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 回顾近二年来的“卖粮难”,迫使农业部门开始注重对稻米品质的研究和优质稻米的开发生产。稻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优质食用稻米作为商品必须具有好看(外观好、垩白少)、易加工(精米率高)、好吃(食味佳)、有营养(营养元素多、含量高)的优良品质。江南明珠米业公司?..  相似文献   
22.
常用农药对螟虫和飞虱的控制效应及其对天敌蜘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常用农药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药效变化及其对天敌的影响,1982年我们在盆栽水稻和田间小区测定了目前使用量大的7种杀虫剂对褐稻虱、螟虫的药效和对蜘蛛的杀伤力,为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和药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噻嗪酮在水稻上的内吸输导作用和消解动态戴志一,杨益众,刘曙照,黄东林,王春安(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扬州225001)陆增新,陈良根,庄以庆(江苏省镇江市植保站,镇江212000)通过液相色谱检测结合生物活性测定与田间试验,证明水稻对噻嗪酮具有明显的内吸...  相似文献   
24.
镇江市植保专业服务基本框架及其发展思路镇江市植保植检站陈良根目前我市农村植保专业服务的现状是农民期望值下降,植保专业队基本解体,机具防治面缩小.拆零售药点增多。此外,还表现有以下特点:1.8服务形式多呈个体代治。全市1993年植保专业队只有199个,...  相似文献   
25.
苦楝油对水稻主要害虫拒食及毒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为了更有效地与害虫作斗争,试图从开辟防治新技术,开发对害虫高效,不易产生抗药性,而对人畜、作物、环境、产品安全的选择性农药等途径,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植物性昆虫拒食剂的研究和发展,就是应时而兴起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楝科植物(包括川楝、苦楝、苦树等)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Saxena等(1979、1981)、Tu等(1981)、赵善欢等(1982)先后用印楝素、印楝油及苦楝、川楝种核(仁)粉抽提物,对水稻纵卷叶螟、褐稻虱、白背飞虱和三化螟等进行了室内测定,证明对这些害虫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最近,作者等用工业品苦楝油对小麦粘虫进行测定,发现对低龄幼虫表现出较高的拒食作用。继而,又对水稻主要害虫,包括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褐稻虱、白背飞虱等,分别在室内、盆栽水稻及田间小区进行试验,取得初步结果,现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26.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演变和水稻茬口布局的变化,水稻螟虫的发生种类也相应起了变化.三化螟种群逐渐衰退,二化螟则普遍回升,大螟在沿江沿湖地区发生为害也很严重.目前在防治上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为改变水稻害虫的防治结构,开辟防治新途径,以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我们调查发现,在自然情况下褐稻虱雌性成虫被线虫幼虫的寄生率平均为56.9%,最高87.5%。其中短翅雌虫平均为83.1%,高的达93.3%。被寄生后的褐稻虱雌虫,卵巢基本上不怀卵,丧失延续后代的机能。现将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8.
水稻病虫发生的新动向与防治对策镇江市植保植检站陈良根,庄义庆水稻病虫在年际间变化较大,“七五”以来有加重的趋势,有的年份甚至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1991年稻飞虱特大发生;1993年纵卷叶虫峰次多,蛾卵量大;三化螟急速扩散,蛾卵暴增;纹枯病偏重以上流行...  相似文献   
29.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治理褐稻虱的长效技术陈良根王振华褐稻虱虽然不象70年代80年代那样猖獗,但在特定条件下尤其是遇到适宜的气候,仍会暴发。防治上稍有疏忽,就会被动。紧急扑灭危害,不但浪费大量的财力,而且会牵制较多的领导和技术精力。粮食可持续发展中,制定控...  相似文献   
30.
1987~1990年对免耕、少耕(浅旋耕)、常规耕的稻茬麦田杂草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耕法麦田杂草群落中,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硬草)为优势种,群落中的杂草种类无变化,但免耕使田间杂草群落类型向有利于禾本科杂草的方向发展。3种耕法麦田杂草发生动态呈一致性,表现为冬前一个主出草高峰,次年春季一个次高峰。但免耕麦田杂草发生的时间早、数量多、出草主高峰明显,草量约为耕翻田的2倍,出草时间也比耕翻田早5~7d,出草高峰相应提前。在3种耕法的麦田中,以0~5cm表土层可萌发杂草种子分布的比例为最高。免耕麦田的可萌发杂草种子集中分布在0~5cm的表土层中,少耕麦田可萌发杂草种子主要分布在0~5,5~10cm的土层中,而常规耕麦田的可萌发杂草种子在耕作层中分布比例趋向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