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篇 |
农学 | 48篇 |
基础科学 | 24篇 |
23篇 | |
综合类 | 75篇 |
农作物 | 34篇 |
水产渔业 | 20篇 |
畜牧兽医 | 112篇 |
园艺 | 11篇 |
植物保护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1.
312.
313.
为了对鸡种蛋孵化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构建了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在400~1 000 nm范围内获取94枚种蛋孵化0~12 d的高光谱透射图像。分别在胚胎的圆头、中间、尖头3个部位选择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取400~1 000 nm波段的响应信号,构建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的鸡胚胎性别鉴定模型,并比较了不同孵化时间雌雄胚胎的鉴别准确率。试验结果表明,SVM模型、PLSDA模型和ANN模型均对孵化第10天种蛋中间部位检测效果最好。随后通过分析第10天种蛋中间部位光谱响应的差异,选取600~900 nm的光谱值构建胚胎性别鉴定模型,结果发现,3种模型的判别准确率均有上升,SVM模型和PLSDA模型预测集样本判别准确率均为75.00%,ANN模型预测集样本判别准确率达到82.86%。其中,ANN构建的种蛋孵化胚胎性别检测模型的整体效果优于SVM模型和PLSDA模型。结果表明高光谱图像技术在检测鸡种蛋孵化早期胚胎性别方面有一定效果,但种蛋蛋壳的个体差异会对鉴定准确率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14.
315.
316.
为实现夏玉米高产和简化施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河南和山东试验点的结果表明,高缓释氮比例的专用缓释肥有利于提高千粒重,较习惯施肥分别增产8.28%和6.37%,纯收益分别增加715和661元/hm2;低缓释氮比例的专用缓释肥有利于增加穗粒数,分别增产6.95%和9.64%,纯收益分别增加593和1 430元/hm2。专用缓释肥促进了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可维持土壤氮素养分平衡。砂壤土适宜用缓释氮比例较大的玉米专用缓释肥,中壤土施用缓释氮比例低的玉米专用缓释肥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17.
热水处理对桃果采后青霉病及自然腐烂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寻找一种能够代替化学杀菌剂控制桃果采后病害的方法,研究了热水处理对桃果采后青霉病的控制及对桃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探讨了热水处理对扩展青霉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热水处理对桃果青霉病抑菌效果的基础上,选择54℃、2 min的条件对桃果进行热水处理,处理后的桃果放在20℃下贮藏7 d或在4℃下贮藏30 d再转移到20℃下贮藏7 d,观察桃果的腐烂情况,并对桃果的贮藏品质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热水处理能够有效地起到控制桃果采后病害的作用,热水处理对桃果的失重率、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可滴定酸度等水果品质没有显著的不利影响.热水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扩展青霉孢子的萌发及芽管的延长.因此,54℃、2 min热水处理是一种能代替化学杀菌剂对桃果采后病害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18.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西北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保证冬小麦高产稳产基础上兼顾土壤物理性质,明确西北旱地麦田配施定量有机肥的最佳施氮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在西北旱区麦田连续5年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施氮量分别为0,75,150,225,300 kg/hm2的5个氮水平,副处理为是否配施有机肥(30 t/hm2)。于2019年6月收获小麦后取0—10,10—20,20—40 cm土层的样品,测定其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以及水稳定性团聚体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单施化肥能使冬小麦产量显著增加,5年内平均提高13%,且效果最好为N150+M处理。配施有机肥后,供试土壤容重降低,在0—10,10—20,20—40 cm土层施加有机肥较不施有机肥容重分别降低4%,2%和4%。在0—1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单施化肥降低了各处理的土壤饱和导水率,但未达到显著差异。与N0处理相比,N0+M处理下>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0—10,10—20,2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224%,105%,3%。无论是否配施有机肥,0—4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的MWD和GMD值均无明显变化,但整体看来,施氮量为150 kg/hm2对供试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MWD和GMD值更为有利,对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上可知,当施氮量为150 kg/hm2时,与施用量为30 t/hm2的有机肥配施有利于西北旱地冬小麦增产及土壤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319.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乡村振兴进程逐渐加快,农村地区的用电需求和农村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供电安全和供电质量的高要求给农配网带来了新的挑战。农配网建设项目已成为农村和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能源消费升级。基于此,课题组结合农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针对项目质量管理、进度控制、资金和成本管控、法人责任与合同监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核心两闭环”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及相应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农配网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三农”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相似文献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