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组织滴虫病(Hisbomoniasis)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侵害火鸡,其次是鸡;此外,雉鸡、珍珠鸡、鹧鸪、鹌鹑、孔雀也可感染.该病的特征性病变是盲肠出血性、坏死性炎和肝脏坏死性炎,故又名盲肠肝炎.病禽后期因血液循环障碍而使头部皮肤淤血呈蓝紫色,所以又有黑头病之称.  相似文献   
32.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黄瓜抗虫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黄瓜抗虫转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大外植体即幼嫩子叶切成2块有利于芽诱导;同时在菌液和共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芽诱导效果优于只在菌液或共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延迟7d再进行筛选可显著提高抗性芽诱导率;不同基因型材料抗性芽分化方式和分化率不同。  相似文献   
33.
马喉痹病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系由热毒结于喉间所致,经飞沫和污染的饲料、水源、畜舍等传播,典型症状是病马持续高热、咽喉肿痛、喉部脓血不出、呼吸道不畅,重者淋巴结发炎,咽喉肿胀,溃烂化脓,继而引发肺部感染,乃至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34.
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探讨黄瓜抗病材料鉴定和选择的分子方法。【方法】以黄瓜抗黑星病和感黑星病亲本组合(Q6×Q12)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和AFLP技术筛选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AFLP引物组合E20M64在抗病池和感病池间约130 bp处表现多态性。经F2单株分析,在抗病个体中扩增出了约为130 bp的特异片段,而感病个体无此条带。该特异标记与黑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4.83 cM。测序结果显示,目标片段的大小为125 bp,并将该标记转换为了SCAR标记。【结论】提供了黄瓜黑星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手段,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35.
研究黄瓜离体雌核发育早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大幅提高黄瓜未受精子房培养胚胎诱导率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和qPCR技术,提取黄瓜未受精子房培养早期胚珠部位总RNA,从转录组水平分析了高频基因型和低频基因型黄瓜未受精子房培养早期差异基因表达。筛选出与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47个,经qPCR验证,获得8个候选基因,在高频型材料培养的前6 d均呈现高水平表达,在低频型材料培养中呈现低水平表达或总体变化下降的趋势。其中3个基因与响应水杨酸、茉莉酸防御系统,响应脱落酸刺激,生长素诱导结合蛋白以及玉米素合成途径中细胞分裂素脱氢酶的表达相关;2个基因参与POD酶活性表达;3个基因分别与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水通道蛋白以及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相关。初步认为上述8个基因是与黄瓜离体雌核发育早期过程相关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36.
韩毅  陈威  谭静  番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63-5566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品种纯度检测、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今后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
唐宋时期阿拉伯农作物和药材品种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毅 《古今农业》2005,(4):22-29
唐宋时期,中国和阿拉伯诸伊斯兰国家展开了频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交流。随着回回民族的东来,阿拉伯珍贵的农作物和药材品种,也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入到我国。这些由阿拉伯民族新输入的经济品种,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和药材的种类,而且也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8.
‘津优406’是以优良自交系‘JY48-1’为母本、‘21-4-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植株长势较强,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以主蔓结瓜为主,持续结瓜能力强。瓜条长35 cm左右,瓜把约为瓜长的1/8。亮绿,有光泽,刺癌,无棱,少纹,口感脆甜。商品瓜率高,丰产稳产性好,667 m2产量最高可达6 000 kg以上。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耐热性好,适合秋大棚及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9.
利用抗微管除草剂胺磺灵诱导黄瓜四倍体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Oryzalin对黄瓜茎尖进行四倍体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0~200μmol/L Oryzalin处理24 h对黄瓜茎尖离体四倍体诱导较为合适,可以有效代替秋水仙素。和秋水仙素相比,Oryzalin使用的浓度低,效果好,且毒性小,对人和环境比较安全,为诱导黄瓜染色体加倍的理想诱导剂。并用流式细胞仪对黄瓜离体诱导的幼苗进行了倍性分析试验。  相似文献   
40.
为促进玉米秸秆全价值利用,该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绘制玉米秸秆利用领域的知识图谱,以便全面了解玉米秸秆利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分析玉米秸秆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玉米秸秆利用研究大致可分为1990—2007年及2008—2022年两个阶段。在后一阶段,各研究团队逐渐构成以肥料化、饲料化为主,燃料化为辅的玉米秸秆利用研究体系。经文献梳理发现,玉米秸秆利用研究大致经历了3次阶段性热点迁移,每次变化时长约为10a;中国玉米秸秆利用研究已取得较多成果,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和生物质能源生产方面;通过对知识图谱综合分析发现,玉米秸秆利用的热点方向包括生物质能源生产、土地改良和保护、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生产。最后,知识工程和归纳法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利用技术仍存在收运不及时、还田质量低、秸秆制饲料技术不成熟、能源化技术成本高和附加值低等瓶颈。故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一国家重大需求驱动下,该文主要关注并分析了未来研究应重点聚焦的13项玉米秸秆全价值利用关键共性技术。该研究可为促进我国玉米秸秆全价值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