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不同保鲜剂对天麻的保鲜效果,为天麻保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18~20℃下,采用体积分数均为1%的3种生物保鲜剂(茶多酚、溶菌酶、夏枯草提取物)和3种化学保鲜剂(壳聚糖、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涂膜处理新鲜天麻,每5 d测定1次样品的质量损失率、软化腐烂率、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维生素C(Vc)、可滴定酸、天麻素、丙二醛(MDA)含量及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6种保鲜剂均可一定程度延缓新鲜天麻贮藏期间感官品质、营养品质的下降,延长贮藏期,其中化学保鲜剂以异抗坏血酸钠的保鲜效果最佳,所有测定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生物保鲜剂以夏枯草提取物的效果较好,但稍逊于异抗坏血酸钠。【结论】用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天麻,可以保持其贮藏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效果优于其他保鲜剂。  相似文献   
122.
采用氨态氮与亚硝态氮耦合、亚硝态氮与盐度耦合和氨态氮与pH耦合三组环境胁迫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摄食的影响进行了亚慢性毒理实验。氨态氮梯度设置为0、5、10 mg/L三个水平,亚硝态氮水平梯度为0、5、10 mg/L,pH梯度设置为7.6、8.2、8.8,盐度的梯度设置为5、15、25三个水平。通过每天都给予恒定剂量的氮,连续培养7 d后,对虾的特定生长速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均随着氨态氮或亚硝态氮的增高而降低(P0.05)。最高浓度的氨态氮(10 mg/L)与亚硝态氮(10 mg/L)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下降了18.31%、14.68%和17.49%。当氨态氮作为唯一氮添加的情况下,pH 7.6和pH8.8的参数均要低于pH 8.2(P0.05)。但高pH能进一步加剧氨态氮的毒性,pH 8.8的存活率显著低于pH7.6和8.2(P0.05),且pH 8.8和氨态氮为10 mg/L的对虾在实验第二天全部死亡。当亚硝态氮作为唯一氮添加时,盐度对摄食率并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影响显著(P0.05)。在亚硝态氮为10 mg/L时,盐度15和25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存活率均高于盐度5。结果表明升高盐度能够缓解亚硝态氮对于对虾生长的抑制,高pH则会加剧氨态氮对于对虾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3.
为构建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的运输方法,研究了低温暂养及模拟运输操作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不同降温速率、暂养温度、盐度、鱼水重量比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时长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低温暂养的工艺条件,基于最优条件对石斑鱼进行模拟运输试验,测定不同时段的水质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鱼体肝脏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温速率为1.2℃/h,温度为15.7℃,盐度为24‰,鱼水重量比为1∶5运输条件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可存活超过55 h。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逐渐增强,应激反应使得皮质醇含量也快速增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肝脏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加深。本研究可为珍珠龙胆石斑鱼及其他海水鱼类的保活运输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4.
对脲醛树脂(UF)浸渍改性轻木木材工艺、超临界CO2处理对轻木木材的浸渍性影响以及浸渍改性轻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不同超临界CO2处理和浸渍工艺条件对改性材的增重率、体积湿胀率和顺纹抗压强度均有影响,与其素材相比,浸渍改性轻木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较多树脂分布在导管和木射线细胞中。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为阐明江苏省早熟晚粳新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品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2013年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江苏省新近育成的8个早熟晚粳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与对照在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上的差异,分析氮素吸收利用及影响因素。【结果】1)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实收产量均高于对照宁粳1号,平均增加7.87%,其中,武运粳29、武运粳23、扬粳4227、通粳981极显著高于对照;新品种总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平均增加4.97%、2.85%。随着品种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稻谷产量均增加;2)高产新品种干物质生产量高、吸氮强度大、单穗吸氮量多和抽穗后吸氮量多,导致总吸氮量多;3)高产新品种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大,氮素比例下降值大,成熟期茎鞘叶氮素比例低,结实期穗氮素增加量大,成熟期穗氮素比例高,这些特征均有利于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后者;4)高产新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等指标均高于对照,产量越高趋势越明显。总氮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有利于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的提高,但前者的影响更大。吸氮量高的品种氮肥利用率也较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的品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也高。【结论】在苏南稻区,8个早熟晚粳新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氮肥(素)吸收利用率、总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比对照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6.
