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玉米磷素相关根系性状Meta-QTL及候选基因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8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收集来自不同实验中的175个玉米磷素相关根系数量性状位点(QTL)信息,利用Biomercator 2.1软件,构建玉米磷相关根系QTL整合图谱。采用元分析技术,在10条染色体上发掘出26个与磷相关根系性状"一致性"QTL(MQTL),图距范围在0.8~14.3 c M之间,除第2、5、8号染色体外,其余染色体上均检测到2~4个MQTL。根据MQTL区间两端标记在玉米物理图谱Ref Gen_v2上的位置,将MQTL进行物理图谱定位,单个MQTL所在物理图谱上的图距范围在0.1~9.1 Mb。在MQTL 1、2、4、8、11、12、15、18、20、22中检测到15个与磷素吸收利用以及根系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大豆遗传群体选择与品质QTL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油品种哈交97-5404-1为母本,以哈交99-5448-4为父本,建立重组自交系群体.应用SSR技术,对不同世代F2∶3,F2∶6、F2∶9遗传群体中的油份QTL定位进行了分析,不同世代大豆分离遗传群体中油份含量均接近于正态分布,油份含量性状表达偏向于母本哈交97-5404-1,F2∶3代获得了对油份贡献率较高的QTL,F2∶9代则获多个与油份相关的QTL,大豆F2∶3和F2∶9代的遗传群体适宜用做品质性状的QTL定位,不同世代定位的油份QTL,均与SSR位点Satt193有关,通过对来自全国不同品种的SSR进行了分析和方差分析证实,Satt193在第一等位变异下(即DNA片段长度为270 bp)做为油份的筛选标记具有实用性,而在第三等位变异下(即DNA片段长度为220 bp)做为蛋白质材料的筛选标记具有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马铃薯生产及其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有着广泛的种植,全球约有154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马铃薯.因此,关注世界马铃薯生产和贸易的发展情况对发展中国马铃薯产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和贸易出发,分析了当前世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态势作出了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4.
多小叶大豆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份多小叶大豆种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份多小叶种质的小叶数分别占大豆总叶片数的46.7%、75.3%、68.2%。多小叶的小叶数以5小叶居多,分别占总叶片数的30.6%、21.1%、31.1%。三份多小叶种质的农艺及产量性状较好,蛋白质含量高,中抗大豆灰斑病及病毒病,是优异的大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大豆高油相关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高产大豆品系哈交5448-4和高油大豆品种黑农45为亲本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进行大豆高油基因SSR分子标记.共筛选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325对SSR引物,利用筛选出的63对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F2分离群体的120个单株进行SSR扩增,经电泳检测后,所得数据用于作图和定位分析.定位到高油QTL 1个,与satt160连锁,遗传距离为26.0cM,贡献率为23.20%,位于大豆公共遗传图谱的F连锁群.利用该引物在24份大豆材料中进行高油材料检测和筛选,在15份高油材料中筛选到11份,检出率达到73.33%.结果说明satt160具有一定的检测通用性,可以利用它对高油大豆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6.
郭伟  高明杰  程华 《农村电工》2007,15(12):31-31
农网35kV主变压器进线采用负荷开关—高压跌落式熔断器联合接线,具有结构简洁,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当前电网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通过近几年的运行、维护实践,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一接线方式不尽合理。实际运行中,该接线方式以高压跌落式熔断器作为变压器主保护,高压熔丝熔断较为频繁,造成变压器及所带10kV线路缺相运行,且更换熔丝需全站停电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采用黑龙江省不同抗病类型的大豆品种,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研究了病毒病侵染条件下,不同抗病类型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MV侵染条件下,感病品种ABA含量急剧增加,ipA含量降低;而抗病品种ABA含量、GA/ABA比值低于自身对照,ipA含量增加。由此证实:内源激素的变化和平衡对大豆抗病性诱导产生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世界马铃薯生产发展基本态势及特点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种植,关注世界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情况对发展中国马铃薯产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世界马铃薯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世界及各区域马铃薯生产的状况和历史变迁,对世界马铃薯生产状况做出基本判断。研究结果表明:(1)世界马铃薯生产集中在“三区两带”,即高山地区、低地热带区、温带区三大主产区,23°—34°N、44°—58°N两个纬度带,占世界种植面积70%以上;(2)马铃薯在世界有着广泛的种植,但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地位差异较大;(3)世界马铃薯生产重心正在由西向东、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4)世界马铃薯生产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18年我国马铃薯主产省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定量研究了我国马铃薯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1年到2018年我国马铃薯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皆为DEA非有效,综合技术效率主要受投入要素规模效率的制约;2)研究区域仅内蒙古、山东、辽宁、湖北和四川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正增长,其余省份均处于下降状态,技术进步是我国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最大障碍;3)我国马铃薯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明显,在四大优势区中,西南优势区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华北优势区和西北优势区纯技术效率较高,东北优势区和西南优势区规模效率较高;4)我国马铃薯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呈“H—H”集聚的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对区域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下一步应着重优化我国马铃薯生产投入要素结构,破解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瓶颈,并针对马铃薯不同区域生产效率特点制定马铃薯生产效率提升政策,进一步发挥优势省份效率提升扩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