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00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23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74篇 |
农学 | 336篇 |
基础科学 | 451篇 |
380篇 | |
综合类 | 1924篇 |
农作物 | 234篇 |
水产渔业 | 165篇 |
畜牧兽医 | 1530篇 |
园艺 | 419篇 |
植物保护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203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215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326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310篇 |
2009年 | 318篇 |
2008年 | 253篇 |
2007年 | 306篇 |
2006年 | 281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72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为寻找抑制霉菌的植物源抗真菌肽(AMPs)的原材料,选择了53种具有潜在抑菌特性的植物材料,以黄曲霉和黑曲霉为指示菌,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抗菌肽,对其抑菌活性进行评定;进一步选取桂皮为原材料,从浸提液种类、料液比、浸提时间和硫酸铵饱和度4个方面进行抗菌肽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75.47%的供试样材料含有抗菌肽,籽实及根茎类含抗菌肽的比例为86.11%,明显高于花叶类(50%).抑菌圈直径达到15 mm以上的包括大蒜、丁香、桂皮、辣椒籽、桑叶、白芨、木香等12种材料.对桂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在浸提液为PBS,料液比为1∶5.11 g/mL,浸提时间为39.29 h,硫酸铵饱和度为81.74%的条件下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可达到33.74 mm (p<0.05).研究结果显示:抗菌肽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植物本身可利用的部位中,籽实及根茎是抗菌肽分布的主要部位;提取工艺优化后,桂皮抗菌肽抑菌效果提高了21.41%. 相似文献
162.
为探究氢溴酸常山酮对多种鸡球虫的预防效果,试验在体外利用细胞毒性检测(CCK-8试验)及子孢子入侵DF-1细胞的抑制试验评估了氢溴酸常山酮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入侵宿主细胞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利用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病变计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ROP)及抗球虫指数(ACI)四项指标评估了高、中、低剂量氢溴酸常山酮对柔嫩、毒害、堆型、巨型艾美耳球虫混合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无细胞毒性浓度为0.01 mg/mL的氢溴酸常山酮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入侵DF-1细胞;同时发现高、中剂量氢溴酸常山酮(添加量分别为500 g/t、400 g/t)在体内能有效预防四种混合球虫的感染。研究结果提示氢溴酸常山酮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球虫感染,并且在临床应用中仍可以有效预防球虫感染。 相似文献
163.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特征的时空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植被特征之间差异不是很显著,仅延安与安塞在物种丰富度之间和安塞与吴旗在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0.01<p<0.05),其它的两两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延安森林带北缘→安塞森林草原带植被指数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为17.65%,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增幅最大为21.49%;安塞森林草原带→吴旗草原带物种丰富度指数及其变异系数都呈增大趋势,而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减小趋势,其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植被指数随退耕年限的变化趋势图都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并在退耕20年左右后植被群落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164.
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灌浆期氮素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对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灌浆期氮素转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过去进行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最终累积的氮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灌浆期间营养器官中氮素的再转移,来自营养器官氮(内源氮)与土壤中新吸收氮(外源氮)的比例基本上是1:2。因此,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营养水平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籽粒中氮素累积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灌浆期间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发生转移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叶片光合性能的下降和叶片的衰老。不同基因型品种在灌浆期的氮素转移程度不同,表现为随品种演替,旗叶、茎秆和叶鞘中氮素的输出率增加,而转移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却下降。氮收获指数(NHI)可以描述植物向籽粒分配氮的能力,是衡量作物对氮利用效率的指标。氮收获指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虽然现代小麦品种吸氮量高于古老品种,但氮收获指数在现代和古老小麦品种间的差异因不同研究者而异,有的认为现代品种高于古老品种,但也有人认为与年代无关;小麦氮收获指数一般在0.55~0.80之间,很少超过0.8。过去对小麦籽粒灌浆期间的氮素转移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根冠关系和灌浆过程中氮素转移的相互关系,田间个体和群体调控及不同高产栽培模式下灌浆过程中氮素转移的 相似文献
165.
预处理过程可以破坏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致密结构、降低生物抗性,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经酶解制备糖基平台化学的重要步骤。该研究以蔗渣为原料,在预处理温度为160 ℃、预处理时间为10 min时,选取0.025 mol/L 的不同金属盐FeCl3、CrCl3、AlCl3、CuCl2、FeCl2、ZnCl2、MnCl2、MgCl2、CaCl2、NaCl、LiCl、Na2CO3对蔗渣进行乙醇/水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样品进行酶解,探究不同金属盐强化乙醇/水预处理对蔗渣酶解效率的影响和规律,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和热重(thermogravimetric, TG)对蔗渣原料和预处理后的固体进行表征,探究金属盐强化乙醇/水预处理后蔗渣表面形貌与结构变化对酶解效率的影响,分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原料甘蔗渣相比,不同金属盐强化乙醇/水预处理后样品中葡聚糖的质量分数从45.5%增加到77.2%,预处理后样品酶解48h后的葡萄糖得率也由51.14%增加到最高93.08%。其中,三价金属盐(FeCl3、CrCl3和AlCl3)对蔗渣酶解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这可归因于三价金属盐强化乙醇/水预处理可以更加有效的去除蔗渣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后续表征分析也表明经过三价金属盐(FeCl3、CrCl3和AlCl3)强化乙醇/水预处理后的样品比经过二价金属盐(CuCl2、FeCl2、ZnCl2、MnCl2、MgCl2和CaCl2)和一价金属盐(NaCl、LiCl和Na2CO3)强化乙醇/水预处理表面结构破坏更为彻底,结晶度相对增加最大,木素和半纤维素去除率最多,热稳定性也相对最高。该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高效转化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7.
综述大豆生育期性状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讨论当前的研究重点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大力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就是改善农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顺应国内农业发展趋势,缓解压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9.
祁连雪白千峰秀,塞上草青万马腾。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甘肃中牧山丹马场,自汉朝起即为皇家马场,官牧之地。解放后养马业常兴不衰,牛羊畜牧业也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以马匹改良繁育为主,马牛羊并举,兼养马鹿、藏獒等特种动物的畜牧业发展格局,成为国家首批认可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甘肃河西地区较大的肉食品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马场。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