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8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滨海盐土水、旱生境下田菁生长及其对盐土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蓄淡养鱼改良滨海强度盐渍化土壤^(1)和种植田菁改良盐土已被广泛报道。为把有效的改良途径组装为一体,产生生态叠加效应,从1991年开始,在江苏滨海中度盐渍化土壤进行田菁水植养鱼改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度盐渍化土壤中田菁上田菁 水植养鱼复合处理其盛花期水植田菁根鲜重是旱作的10倍,根瘤鲜重是旱作田菁的15倍以上;田菁籽产量是旱培单作田菁的1.5倍以上。2.田菁 水植养鱼复合处理土壤脱盐效果明  相似文献   
112.
噬菌体MS2和φX174曾广泛作为指示病毒,用来研究病毒在土柱和田间实验条件下的迁移行为。本文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小规模双层琼脂平板扩增和大规模高复数感染法制备纯噬菌体溶液的条件和方法步骤。宿主细菌E.coli(ATCC 15597)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0~120min,而E.coli(ATCC 13706)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20~150min,在上述时间段内,它们的生长分别进入对数期。小规模双层琼脂平板扩增方法耗时、耗力,但用高复数感染扩增方法可获取一次大量(约500ml)的高浓度纯噬菌体MS2和φX174溶液,它们的含量分别可达1011pfu/ml和108pfu/ml。  相似文献   
113.
利用染色示踪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土壤大孔隙进行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琳  吴华山  陈效民  潘剑君 《土壤》2007,39(4):621-626
以太湖地区水稻土为例介绍了染色示踪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土壤大孔隙定量化研究中的应用.剖面染色的区域是孔隙存在的地方,孔隙的孔径越大,充斥的染料溶液就越多,所染的颜色就越深.据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土壤剖面图像进行处理并进行颜色分级.从分级结果中提取代表土壤大孔隙的部分,计算大孔隙的含量.所得结果与土壤各层次的孔隙度、黏粒含量、饱和导水率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本文还对染色示踪法土壤孔隙定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4.
太湖地区水稻土的硝态氮穿透曲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华山  陈效民  沃飞  陈玉川 《土壤通报》2006,37(6):1129-1133
用模拟土柱的方法对太湖地区三种主要水稻土的硝态氮垂直运移穿透曲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种土壤而言,土层由上往下土层的出流速度减慢,硝态氮的穿透过程推迟。对这三种土壤而言,乌栅土的各土层的平均流量最小,穿透时间最长。在水分饱和和充分淋洗的条件下,硝态氮能完全穿透土柱,硝态氮的垂直运移过程主要受土壤粘粒含量的影响,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出流速度减小,硝态氮的穿透开始时间推迟,硝态氮的穿透曲线峰值变低、峰面分布变宽,穿透曲线变化平缓。所有的穿透曲线都显得不对称,粘粒含量越高的土壤越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含量对硝态氮的垂直运移有很大的影响;容重越小、有机质含量越高,出流的流量就越大,穿透开始的时间也就越提前;有机质与穿透总时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含量越高,穿透总时间就越短。  相似文献   
115.
太湖地区农田生态环境中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对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类型的饱和导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变化于7.20×10-5~6.33×10-4 cm/s, 并随着深度的增加饱和导水率迅速下降;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相差很大, 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容重、孔隙度和结构系数等均对饱和导水率有一定的影响.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 对研究土壤水分平衡和水土保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只能作为一种农业工程的参考数据被运用.  相似文献   
116.
气象因子对太湖地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太湖地区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厘定影响农田土壤水分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野外试验研究平台的旱作物生长季监测数据(逐日气象资料和土壤水分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决策系数。【结果】(1)供试实验基地农田土壤水分与日降水量、日蒸发量、日照时长、平均风速及日最大空气湿度等因子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566、-0.454、-0.331及0.371),但与日最高气温不显著相关;(2)通径分析表明,气象因子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的直接影响大小顺序为:日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日蒸发量>日平均空气湿度>日最低气温>日最小空气湿度>日最高气温>日最大空气湿度>日平均气温,但计算的决策系数表明,日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综合决定能力最大;(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旱田土壤水分的气象因子多元回归模型:Y=10.174+0.386X4+1.095X7-0.509X8-0.766X9-0.345X10(R2=0.912,P<0.01),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气象因子对太湖地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其中降雨量的影响最为主要。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可以用来预估气象因子变化下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变化,但还需要更长时期监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7.
