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8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对湖南红壤地区不同施肥处理氮磷钾(NPK)、氮磷(NP)、氮(N)、空白(CK)和有机肥氮磷钾配施(NPKOM)小区中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3种速效养分与土壤水分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施有机肥的氮磷钾(NPK)、氮磷(NP)、氮(N)、空白(CK)4个处理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与土壤含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112;P0.01);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处理(NPKOM)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3种速效养分与土壤含水率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n=40;P0.01)。研究区土壤水分和速效养分存在着较好的耦合作用;而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更有利于水肥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92.
农田土壤中土壤水渗漏与硝态氮淋失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HYDRUS-1D模型对黄淮海平原的主要土壤(黄潮土和风沙土)中水分与硝态氮的垂直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饱和水力传导度是最敏感的参数,饱和含水量的敏感性次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在传统水氮管理制度下,土壤水渗漏和硝态氮淋失非常严重;全耕作年风沙土的土壤水渗漏大于黄潮土,分别为34.3cm和22.7cm,占灌水量的42.1%和74.6%;风沙土的硝态氮淋失大于黄潮土,分别为108.0kg/hm和76.6kg/hm,占总输入氮量的25.3%、14.3%。  相似文献   
93.
生物有机肥对潮土物理性状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不同土层土壤物理特性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0—15和15—30cm土层土壤水力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量碳、氮的改善效果,其中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10,20t/hm~2。[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各水力学指标,其中土壤容重降低了10.37%~19.26%,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提高了13.12%~32.25%和37.28%~67.11%;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降低分形维数;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66%~52.67%和11.52%~22.64%;土壤物理特性与微生物量碳、氮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改善潮土土壤结构和水力学特性,增加土壤蓄水供水能力,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94.
以江西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质炭和氮肥2个因素(生物质炭4个水平分别为0t/hm~2,5t/hm~2,20t/hm~2,40t/hm~2;氮肥4个水平分别为0kg/hm~2,60kg/hm~2,90kg/hm~2,120kg/hm~2),研究了生物质炭施入大田3a后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幅度为18.22%~122.74%,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提高幅度为20.86%~312.91%。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后土壤微生物碳氮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为18.11%~51.56%,其中以20t/hm~2生物质炭与60kg/hm~2氮肥以及40t/hm~2生物质炭与120kg/hm~2氮肥的比例施用后对微生物碳氮比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因此,通过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以提高旱地红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氮素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5.
土壤质地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陈效民  赵炳梓  张佳宝 《土壤》2015,47(6):1085-1091
本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的砂质、壤质、黏质潮土为对象,基于网袋秸秆埋设法,比较分析了经半年埋设后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速率变化,及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的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秸秆分解率在不同质地潮土间无显著性差异;残留秸秆中碳含量与原始秸秆相当,表明秸秆分解过程中碳按比例减少;但氮和磷含量显著增加,尤其在质地黏重的土壤处理中更为明显。经半年埋设,小麦和玉米秸秆中钾的释放比例分别高达99%和97%。PLFA结果显示,两种秸秆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在砂、壤、黏土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影响秸秆分解的微生物生物量在不同土壤质地处理间相当,这可能是导致秸秆在不同质地潮土中分解率无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但PCA分析表明,参与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微生物种类有所不同,其差别主要与革兰氏阳性菌14:0、i14:0、3OH-16:0、i17:0,革兰氏阴性菌cy17:0以及放线菌10Me18:0有关。  相似文献   
96.
典型红壤区田间尺度下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选择了典型的红壤区进行网格法分层(0~20cm、20~40cm)取样,采用地统计学与经典的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田间尺度下土壤含水量、全氮、硝态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土壤中各种特性信息均服从正态分布,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硝态氮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两个土层硝态氮的变异系数(41.80%~61.97%)远高于全氮和有机质的变异系数(6.21%~19.29%);该研究区域内的土壤含水量、全氮、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变程在13.50m~32.60m之间;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硝态氮与土壤含水量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n=96)。采用地统计学研究典型红壤区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可为研究区的精确施肥、精确灌溉以及其它的农田精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讨了滨海盐土适宜的肥料品种。结果表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油菜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油菜干物质累积、油菜产量上均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配施石膏效果最好。供试肥料品种间,油菜生长中后期在干物质累积、产量上均表现出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无机复混肥(F1)>生物有机肥(F3)>对照,各肥料较对照分别增产195.6%、190.9%、117.0%和53.4%。在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的基础上增加石膏的施用量可明显改善油菜生长状况和产量,但在无机复混肥基础上增加石膏施用量会导致油菜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明显降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影响油菜对N、P、K养分的吸收,在油菜苗期养分吸收上,N、K以无机复混肥(F1)较高,P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较高,施用石膏可促进油菜对N、K的吸收,但会显著降低对P的吸收量。滨海盐土地区油菜栽培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配合石膏(B2)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8.
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溶质运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土壤溶质运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DR测定溶质的浓度存在着上、下限。用Ca(NO3)2作示踪剂时,TDR测定的下限为40mg/L;温度是另一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TDR的电阻值下降;不同流速和不同浓度均对溶质运移平衡时间有影响。由于重力势的作用,土柱上、下层之间达到平衡的时间也有显著的差异。实验中的淋洗平衡液不宜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用自来水  相似文献   
99.
安徽省几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安徽省6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水稻土采样分析,研究了水稻土中氟含最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全氟含量为274.3~631.5 mg·kg-1,平均为456.8 mg·kg-1,水溶件氟含量为0.64~9.51 mg·kg-1,平均为4.13 mg·kg-1.土壤氟含量主要与成上母质和幕本性质有关.土壤中黏粒含量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冈素,与十壤伞氟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水溶性氟含毋主要受土壤酸碱度与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与pH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稻土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而土壤pH和有机质等化学性质足影响水稻土水溶性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从水溶性氟含量考虑,供试水稻土多处于氟污染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对江苏三种滨海盐渍土土壤水分动态和贮水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运动的年变化表层最大,土层150cm左右处由于受地下水的影响,土壤水分运动趋于平稳。(2)土壤判面中的水分运动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加,表现为土壤水分的上升运动,当有降水或土壤水分再分布时,土壤水分含量表层大于底层,(3)地下水位与各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直线关系(4)滨海盐渍土的贮水性能较强,但由于可溶性盐的影响,有效水的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