布极广,已有2500多年栽培史。桂花主干挺拔秀丽,枝叶婆娑多姿,清香四溢,生机盎然:花可制作高级的桂花酒、茶、膏、糖、饼、糕、香精和蜜饯等;枝、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木材为上等的建筑、家具和木器用材。桂花是珍贵的四旁、城市、庭园绿化和产花树种,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55.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转换对牦牛粪便微生物分布及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体重接近、健康的3周岁公牦牛,1~60 d饲喂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C30组),61~120 d转换为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C70组)。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120 d。试验第60 d和120 d,饲喂3~4 h后随机选取6头试验牦牛,采用直肠粪便采样法收集约50 g粪便,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测序,比较分析粪便微生物区系,进行PICRUSt2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两组谱系多样性及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PCoA分析发现,两组牦牛的粪便菌群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C70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在属水平上,C70组中的未分类菌属(unidentified)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未培养细杆菌(uncultured_bacterium)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毛螺旋菌属_NK3A20_群...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危害情况,为生产上预防和控制该粉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广西9个主要蔗区16个点随机调查20块蔗田甘蔗上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及为害株率。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随机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记录蔗茎红粉蚧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调查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结果】蔗茎红粉蚧在广西9个主要蔗区均有发生,以崇左市蔗区发生较为严重,为害株率超过60.00%;北海市合浦县南康镇的蔗茎红粉蚧为害株率虽高达79.75%,但其虫口密度相对较低;南宁市横县陶圩镇、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河池市罗城县、贵港市港南区及百色市田阳县等蔗区蔗茎红粉蚧为害也较为严重,为害株率为40.00%~70.00%。【结论】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普遍发生,是广西蔗区重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57.
为确定甘蔗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机架的静态特性,验证机架设计是否合理,以自主研发的1SG-230型甘蔗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机架为研究对象,进行静力学分析。采用UG三维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利用NX Nastran求解器进行机架弯曲工况和扭转工况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得到机架应力集中位置和最大值以及应变发生最大位移,并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轻量优化设计铲柄保险安装座板的厚度。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机架的设计满足强度要求,铲柄保险安装座板厚度优化为10 mm,机架整体质量减小6.8%。该研究为甘蔗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理论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选育出早熟香蕉新品种,为优化广西及其他香蕉栽培区的品种结构提供候选品种.[方法]对桂蕉6号组培苗的田间芽变单株进行繁殖与品系比较试验、优株选择和多点种植试验等,并观察其特征特性、抗性及产量表现.[结果]桂蕉早1号属中干香蕉的中矮把品种,生育期340~385 d,采收期比桂蕉6号缩短15~30 d;果指粗短,比桂蕉6号短2.7~3.1 cm;假茎高220.0~250.0 cm,比桂蕉6号矮8.3%~16.7%.桂蕉早1号在广西的栽培密度1800~1950株/ha;2011~2014年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种植试验中,新植组培苗及宿根第一、二造的平均株产量分别为20.1、25.2和24.3 kg,折合平均产量为36180.0、45360.0和43740.0 kg/ha;商品率96.8%~99.1%.桂蕉早1号果实充分后熟后,皮色金黄,香味浓郁,口感丝滑香甜,综合品质优于桂蕉6号和广西矮蕉.桂蕉早1号不抗香蕉枯萎病,不耐霜冻,广西各蕉区宜在12月中旬前收获完毕.该品种于2016年8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蕉早1号属中干香蕉的中矮把品种,生育期较目前广西香蕉主栽品种短,能有效错开产出高峰期,有利于调节香蕉产期布局,综合品质优于桂蕉6号和广西矮蕉,可在桂南、桂东南及右江河谷等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9.
筛选黄百香果组培快繁方案,为百香果组培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以黄百香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初代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的HgCl2处理6 min对百香果茎段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最佳,外植体成活率为66.67%。MS+6-BA 0.3 mg.L-1+IBA 0.1 mg.L-1+抗坏血酸300 mg.L-1为本试验中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芽诱导率79.14%。MS+6-BA 0.2 mg.L-1+IBA 0.05 mg.L-1+谷氨酸20 mg.L-1为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增殖倍数3.21。采用MS+IBA 0.5 mg.L- 1的生根培养基黄百香果组培苗生根率100%,且有利于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60.
牦牛奶是一种青藏高原牦牛产出的稀缺畜产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牧区逐渐重视对牦牛奶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主产区已经形成了牦牛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尽管牦牛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牦牛奶产业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牦牛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