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当前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力资本和制度安排的角度分析农村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和特殊性,并就当前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大大制约了其人力资源供给与保障机制的发展,组织自身结构的特殊性又使得其职位设置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人力资本得不到很好的应用与发挥.因此,应加强利于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安排,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完善组织自身管理,促进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2.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汽车更具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化,使汽车技术服务以及产品销售得到了重视,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为主,必须加强对此专业的人才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标准人才.文章主要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提出若干条有效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3.
不同贮藏年限敖汉苜蓿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子在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出现老化现象,使种子活力下降、生理特性发生变化,从而降低种用价值.为探讨不同贮藏年限紫花苜蓿种子的活力变化,选择室温贮藏0~3年的敖汉苜蓿种子,比较分析种子劣变规律及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收获当年的敖汉苜蓿种子具有较高的硬实率,其抗逆性强,SOD、POD、CAT、MDA和脯氨酸含量最高,而发芽势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贮藏起初2年,种子硬实率、不正常种苗数、死种子数、SOD、POD、CAT、MDA和脯氨酸含量降低,发芽率、发芽势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SOD、POD、CAT、脯氨酸和MDA积累量增加,种子质量下降,不正常种苗数和死种子数增多,种子活力下降.综合试验结果,贮藏2年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其种子质量最佳,种子发芽能力最强,但是种子抗逆性不高;贮藏1年存在轻度休眠,应进行打破硬实处理;贮藏3年的种子活力下降,其种用价值降低,不利于在人工草地建植中使用,生产中应贮藏2年后再播种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能较好地说明苜蓿种子在贮藏期间的活力变化,为我国人工草地建设中合理使用苜蓿种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为探明甘薯块根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及酶活性与腐烂率的关系,以‘苏薯8号’、‘南薯88’和‘浙薯13’3个品种为材料,放置在温度为12℃,RH为85%的保鲜库中,贮藏期为102d,在0、7、15、30、45、60、81和102d分别取样,测定其细胞壁成分及酶活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甘薯块根贮藏期间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原果胶含量下降,耐贮性好的‘苏薯8号’在贮藏当天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66.53mg/g和木质素含量26.8mg/g,且木质素含量在贮藏期间变化波动小;贮藏45d,耐贮性差的‘南薯88’开始腐烂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达到高峰值,分别是5 209.02和18 486.91μg/(g·h),β-半乳糖苷酶活性升高,贮藏102d,活性显著高于‘苏薯8号’2.5倍。相关性分析表明,腐烂率与失重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耐贮性好的‘苏薯8号’甘薯块根中,木质素含量较高,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较低,贮藏中后期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低且稳定。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设计和构建一种由β-糖苷水解酶Gluc1C和多功能纤维素酶EGX融合而成的纤维素酶嵌合体EGX-Gluc1C。[方法]首先构建了嵌合体的质粒,采用GST标准纯化方法,分别获得重组蛋白Gluc1C、EGX、纤维素酶嵌合体EGX-Gluc1C,并且制备了抗Gluc1C的血清。[结果]通过GST纯化的3个蛋白纯度达90%,可以进行后续的酶活检测;通过Western blot验证,发现抗Gluc1C的血清效价很高(稀释比例达1∶5 000)。[结论]该研究可为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梅县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金柚(沙田柚)生产基地。到 1998年底,种植面积达到 16 667hm2,总产达23万t,总产值达9.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3%,已构成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影响,黑星病(又名黑斑病)在梅县迅速发展。据调查,1997年的受害面积就达3 300余hm2=,有些果园几乎 100%发病。鉴于这种情况,1997~1999年我们分别对金柚、四季柚、坪山柚进行了不同时期、不同药剂的防治试验。经过3年试验,基本摸清了此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1为害状主要为害…  相似文献   
108.
基于PCA-Entropy TOPSIS的甘薯品种块根质构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质构品质是甘薯块根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其鲜食和产后加工。质构品质评价是甘薯综合利用过程和品质育种的重要环节。完善甘薯块根质构品质评价体系,为其利用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物性分析仪质地多面分析法对45个甘薯品种块根的硬度、黏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进行测定,分析各质构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个参数权重,并结合TOPSIS法对45个甘薯品种块根的质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5个甘薯品种的质构参数均有一定差异,咀嚼性和黏附性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5.23%和49.15%。咀嚼性变化范围为60.30—284.66 N,平均为149.29 N,浙薯13的咀嚼性最大,为284.66 N,166-7和龙薯14的咀嚼性较小,分别为60.30和77.28 N;黏附性变化范围为-10.4—-0.80 J,平均为-4.71 J,龙薯31的黏附性最大,为-1.34 J,冀紫薯2号和普薯32的黏附性较小,分别为-9.34和-10.40 J。内聚性和弹性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4.27%和15.75%。内聚性变化范围为0.15—0.28,平均为0.21,商薯19的内聚性最大,为0.28,红皮白心的内聚性最小,为0.15;弹性变化范围为5.01—8.93 mm,平均为6.59 mm,西农431的弹性最大,为8.93 mm,166-7的弹性最小,为5.01 mm。胶黏性变异系数为23.84%,变化范围为11.97—32.78 N,平均为22.20 N,普薯32的胶黏性最大,为32.78 N,166-7的胶黏性最小,为11.97 N;硬度变异系数为19.47%,变化范围为59.79—143.41 N,平均为105 N,绵粉1号、商徐紫1号和苏薯29的块根硬度大于140.00 N,166-7的块根硬度最小,为59.79 N。相关性分析表明,块根硬度与胶黏性、咀嚼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胶黏性与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内聚性与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弹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6个质构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被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4.674%,硬度、黏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的权重分别为0.121、0.161、0.102、0.232、0.162和0.223。【结论】明确了淀粉型甘薯质构品质优良的品种为龙薯31、商薯19和冀薯982;鲜食型甘薯质构品质优良的品种为苏薯16、紫罗兰和徐薯32。  相似文献   
109.
香鳞毛蕨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鳞毛蕨为试材,采用LCi便携式光合仪进行野外检测,研究了野生香鳞毛蕨光合作用日进程和光响应。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夏季晴天香鳞毛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进程曲线为单峰型,中午光合效率较高,最高达3.09μmol·m-2·s-1,随后明显降低。表明香鳞毛蕨对午间强光、高温的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气孔的关闭和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也受环境因子一定程度的影响,强光下光抑制的发生是引起香鳞毛蕨叶光合效率午后明显降低的重要原因。分析结果显示香鳞毛蕨的Pn与环境光合有效辐射(PARe)相关系数为0.979,与气温(Ta)直接通径系数为1.926,说明PARe和Ta是直接影响香鳞毛蕨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黑龙江省香鳞毛蕨种群结构,在2011年6月对大兴安岭呼中区、欧浦县、伊春市红星区、五大连池景区二三池、南北泉和牡丹江市宏伟村6个天然种群分布地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种群密度最高为4.78株·m~(-2),最低为1.56株·m~(-2),不同分布地种群密度均较低;空间分布格局调查表明其均为聚集分布,并且聚集程度很低;种群年龄结构虽有较大差异,但均呈现以2~4龄期为中心的偏正态分布,且1~4龄期数量最大,在5~9龄期数量较少;大于4龄期时数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等表明幼龄期存活率低,3~4龄级死亡率高,累计达到80.93%,种群个体最大年龄为9龄左右;种群存活曲线趋势相同且均为Deevey C型。说明,6个天然种群分布地的香鳞毛蕨种群处于稳定状态,种群扩展能力不强,能够进行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