为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AH6169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AH6169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分子克隆构建AH6169表达菌株,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通过包涵体洗涤和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AH6169蛋白;小鼠免疫蛋白制备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鉴定抗...  相似文献   
127.
试验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1~28日龄云岭红肉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8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云岭红肉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半).各组肉鸡日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8.0%、19.0%、20.0%、21.0%和22.0%,饲喂28 d.结果 显示,21%...  相似文献   
128.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进行活体玉米籽粒水分动态测试与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籽粒脱水速率慢是影响中国玉米机械化粒收的重要原因。精确测定玉米籽粒含水率是实现筛选脱水速率快玉米种质材料的重要方法。该研究设置玉米新鲜籽粒脱水(D)、干籽粒吸水(H)和再脱水处理(T),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单籽粒无损测试及核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技术,分别对郑单958及其亲本郑58和昌7-2籽粒含水率进行测定,采集T2弛豫反演谱和可视化图像,分时段监测3个处理的含水率变化及水分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新鲜籽粒在D的D01~D02阶段的失水率为20.93%~21.94%,而在T中同等含水率的籽粒T01~T02阶段失水率为25.13%~27.69%,2个阶段失水速率差异显著。在2次脱水处理中,昌7-2籽粒在D01~D03和T01~T03阶段的脱水速率均大于郑58和郑单958,而在D03~D06和T03~T06阶段,昌7-2籽粒的脱水速率均显著低于郑58和郑单958,显示不同种质材料籽粒在D与T处理中表现相似趋势。成像结果显示,籽粒脱水过程先从胚乳开始,而在籽粒吸水过程中,种脐部位水分增加速度快,说明种脐是籽粒吸水过程的主要通道。该研究结果表明,LF-NMR可以反映不同处理方式及种质材料间的水分变化,有助于解析玉米籽粒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可为籽粒水分的相关研究及宜机收种质改良和新种质材料创制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9.
在大田条件下,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遗传群体114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供试群体按库容量分成6种不同类型,研究其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①供试群体库容量差异极大,变幅为676.80~1326.43 g·m~(-2),扩大库容量有利于其产量的显著提高;②不同库容量水稻全株含磷率和抽穗期含钾率差异较小,但成熟期含钾率差异显著。大库容水稻成熟期吸磷量和吸钾量优势明显,与其结实期较高的磷、钾吸收量关系密切;③大库容水稻结实期茎鞘叶磷素转运量小,穗部磷增加量大,而结实期茎鞘叶钾素转运量和穗部增加量均有明显优势;但磷、钾利用效率优势均不明显;④相关分析表明,磷、钾养分吸收量对库容量的影响较其籽粒生产效率大。综上所述,该遗传群体水稻磷、钾吸收利用特点基本相同,大库容水稻具有明显的磷、钾吸收优势,结实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0.
选用3个青稞品种(系)0841-6、T09-401、昆仑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对小孢子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孢子发育情况,分析青稞小孢子发育时期与旗叶距(旗叶与倒二叶的叶耳间距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旗叶距为 0~3 cm 时,小孢子发育处于二分体时期;3~8 cm 时,大部分小孢子细胞处于四分体阶段;8~13 cm 时,单核中期为主;13~18 cm时,花药中存在各种发育时期的小孢子,但以单核靠边期为主;当旗叶距>18 cm 时,小孢子开始大量成熟,直至发育为成熟花粉。供试青稞小孢子品种(系)的发育时期均与旗叶距有一定的相关性,旗叶距可作为青稞花药和小孢子培养幼穗取材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