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5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0篇 |
农学 | 129篇 |
基础科学 | 138篇 |
51篇 | |
综合类 | 815篇 |
农作物 | 22篇 |
水产渔业 | 23篇 |
畜牧兽医 | 455篇 |
园艺 | 81篇 |
植物保护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2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SCN)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调查小种分布情况,确定优势小种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2012-2015年,取样调查黄淮地区6个省份土样,利用Riggs模式鉴定生理小种,绘制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分布图,并与文献报道结果对比,探讨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黄淮大豆主产区均有分布,在采集受SCN感染的322份土样中,112份被鉴定出生理小种类型,包括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和11号小种。其中,57份为2号小种,占样本总体的50.9%;26份土样为5号小种,占23.2%;11份土样为4号小种,占9.8%,1号、3号、6号和11号小种分别占总体的4.5%、5.4%、4.5%和1.8%。依据不同生理小种在各省发生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河南分布5号、2号、3号、11号小种;河北分布2号、5号、6号、3号、4号小种;安徽分布2号、5号、6号、3号小种;山西分布2号、4号、5号、1号、3号、11号小种;山东分布2号、3号、5号、1号、6号小种;江苏分布2号、5号、1号小种。以上结果表明,2号小种是目前黄淮海地区的优势小种,其次是5号小种,致病力最强的4号小种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在黄淮海地区,抗线虫育种目标应以抗2号生理小种为主,兼抗5号小种,部分地区应以兼抗2号和4号小种为主。在黄淮地区3号、6号和11号小种是新发现的小种。与2001-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黄淮海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有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7.
六安瓜片茶制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六安瓜片茶叶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重点剖析六安瓜片的采摘及加工工艺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于2002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180多人 ,农业部原党组成员、纪检书记宋树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 ,以及来自中国科协、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20个分科学会和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学会及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团、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修改并通过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章程 ;选举产生第… 相似文献
109.
淀粉胶生物质炭基氮肥制备及其缓释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物质炭为载体,与自制改性淀粉胶黏剂、尿素进行复合,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和自制成型模具制备颗粒缓释肥料,研究水分添加量、成型压力、炭肥比及胶黏剂添加量4个因素对颗粒肥料抗压性能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纯炭粉成型,当水分含量为10%、成型温度为45℃、成型压力为6k N时,成型颗粒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尿素与炭粉混合后成型可以增加颗粒强度,当稻壳炭-尿素(即炭肥比)为5:1时,在同样成肥条件下,肥料颗粒的抗压强度最大;改性淀粉胶黏剂可进一步增加肥料颗粒强度,当胶黏剂添加量为5%时,肥料颗粒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不同配比条件下制备的缓释肥料,其氮素累积释放规律符合"S"型释放模型,添加胶黏剂制备的缓释肥的缓释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尿素肥料,以胶黏剂添加量为5%时缓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