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64篇
  21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自粉病.为害植株地上部分较成熟的部位先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出现白粉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互相融合,在茎、叶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白粉,严重时叶片褪色,坏死枯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本论文基于一种高效、准确白雀木醇表征方法,对沙棘资源中的白雀木醇进行准确定量,探究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的含量变化规律,为沙棘中白雀木醇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比了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两种测试手段的优缺点,采用较优的液相色谱测试方法对包括沙棘果、沙棘籽、沙棘叶在内的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沙棘资源中的白雀木醇,该法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8 5),且精密度高(RSD ≤ 0.53%)、准确度高(RSD ≤ 1.16%)、重复性好(RSD ≤ 1.71%)。研究结果显示,沙棘中不同部位的白雀木醇含量差异显著(P < 0.01),其中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最高(59.73 mg/g,干叶),其次为沙棘果肉(2.19 mg/g,鲜果肉)和沙棘籽(0.39 mg/g,鲜籽);收集5月份至9月份不同生长阶段的沙棘叶,研究表明,随着叶子生长白雀木醇含量呈现为逐渐升高趋势,且7月份至8月份期间增速最大,9月份含量积累至最高(64.79 mg/g,干叶)。结论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白雀木醇含量,操作简便、并且精密度、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较果实丰富,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9月份累积至最高,本研究可为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的开发应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3.
1、品种选择荷兰豆的品种有中山青、赤花绢荚、莲阳双花、美国小青花、日本成驹等品种.可根据各地的需要选择品种.2、整地播种:以直播为主,垄作或畦作,播前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耕翻整平后做垄或做畦.为促进早熟和降低开花节位,播前可先浸种催芽,在室温下浸种2小时,5℃-6℃的条件下处理5-7天,当芽长至5毫米时播种.  相似文献   
104.
亲缘较近的羊群中开展亲子鉴定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羊进行亲子鉴定,清晰地将父母与母本信息显示出来,其遗传多态性较高、检测速度快和准确高效的特点,能有效的预防近亲繁殖,所以,近年来,微卫星标记在羊亲子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主要就如何利用微卫星标记对羊进行亲子鉴定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5.
探究石斛酚对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对miRNA表达谱的影响。用不同浓度(0,40,80,160,320μmol·L-1)石斛酚处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B16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16细胞迁移能力。利用Small RNA-seq技术检测Control组和石斛酚组(160μmol·L-1)细胞中的miRNA的表达情况,构建其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差异表达miRN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石斛酚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160μmol·L-1和320μmol·L-1石斛酚处理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1.19%和70.51%,迁移率分别为(21.82±6.27)%和(8.54±5.02)%。Small RNA-seq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石斛酚组显著上调表达42个miRNA和显著下调表达11个miRNA,这53个差异表达miRNA共预测到...  相似文献   
106.
以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用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为目的,实施多种科学有效的施肥关键技术,积极指导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民施好肥、种好地,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究黔画乌鸡的产蛋规律,筛选出最佳的产蛋曲线拟合模型。【方法】对黔画乌鸡选育基础群20~43周龄的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进行统计,运用拟合模型对黔画乌鸡的产蛋率(伍德模型、杨宁模型、分室模型和三次方程)和累计产蛋数(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并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杨宁模型对黔画乌鸡的产蛋率曲线拟合效果最佳,拟合度(R2)为0.982;伍德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差,R2值为0.830。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黔画乌鸡的累计产蛋数曲线,尤以Von 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最为接近,R2值为0.999。【结论】杨宁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是黔画乌鸡的最佳产蛋曲线拟合模型,对黔画乌鸡的选育和饲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定位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及互作分析,为大豆品质性状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Charleston和东农594为亲本,构建了含14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以F2:19-F2:20代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重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利用QTL Network 2.1软件分析QTL间的上位性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采用CIM和MIM 2种算法在2011和2012年哈尔滨、红兴隆、佳木斯和牡丹江每年3个地点共6个种植环境下共定位了9个蛋白质和11个油分含量QTL。蛋白质含量QTL分布在6个连锁群,分别在A1、C2、D1a、G、H和O连锁群上,对表型效应的贡献率为5.3%-18.6%,在H连锁群上的qPro-H-1贡献率最大,为18.6%,在D1a连锁群上的qPro-D1a-2贡献率最小,为5.3%,在单种植环境下有5个蛋白质含量QTL被2种算法同时检测到,分别是qPro-O-1、qPro-A1-1、qPro-D1a-1、qPro-D1a-2和qPro-C2-2。油分含量QTL分布在8个连锁群,分别在A1、A2、B1、C2、D1a、E、L和M连锁群上,对表型效应的贡献率为7.1%-24.4%,在B1连锁群上的qOil-B1-2贡献率最大,为24.4%,在C2连锁上的qOil-C2-3贡献率最小,为7.1%,在单种植环境下有2个油分含量的QTL被2种算法同时检测到,分别为qOil-C2-1和qOil-M-1。另外,有2个油分含量QTL在2个以上种植环境重复检测到,为2011年哈尔滨和2011年红兴隆2个种植环境下同时检测出的qOil-A1-1,2011红兴隆、2011牡丹江和2012哈尔滨3个地点同时被检测出的qOil-B1-2。在互作效应分析中,共检测出3对蛋白质上位效应QTL和4对油分上位效应QTL,在蛋白质上位性分析中,上位效应值在0.2068-0.3124,贡献率在0.0227%-0.0265%,分布在A1、C2、D1和E连锁群上,其中,qPro-A1-3与qPro-C2-1效应值为负,其余2对效应值为正,连锁群A1,D1a均有2个QTL发生互作。在油分上位性分析中,上位效应值在0.0926-0.1682,贡献率在0.0294%-0.0754%,分布在A1、C2、I、J、N和O连锁群上,其中,qOil-C2-4与qOil-N-1效应值为负,其余3对效应值为正,在N连锁群的qOil-N-1同时与2个QTL发生互作,分别是C2连锁群上的qOil-C2-1和qOil-C2-4。在与环境互作中,qPro-D1a-3与qPro-E-1在2012年佳木斯地点没检测出,其余6对都检测出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贡献率分别为0.0001%-0.0378%,互作效应都较小,明显小于自身的加性效应。【结论】定位到9个蛋白质相关QTL和11个油分相关QTL,并发现3对蛋白质含量上位性效应QTL和4对油分含量上位性QTL。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选用480只48周龄的海蓝褐蛋鸡,分成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鸡蛋中(1)-3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维生素E的添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其料蛋比降低,蛋重、产蛋率都有所增加。②试验进行15d,组I(0.17g/kg)、组Ⅱ(O.12g/kg)维生素E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显著(P〈O.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进行30d,组Ⅰ(0.17g/kg)、组Ⅱ(0.12g/kg)、组III(0.1Og/kg)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组Ⅰ(O.17g/kg)与组Ⅱ(0.12glkg)、组Ⅲ(O.10g/kg)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p〈0.05)。维生素E的添加对生产富含ω一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鸡蛋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添加0.17g/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