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140篇
  75篇
综合类   622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337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步骤繁琐、耗时长、过程难控制等缺点,从时间、试剂、产量和环保等因素综合考虑,得出咖啡因的提取条件为采用溶剂萃取法,原料为云南大叶种茶叶10 g,水80 mL,提取时间2 h,乙酸乙酯萃取后吸附、结晶得到白色咖啡因晶体,提取率为0.66%。  相似文献   
992.
分别用1、2、3、4、5 g/L的壳聚糖溶液浸泡棉花种子并喷施正常生长的棉花幼苗,研究其对棉花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随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处理质量浓度为2 g/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3.
为明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代表性病原菌株Y2,科赫氏法则证明Y2是引起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鉴定菌株Y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Y2在PDA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较发达,菌丝呈白色、密集,基质背面呈淡黄色,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卵圆形、倒棒形,有纵横隔膜。该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WA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5℃;菌丝对碳源葡萄糖利用效果最好,但麦芽糖能更好地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氮源为硫酸铵;全光照适宜菌丝生长,但全黑暗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7。通过Y2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能够为蓝莓叶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张春 5号是张家口市坝下农科所采用品种间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 ,2 0 0 0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组合 :张春 1号 /81 31 ,母本张春 1号 (墨巴 /科春 5号 )为本所自育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优良品系 ,父本 81 31品系是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的全国优质春麦育种材料。1 主要特征特性1 .1 植株性状幼苗直立 ,牙鞘绿色 ,叶深绿色 ,生长旺盛 ,分蘖力强。株高 80 cm左右 ,株型紧凑 ,叶上冲 ,茎秆粗壮 ,穗层整齐。1 .2 穗部性状穗长方型 ,长芒 ,白穗。穗粒数 2 9~ 31粒。颖壳白色 ,无茸毛。1 .3 籽粒性状籽粒红…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光镜及电镜技术研究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Leach))复眼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中国鲎复眼表面覆盖角膜层,外形呈半球形,由800-1200个小眼组成,组成复眼的小眼面均为椭圆形。每个小眼包括透光和感光两部分。透光部分由透光锥体和透光孔径组成;感光部分包括小网膜细胞及色素细胞。小网膜细胞分R-区和A-区,R-区是有感杆束分布的区域,A-区是没有感杆束分布的区域,但A区的表面覆盖着色素细胞,色素颗粒主要分布于A-区和R-区的交界处。8个小网膜细胞排列成的桔瓣状结构组成1个小眼的感光部分。[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17—524]  相似文献   
996.
作物水胁迫声发射检测及视情灌溉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研究和开发了利用声发射技术检测作物的水胁迫并视情实施自动灌溉的系统,以西红柿作物为目标在温室内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作物受水胁迫时发出悲鸣的频次随作物水胁迫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作物的蒸腾加速度有关;为避免作物受水胁迫的影响,可通过声发射传感器所获得的作物信息实现对作物视情灌溉和调节;使作物的蒸腾量和灌溉量达到平衡调节,力求使作物在最佳的土壤水环境下生长,提高水的利用率,改善作物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荒漠化地区不同地表水水质特性对胡杨林更新演替的影响,为胡杨林的保育及复壮更新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根据。[方法]以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根据实地考察、采样及试验分析,对塔河中游水质状况及其对胡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1)研究区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硫酸盐类钙组Ⅲ型或氯化物类钠组Ⅲ型水(按阿列金分类法),pH值低于8.0,胡杨生长良好地区地表水样pH值在7.42~7.82;(2)漫溢河水总硬度、总碱度及TDS均高于干流水体,分别为325.3~769.5,142.6~290.3及782.2~1 037.5mg/L,胡杨在地表水TDS1 000mg/L的环境下能正常生长;区内地表水受到农田排水的不利影响,氨氮含量在0~0.45mg/L。[结论]研究区内地下水盐分含量远高于地表水,不能满足胡杨幼苗的萌发与生长,仅在濒临河道的狭窄地带能实现胡杨林的自然更新,地下水盐碱胁迫是胡杨林更新复壮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98.
以河砂为基质构建人工湿地,通过人工配制不同浓度的富营养化水体,用无植被、填充相同基质的空白人工湿地(CK)做对照,研究湿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藨草(Scirpus triqueter)、薄荷(Mentha haplocalyx)和水芹 (Oenanthe javanica)对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对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都显著优于CK(P < 0.01)。(1)对TP的去除:轻度处理下芦苇的吸收率最高为89.30%;中度处理下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藨草为74.96%;重度处理中四种植物差异不显著。(2)对TN的去除:在轻、中度处理下,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芦苇,吸收率分别为86.76%和73.27%;重度处理下藨草吸收效果最好为51.80%。(3)对NH4+-N的去除:轻度处理下各植物间无明显差异;而在中度处理下去除效果最好的是薄荷吸收率为81.96%;重度处理下,水芹的去除率最高为58.30%。(4)对COD的去除:各处理中均以藨草最好,低浓度处理下去除率为77.57%;中度处理下为74.42%;重度下为62.89%。试验表明在选择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可优先考虑芦苇和藨草。  相似文献   
999.
根据我国北方麦区气候、生态、生产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确立育种目标为选育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通过对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优异种质材料的鉴定和利用,融汇两大麦区优异目标基因;后代选育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选育创造了条件,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品种鉴选应用抗旱节水鉴定评价体系新方法,克服了抗旱节水与高产、高产与稳产广适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品种的有效鉴选。在同一育种系统中用同一组合育成长6359和长4738 2个国审小麦品种;长6359适宜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种植,长4738适宜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种植,适种区域横跨黄淮和北部两大麦区的旱地和水地;长6359旱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稳产适应性广;长4738丰产潜力大、节水性好、稳产广适。因此,该方法实现了抗旱节水与高产稳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00.
发掘响应接种根瘤菌的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和基因,对于大豆固氮能力改良的分子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在低氮条件下对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和自然群体分别接种根瘤菌,进而发掘了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QTL位点和候选基因。通过关联分析共获得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59个产量相关性状显著性SNP,有8个SNP与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重要产量性状显著关联。在RIL群体中,共定位到23个产量相关性状加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其中加性QTL分布于8条染色体,表型贡献率为5.90%~32.87%。在这些QTL中,控制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QTL各有2个、控制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QTL各有3个,对表型的贡献率为5.95%~24.60%。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自然群体和RIL群体中的产量相关性状一致性QTL主要位于6号与19号染色体上,有23个可能的候选基因位于这些一致性QTL附近的基因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