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3篇
  20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11.
沙棘中白雀木醇表征方法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论文基于一种高效、准确白雀木醇表征方法,对沙棘资源中的白雀木醇进行准确定量,探究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的含量变化规律,为沙棘中白雀木醇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比了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两种测试手段的优缺点,采用较优的液相色谱测试方法对包括沙棘果、沙棘籽、沙棘叶在内的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沙棘资源中的白雀木醇,该法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8 5),且精密度高(RSD ≤ 0.53%)、准确度高(RSD ≤ 1.16%)、重复性好(RSD ≤ 1.71%)。研究结果显示,沙棘中不同部位的白雀木醇含量差异显著(P < 0.01),其中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最高(59.73 mg/g,干叶),其次为沙棘果肉(2.19 mg/g,鲜果肉)和沙棘籽(0.39 mg/g,鲜籽);收集5月份至9月份不同生长阶段的沙棘叶,研究表明,随着叶子生长白雀木醇含量呈现为逐渐升高趋势,且7月份至8月份期间增速最大,9月份含量积累至最高(64.79 mg/g,干叶)。结论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白雀木醇含量,操作简便、并且精密度、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较果实丰富,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9月份累积至最高,本研究可为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的开发应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2.
不同海拔及品种的紫斑牡丹精油成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海拔及品种紫斑牡丹精油的成分,探究其精油化合物构成的异同。  方法  本实验以不同海拔相同品种和相同海拔不同品种的紫斑牡丹花为材料,制备牡丹精油,对紫斑牡丹精油含量及构成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不同海拔不同品种的紫斑牡丹精油含量不同,白色紫斑牡丹精油含量最高,达0.109%,紫色紫斑牡丹次之,为0.103%,而粉色紫斑牡丹精油含量最低,为0.075%。3个不同海拔梯度(1、2、3号地)的紫斑牡丹精油共检测出70种化合物,1、2和3号地分别检测出54、53和5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均为香叶醇(5.07%、13.87%、13.74%),十四烷(5.99%、9.86%、7.25%),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35.16%、29.16%、25.01%),二十二烷(7.26%、6.29%、7.32%)和二十三烷(8.00%、6.36%、8.11%)。3种不同品种(白色、粉色、紫色)的紫斑牡丹精油共检测出75种化合物,白色、粉色和紫色紫斑牡丹分别检测出59、54和62种,主要成分均为香叶醇(3.91%、5.07%、9.52%),十四烷(15.93%、5.99%、8.96%),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19.79%、35.16%、22.91%),二十二烷(12.40%、7.26%、6.60%)和二十三烷(7.83%、8.00%、6.37%)。不同海拔不同品种紫斑牡丹精油虽都以上述5种成分为主,但含量差异较大,同时,精油中的其他成分在种类、数量和含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结论  本研究可为紫斑牡丹的生长条件选择、类别鉴定及紫斑牡丹精油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3.
为了解河南省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状况,探究猪种间的亲缘关系,对河南省地方猪种(南阳黑猪、确山黑猪、淮南猪、豫西黑猪)及2个参考猪种(莱芜黑猪、二花脸猪)和野猪共计282个样本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并结合GenBank中3个国外猪种(杜洛克猪、长白猪、约克夏猪)的38条mtDNA D-loop序列,进行单倍型、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网络分析、歧点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地方猪4个品种共236条序列,定义了32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和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788~0.854、0.001 56~0.004 55。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将所有样本分为2个独立分支,一支包含所有河南各猪种和部分约克夏猪,另一支全部为引进猪种,表明河南地方猪和3个国外猪种具有2个明显不同的母系起源。网络中介图和歧点分布显示,在历史驯养过程中,整个河南地方猪群体曾经历过群体扩张事件。说明河南地方猪种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14.
分别采集成年克隆猪和正常繁殖猪(对照)的肺脏样品,利用双向电泳-质谱体系和Western blot方法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其蛋白进行分离、鉴定和验证,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相关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研究体细胞核移植(即克隆)操作在蛋白质水平上对克隆猪肺脏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细胞核移植操作对克隆猪肺脏的发育有较大影响。与对照猪相比,克隆猪肺脏蛋白共有26个差异蛋白,其中半胱天冬酶凋亡前衔接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核糖-5-磷酸异构酶等22个为上调蛋白,纤维蛋白原γ链、纤维蛋白原β链和血红蛋白α亚基等4个为下调蛋白,主要涉及抗氧化活性、翻译调节和催化活性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5.
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层次群体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冬小麦品种新冬4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使其形成超高产(≥9000 kg·hm~(-2))、高产(7500~9000 kg·hm~(-2))、农户(6 000~7 500 kg·hm~(-2))三个产量水平群体,比较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间小麦群体的特征、产量及其结构差异。结果表明,超高产、高产和农户小麦间穗数差异不显著;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穗粒数增加,不同产量水平间均差异显著;超高产、高产小麦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农户小麦。随产量水平的提升,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的LAI及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光合势、LAI增长率和生长率均逐渐增加,群体净同化率在不同产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小麦超高产、高产栽培的关键为在获得适宜收获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协调增加。提高穗粒数是实现超高产、缩小产量差的关键。超高产、高产小麦应在孕穗期适宜光合面积的基础上,花后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提高生物重和籽粒重。  相似文献   
116.
森林控制火在美国已经逐渐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林地管理工具。在森林控制火使用中带有很多不确定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但同时也存在风险的管理工具。公众的争论焦点已经从过去的该不该使用森林控制火,转到如何有效地进行森林控制火的管理及降低使用风险方面。文中介绍了森林控制火使用的起源、在森林控制火实施中可能引起的各类风险,综述了森林控制火管理的涵义,并从法律责任、经济效率和社会文化方面阐述森林控制火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并从森林控制火燃烧参数确定、管理方案制定、信息数据库建立及新型管理协会模式构建等方面论述美国森林控制火管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森林控制火的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7.
大豆生育期内降水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研究探讨大豆生育期降水量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生态效应的影响,对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5、6、7和9月份的降水量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形成起重要作用.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与7月份降水量均呈正相关,以高油类型品种表现更为明显.针对研究结果,在大豆生育期,采取适当栽培技术与措施,及时改变与改善大豆生育期的供水情况,对提高黑龙江主产区大豆蛋白品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测定锦州市淡水鱼中铅的含量。[方法]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淡水鱼中铅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白鱼、鲫鱼、鲇鱼、花鲢和鲤鱼的含量未超标;黑鱼、白鲢中铅的含量超标。[结论]该研究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的抗旱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强抗旱品种晋豆23幼苗根部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61171个大豆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动态图谱。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根部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3个时间点下,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均多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同时对杂交数据进行多种聚类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4个基因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豆幼苗根系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动态表达谱,并通过其动态表达了解植物与逆境的互作机制,比较全面地获得了干旱胁迫应答基因,从而更完整地揭示了大豆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20.
为明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作为鸡繁殖性状辅助选育基因的可行性,采用PCR产物测序法对瑶山鸡TRH基因编码区进行序列变异检测,并与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瑶山鸡TRH基因存在1个编码区变异位点、1个外显子非编码区变异位点和1个内含子区变异位点,编码区变异位点引起蛋白质相应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外显子区A2699T、G3857T变异位点与300日龄产蛋量、首次就巢日龄、首次就巢持续时间、300日龄就巢次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联。外显子区A2699T、G3857T位点可作为瑶山鸡繁殖性状选育的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