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185篇
  73篇
综合类   827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143篇
畜牧兽医   462篇
园艺   149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通过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ORF 75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BmNPVORF 75基因位于病毒基因组70 485 bp和71 264 bp之间,编码25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预测分子相对质量为30.8 kDa,等电点为7.67,分子式为C1409H2157N351O390S19;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半衰期大于10 h;酸性氨基酸(Asp Glu)占10.5%,碱性氨基酸(Arg Lys)占10.8%;蛋白的不稳定指数为42.67,是不稳定蛋白.利用Prosite数据库扫描,查到4类9个蛋白修饰位点.通过Blast搜索氨基酸同源序列发现,BmNPVORF 75同源蛋白存在于所有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中,不存在于其他非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中.同源序列比对结果,BmNPVORF7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ORF92之间的同源性达到100%,应为相同基因.依照BmNPVORF75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对13种昆虫杆状病毒进行进化树构建分析,其中,BmNPVORF75与薄荷灰夜蛾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Rachiplusia ouMN-PV)ORF89基因进化距离很近,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72.
水稻抗旱性能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抗旱性水稻材料的鉴定筛选是培育抗旱性水稻的一个重要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评定水稻抗旱性的常用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综合分析了各研究方法的优劣性。并根据前人们对各种抗旱性指标的研究结果,指出了使用单一的抗旱性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应构建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筛选的综合性指标体系来正确评价水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3.
以甘薯近缘野生种I. trifida (2x)为探针, 与I. trifida (4x) 2个株系“695104”和“697288”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结果显示, 2株系都与I. trifida (2x)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但2株系的信号存在差异。“695104”几乎所有染色体整条都有均匀明亮的信号, 应为I. trifida (2x)基因组直接加倍而来;而 “697288”与“695104”不同, 虽然各条染色体也均有杂交信号, 但信号的区域与亮度有差异, 较为复杂, 可分为三种情况。第1种是整条染色体有均匀明亮的信号, 亮度与分布区域同“695104” , 有41条;第2种是几乎整条染色体有信号, 但亮度较第一种暗, 有14条;第3种为染色体部分区域有信号, 亮度较前二者更暗, 有5条。推测 “697288”是在加倍同时或之后又发生了基因组重组与部分变异。  相似文献   
74.
不同土壤紧实度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家祥  庄恒扬 《作物学报》1997,23(6):719-726
试验于1992-1995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供试棉花品种岱15,设砂、粘土不同溶重盆栽。结果指出,容重1.1g/cm^3处理,根系长势“前旺后衰”,容重1.4g/cm^3和1.5g/cm^3处理根系生长始终处于劣势,而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主根生长率与一次侧根增长率高,主根长,一次侧根量大,根系活力强,吸收氮、磷、钾多,长势“前强后稳”,为最优处理;还发现,棉根干重随土  相似文献   
75.
TDZ诱导中间锦鸡儿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间锦鸡儿种子无菌萌发得茎段为外植体,不同激素组合诱导丛生芽,得出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TDZ 0.1 mg/L+NAA 0.02 mg/L+糖30.0 g/L+琼脂9 g/L,芽诱导率达220%。诱导得到的丛生芽直接生根困难,需过渡培养。在培养基MS+BA 0.2 mg/L+NAA 0.4 mg/L+糖30.0 g/L+琼脂9 g/L上过渡培养三代以上后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IAA 0.5 mg/L+糖30.0 g/L+琼脂9 g/L生根,长出的根粗壮,且须根数多,生根率在85%以上。生根培养后在草炭土∶珍珠岩=4∶1的基质上移栽成活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76.
以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础,通过MaxEnt模型,应用贡献率、置换重要值以及Jackknife检验、主成分分析,模拟研究影响楠木Phoebe zhennan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分析楠木在当前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未来楠木在中国的潜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其潜在适宜分布区准确度极高,...  相似文献   
77.
克拜黑土区沟壑冻融侵蚀主要形态特征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国内外对冻融侵蚀研究开展得很少,为此,1998年克山试验站在克拜黑土区进行该方面研究,经过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冻融侵蚀可使耕地中的沟壑每年扩张50~100cm,加剧了侵蚀沟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极大。沟壑冻融侵蚀可分为沟岸冻裂、沟岸融滑、沟坡融泻、沟壁融塌4种主要侵蚀类型。沟壑冻融侵蚀是一个缓慢的侵蚀过程,与重力侵蚀交织在一起,是重力侵蚀发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8.
苍山县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大,种类多,新老菜区交错分布.温室大棚因为是密闭环境,条件较适合害虫发生为害,害虫可以边为害边越冬,从而使世代重叠、较难掌握防治时机.加之保护地空间有限,害虫为害明显,用药周期短,害虫多为小型害虫,繁殖周期短,产生抗性快,导致害虫防治难.目前我县保护地害虫已不只是原来的白粉虱、蚜虫2种.近年来美洲斑潜蝇、茶黄螨等害虫在部分大棚已造成严重为害,应引起高度重视,需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79.
为开发利用朱顶红提供依据,研究朱顶红叶片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以石油醚和丙酮为溶剂对朱顶红叶片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索氏提取,并对其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活性物质对4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都表现出抑制作用,0.06 g/mL以上浓度的抑菌效果明显。相同浓度下的孢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活性物质除了对枇杷叶斑病菌(Pes-tulotiopsis funerea)的抑制效果较差外,对其他3种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均在73%以上。  相似文献   
80.
梭鲈(Sander lucioperca)对低氧极敏感,在集约化养殖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低氧应激和死亡现象。为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 (Heme oxygenase 1, HO1)在梭鲈响应低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梭鲈ho1基因,其cDNA全长为1 256 bp,包含840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162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5’-UTR)和254 bp的3’-UTR,编码279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显示,梭鲈HO1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1.84%、88.69%和88.11%。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o1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组织中高表达,其次是肾、肝、鳃等组织。低氧刺激前3 h,梭鲈ho1主要在皮肤、鳃中响应;低氧胁迫3 h后,ho1主要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