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67篇
综合类   3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21.
辽宁省土地利用功能间的矛盾相对突出,明晰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现状、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可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选取2017年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22个典型指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两维图论聚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分区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活功能高值区于中部呈斜"X"状分布,生产功能值主要呈现以沈阳为中心的"环状"递减蔓延结构,生态功能值由外至内逐渐减少。2)区域县域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呈显著负相关。3)根据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值和两维图论聚类法可将研究区划分为辽东生态功能优势区、辽北功能欠协调区、辽南功能相对均衡区以及辽西功能欠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水土资源平衡是耕地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前提,为定量评估粮食主产区水土资源平衡关系,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该研究提出“以水定地”的耕地配置模式,并以三江平原腹地的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多源水土信息数据支持下,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构建水土资源平衡模型,以评估水土资源平衡态势,进而揭示该流域耕地合理利用规模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挠力河流域水田持续扩张,旱地轻度萎缩,至2018年其水田化系数已达37.33%,垦殖率为62.61%。旱地和水田的水分胁迫蒸散能力处于同一水平,但水田的水分亏缺量显著高于旱地;2)当前,挠力河流域的灌溉供水量范围为21.23~211.91 mm,富锦市、友谊县和集贤县处于水资源超载状态,且水田均呈“土多水少”状态,饶河县、宝清县、七台河市和双鸭山市辖区则“土少水多”;3)依据“以水定地”耕地配置模式,该流域水田面积可增加11.02万hm2,对应的水田化系数控制在44.76%以下。富锦市、友谊县和集贤县应适度控制或减小水田利用规模,宝清县应成为未来“旱改水”的重点备选区。研究结果对挠力河流域乃至三江平原的耕地有序开发及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
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宝泉岭垦区所辖13个农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集约利用3个,适度利用6个,低度利用1个,粗放利用3个;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仍有较大潜力。在充分考虑各级分区特征及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垦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划定基本农田质量、数量的多重要求,以红兴隆垦区二九一农场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条件、区位条件、耕地周围影响因素3个层面建立了一般农田划入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等间隔赋值法进行耕地的质量和区位的优劣排序;建立一种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结果表明:二九一农场优质耕地所占比重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若使其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评价分值≥70分的耕地区域是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5.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磊  雷国平  张健  张怡然  李佳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224-229,307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与优化调整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居民点布局对增强区域经济、协调人地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根据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适宜分值,划分农村居民点布局综合适宜性等级.研究表明:宁安市适宜农村居民点的一级和二级选址区面积比较少,所占比例为10.84%,多为三四等级,但也可以满足宁安市农村居民点建设的需求.最后,根据适宜等级区的位置和面积,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布局优化,并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扩建、居民点拆旧、建设中心村和居民点内部改造4种整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针对宁安市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6.
RCPs气候情景下三江平原典型流域耕地动态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三江平原典型流域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以1990、2002和2014年3期Landsat影像、DEM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等多源数据为基本信息源,结合3S技术,运用FLUS模型定量模拟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系列(RCPs)下耕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4 a间挠力河流域的旱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小,水田面积持续增加,1990—2002年水田扩张剧烈,2002—2014年扩张速度趋于缓和;3个时点的旱地均沿东北-西南轴方向进行分布,主轴沿顺时针缓慢旋转,空间变化稳定,分布范围逐渐减小。水田沿东北-西南走向分布,1990—2002年其主轴逆时针旋转,后顺时针旋转至45.31°,整体分布较为离散,极化特征不明显;通过对比不同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尺度下模拟精度,确定最优模拟空间分辨率为200 m,最优模拟时间点为2038年;MESSAGE气候模式下,未来挠力河流域的旱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水田继续维持扩张态势,2029年后面积将以2%速度逐年下降,其分布将更加聚集,主轴沿顺时针旋转,重心逐渐向东北方向进行偏移;AIM气候模式下,气候波动对水田的影响程度大于旱地,旱地面积持续缓慢增加,水田面积在波动中下降,空间分布的极化特征突出。  相似文献   
27.
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定与项目区选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基于GIS和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指数,并以耦合协调度模型统筹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从而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冷热点分析遴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较为适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全面整治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27 004.83、17 040.40、4 361.16、5 761.55 hm2。其中优先建设区应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安全高效现代农业,重点建设区以整治项目为依托提升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整治建设区以优化耕地布局和提升潜力为主,不宜建设区应注重修复提升地力、增强防灾抗灾能力。通过冷热点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的联系模式,实现了快速识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合研究区实际遴选了1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同时,基于障碍度模型诊断识别各项目区的主要障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各项目区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28.
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超  雷国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164-168,173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1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对象的综合承载力水平普遍较低,可划分为弱、低、中、较高4个承载力区。(2)从综合区划角度看,研究对象的空间差异也较显著,华北、长江中下游区明显高于东北、西北、晋陕内蒙古区。  相似文献   
29.
30.
浅析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