低山丘陵区红壤酸雨中典型阴离子垂直迁移状况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酸雨中的SO2-4和NO3-等阴离子在土壤中迁移时会引起大量的盐基离子淋溶,导致土壤退化.用室内土柱模拟SO2-4和NO3-在红壤旱地各土层中的垂直穿透状况,并用Hydrus-ID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NO;在红壤各层中的穿透速度较快,其中在耕作层的穿透曲线峰值最高,C/Co达到0.39,峰值高低顺序依次为:耕作层>母质层>淋溶层>犁底层.SO42-在土柱中的穿透速度远低于NO2-,穿透曲线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其在各土层的穿透时间依次为:母质层>犁底层>淋溶层>耕作层;而其峰值高低顺序依次为:耕作层>淋溶层>母质层>犁底层.最高点耕作层的顶点C/Co仅为0.22.用Hydros-ID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所得的SO42-和NO3-穿透土壤的浓度模拟值与其实测值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数学模拟获得了饱和导水率和垂直扩散率等溶质运移参数,并预测了研究区酸雨后SO42-和NO3-在红壤耕层的迁移状况,表明SO42-会在酸雨结束后持续淋溶,从而影响土壤中Ca、Mg等盐基离子的淋失.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条件下旱地红壤中NO-3-N的含量及水平运移规律,为该地区的农田水分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水平扩散率仪测定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C0(0t/hm~2,不施用生物质炭),C1(2.5t/hm~2),C2(5t/hm~2),C3(10t/hm~2),C4(20t/hm~2),C5(30t/hm~2)和C6(40t/hm~2)]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水平运移速率和运移浓度。[结果]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中硝态氮的水平运移速率和水平运移浓度影响显著。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硝态氮的水平运移速率和水平运移浓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土壤水扩散率呈逐渐降低趋势。C5(30t/hm~2)处理下硝态氮的水平运移速率和水平运移浓度均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67cm/min,165.52mg/kg。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继续增加,C6(40t/hm~2)处理的硝态氮的水平运移速率和水平运移浓度较C5(30t/hm~2)处理有所降低,硝态氮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湿润峰峰面上。分析影响硝态氮水平运移规律的因素表明,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的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孔隙度,从而导致了各处理硝态氮的水平运移规律发生了变化。[结论]生物质炭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硝态氮的水平运移,在利用生物质炭改良旱地红壤理化性状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氮素流失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其对地表水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9.
大麦属耐盐性作物。它既能适应于盐渍土上生长,又可有脱盐改土的作用。种植三年水稻后的盐渍土通过种植一季大麦,0—40cm土层含盐量从0.147%下降到0.117%,脱盐率达20.3%,60—100cm土层脱盐率达34.8%。经过方差分析,不同N素水平处理间的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肥力低的轻盐渍土上每亩施用纯N18斤左右为宜。采用盐分传感器的定点监测结果显示,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溶液电导率低于大麦耐盐的极根值。本试验中大麦产量不高,可能主要不是盐分的抑制作用,而是因土壤肥力低和土壤结构不良所致。因此,在改良盐渍化土壤上种植基肥和秸桿还田等措施是极为重要的。江苏如东县棉花原种场自1982年海涂土地资源综合开发试点研究实施以来,在盐渍化土壤改良方面,通过完善水利配套、灌水洗盐、放养细绿萍和倒萍种稻等水改措施后,使含盐量在0.4%以上的盐渍化程度高的土壤中盐分较迅速下降。但受到河水水质较差的限制(早季河水矿化度2克/升以上),当土壤盐分下降到0.15—0.20%时,再继续采取水改措施盐分就难于再下降了。为此,我们根据本地区降水量丰沛的有利条件,回旱种植耐盐较强的大麦,观察旱作物复盖下的脱盐效果,并进行氮肥肥效试验作为合理施肥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0.
对江苏三种滨海盐渍土土壤水分动态和贮水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运动的年变化表层最大,土层150cm左右处由于受地下水的影响,土壤水分运动趋于平稳。(2)土壤判面中的水分运动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加,表现为土壤水分的上升运动,当有降水或土壤水分再分布时,土壤水分含量表层大于底层,(3)地下水位与各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直线关系(4)滨海盐渍土的贮水性能较强,但由于可溶性盐的影响,有效水的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