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5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651篇
林业   2159篇
农学   1419篇
基础科学   1655篇
  1105篇
综合类   9636篇
农作物   1474篇
水产渔业   943篇
畜牧兽医   4982篇
园艺   1912篇
植物保护   631篇
  2024年   352篇
  2023年   517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631篇
  2020年   605篇
  2019年   695篇
  2018年   745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523篇
  2014年   1239篇
  2013年   823篇
  2012年   1054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975篇
  2009年   986篇
  2008年   921篇
  2007年   906篇
  2006年   897篇
  2005年   949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661篇
  2002年   639篇
  2001年   569篇
  2000年   689篇
  1999年   717篇
  1998年   707篇
  1997年   658篇
  1996年   620篇
  1995年   656篇
  1994年   578篇
  1993年   530篇
  1992年   506篇
  1991年   510篇
  1990年   413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54篇
  1986年   132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110篇
  1983年   102篇
  1982年   87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55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18篇
  1962年   11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9 毫秒
951.
952.
通过设置9 ̄36株/m^2 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关,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 ̄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  相似文献   
953.
选用辽棉10、辽棉15、抗虫棉为试材,分析其株型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差异,探讨对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主茎高度、主茎与果枝内角、果枝长度、果节数,辽棉10和15基本相近,而抗虫棉差异较大。株型结构辽棉10和辽棉15虽然果枝长于抗虫棉,但主茎与果枝内角小于抗虫棉,棉铃分布辽棉15上、中、下部,分布较合理,辽棉10和辽棉15为较紧凑型,而抗虫棉较松散。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胞间浓度等,辽棉15都高于其他两品种。辽棉15产量也高于辽棉10和抗虫棉。  相似文献   
954.
以辽宁省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主栽品种和新育成的水稻超高产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齐穗后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品种更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减少,这种趋势在倒3叶上尤为突出。表明超高产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尤其是下位功能叶片,且在籽粒灌浆的中后期更为显。  相似文献   
955.
956.
玉米早期及吐丝期去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叶面积损失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2001~2002年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温室试验中,去叶处理在播种20 d以后进行,每隔14 d打去2~3片叶,会影响株高、抽雄期、吐丝期、根和地上部分的产量,不影响茎粗及根与地上部分之比.②在田间试验中,在50%的植株抽丝后7 d做了6种去叶处理,打去植株所有的叶对果穗干重、子粒中干物质积累、千粒重和产量影响最大;打去果穗以上所有的叶片与打去果穗以下所有叶片对果穗和子粒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差异;打去果穗以上半数的叶片与对照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957.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4年浙江省晚粳稻区试验的10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粳稻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既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958.
959.
植被冠层对入射光有效辐射的吸收系数 (FPAR) 和最大光能利用率是NPP模拟的重要参数。利用光量子仪实测了典型草原植被类型关键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值,根据NDVI与FPAR之间的良好相关性,建立了2个FAPR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实测的FPAR值与模型估算的FPAR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个模型的估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中采取求均值后计算了我国草原的FPAR,并与NASA-FPAR产品进行了嵌套和互补,形成全国完整的草原FPAR空间分布图。同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中国草原18大类分类结果为基础单元,对中国草原18大类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输入NPP模型后,改善了NPP估算精度,在大类尺度上,总体预测精度为85.71%。  相似文献   
960.
利用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地上茎段扦插育苗,在空心莲子草生长20、45、70、95 d时,研究其不定根膨大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不定根膨大过程中,随着根直径不断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急剧上升趋势并保持在较高含量水平,淀粉含量低且变化不大。不同膨大时期,蔗糖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均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与空心莲子草宿根的主要生长指标(宿根直径、根长、表面积、体积、干重、根冠比)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淀粉含量与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蔗糖是空心莲子草不定根膨大的物质基础,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是宿根的重要组成物质和贮藏成分。而淀粉在空心莲子草宿根形成中并不是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