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7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几种生态因子对菹草鳞枝形成和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2.
郭新送  丁方军  宋付朋  陈士更  葛雨明 《土壤》2016,48(5):1000-1006
通过室内自动模拟降雨系统,设置模拟降雨试验,运用土壤单质量指数(SSQI)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SSCI),研究了模拟降雨对3种类型土壤(棕壤、褐土与红壤)坡面养分流失及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降雨造成了3种类型土壤坡面不同程度的氮素流失,土壤全氮指数均有所降低,并以坡下部降低最多;表下层坡面土壤全氮指数以棕壤降低最多,分别为褐土的1.33倍和1.79倍、红壤的9.28倍和3.45倍。降雨均提高了3种类型土壤坡面有效磷的含量,有效磷指数除棕壤下层坡面降低了3.98%外,其余土壤坡面升高了4.00%~47.73%,并以红壤表下层坡面的升高幅度最大。模拟降雨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3种类型土壤中,红壤坡面的速效钾指数有较大幅度升高,褐土坡面降雨前后基本持平,而棕壤坡面有小幅降低。模拟降雨后,棕壤与褐土表下层坡面综合指数分别降低了33.62%、35.34%与22.53%、11.73%,而红壤反而升高了18.93%与7.00%。  相似文献   
53.
利用马铃薯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施钾肥、普通氯化钾、30%、50%、70%以及全量(等量于普通氯化钾)包膜氯化钾的处理,研究不同用量包膜氯化钾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氯化钾25℃静水浸泡的钾素日均释放量约为1.2%,符合控释肥行业标准,在土埋下的钾素释放率呈"S"型,于70~90天释放率达到最大值,与马铃薯块茎形成及膨大时期相吻合,有利于产量形成;较普通氯化钾,包膜氯化钾的马铃薯增产幅度为13.92%~36.54%;包膜氯化钾全量处理的Vc含量、可溶性蛋白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氯化钾,而包膜氯化钾全量施用的马铃薯还原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降低幅度为13.9%~36.2%;包膜氯化钾钾素缓慢释放,满足植株后期对钾的需求,在块茎形成期后,包膜氯化钾50%以上用量处理的植株吸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包膜氯化钾50%以上用量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块茎形成期后显著高于通氯化钾,同时,土壤水溶性钾与非特殊吸附钾含量较普通氯化钾分别增加8.4%~25.1%和9.3%~36.1%,土壤钾素供应充足。综上,包膜氯化钾50%以上用量有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和品质,同时增加土壤钾素供应。  相似文献   
54.
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的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控释尿素与微生物菌剂复配对小麦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普通尿素、控释尿素及其与微生物菌剂配施的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小麦产量、土壤氮素含量、小麦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能起到化肥减施增效的效果,在控释尿素减量20%下配施微生物菌剂不会引起小麦产量降低,而较单施全量控释尿素处理的小麦仍增产10.60%。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的控释生物双重功效减少了土壤氮素损失,其中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8.65%~54.17%和17.82%~51.13%,土壤颗粒有机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2.64~54.35mg/kg和21.37~47.82mg/kg。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能增加小麦氮素总累积量,并促进氮素向籽粒迁移,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并以控释尿素减量20%配施微生物菌剂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4%。微生物菌剂的引入对土壤酶活性提高作用较大,控释尿素配施微生物菌剂的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85%~22.87%,24.79%~45.95%和9.56%~22.29%。综上,控释尿素减量20%配施微生物菌剂为小麦高产,肥料高效,土壤酶活较高的肥料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55.
温榆河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温榆河龙道河段生态修复工程的运行,水质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随之改变。于2011年7月中旬夏季浮游植物水华发生期对温榆河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同步监测,4个河段共计布设17个采样点,温榆河上段、龙道河、清河段各4个采样点,温榆河下段选取5个采样点,调查各河段浮游植物种类,分析其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同时运用冗余分析(RDA)研究流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温榆河流域浮游植物共检出8门、55属、99种,优势种共15种,以微囊藻和颤藻为主,其中温榆河上段和龙道河优势种类最多,均为9种;流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37.99×106个/L,其中,清河段平均密度最大,为430.05×106个/L、温榆河上段浮游植物密度最低,为85.18×106个/L;清河段蓝藻门占浮游植物群落的93.84%,而龙道河段蓝藻门比例为66.57%;4个河段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是龙道河、温榆河上段、温榆河下段、清河段。浮游植物密度与水体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DO和pH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显著性因子;裸藻门、黄藻门和甲藻门的密度与DO和pH呈显著正相关,微囊藻密度和DO和pH呈显著负相关。比较4个河段的微囊藻频度、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得出,龙道河段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能有效降低微囊藻水华的爆发,减少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但水质仍属于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6.
万岳送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74-175
对位于大别山区岳西县田头乡近年来一季稻病虫害发生演变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和总体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7.
0 引言 1997-2007年,和田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在100万(667m2)左右,产量在321.9~402.78 kg/667m2,平均单产362.34 kg/667m2.  相似文献   
58.
在收获机械的诸多部件中,分禾器是结构最简单的部件。但是,由于它位于机具的最前端,在田头转向及转移田块中,很易损坏。再之,分禾器通常插入作物丛中间,如有不当,会导致机具作业不良,谷物损失等弊病,为此,不能因其简单而有所疏忽。分禾器的不当,会造成压边禾、推禾、挂草、已割  相似文献   
59.
1、喂小苏打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小苏打。可增加奶牛的食欲,并能增加奶牛瘤胃的碱性。有利于粗纤维的消化,可提高产奶量。高产奶牛在泌乳盛期补喂小苏打,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和瘤胃中毒等代谢病。特别是终年喂青贮料和精料偏高的牛,效果更佳。喂法:奶牛产犊后开始补喂,到泌乳期结束为止,补饲量为占精料量的1.5%~2%,即每10千克料中拌入150~200克小苏打,不要单喂。  相似文献   
60.
史载,神农氏尝百草而中毒.遇茶得解,由是推广种植。舜帝姚重华早期躬耕于历山,亦以种茶品茗为乐.姚氏后代子孙一直承袭舜帝种茶的雅事,流传甚广,茗茶辈出。今天,福建安溪县历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嘉怀先生秉承家传制茶技艺,不断开拓创新,成功培育了乌龙茶叶新品种“金乌龙”,饮誉海内外,产品远销日本、法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重现了一个帝王茶人的雄风和气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