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4篇
  17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5 毫秒
31.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羊布鲁菌16M基因组为模板克隆Omp25基因,设计含有EcoRI和xhoI酶切位点的引物序列,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HA上,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MV-HA~Omp25。经测序及双酶切验证正确,证明成功构建了pCMV-HA—Omp25真核表达质粒,为表达纯化外膜蛋白Omp25,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由于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稳定的性能,D-柠檬烯纳米乳被广泛报道。研究D-柠檬烯纳米乳对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和痢疾志贺氏菌在37℃下培养24 h的抑菌活性,并在4℃牛肉中于第1 d、2 d、3 d分别检测对伤寒沙门氏菌,痢疾杆菌来评价其抑制效果。利用超声乳化法制备D-柠檬烯纳米乳。在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中,D-柠檬烯纳米乳对三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 mg/m L。在牛肉试验中,基于MIC,D-柠檬烯纳米乳在牛肉中的添加浓度分别为40 mg/m L,20 mg/m L和10 mg/m L,20 mg/m L和10 mg/m L稀释液,结果两种受试菌最好的抑制浓度和时间均相同,分别是40 mg/m L和24 h。该研究表明D-柠檬烯纳米乳应用于食品中可能是食品安全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3.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体现出了 鲜明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必须切实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受 惠,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为此,要强化研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农 民专业合作社应该确定恰当的发展目标、寻求内外部合作,增强内部治理能力。国家和社会要 打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加速培养适应农业合作社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稳步增强合作社带头 人和社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4.
选取河南省滑县、辉县、济源市、浚县等4个县(市)的50家土地经营规模在33.33 hm~2以上的家庭农场(均为县级及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作为实证研究主体,以优质小麦种植技术采纳为研究案例,试图找到采纳家庭农场粮食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采纳家庭农场粮食技术的最优路径。通过对上述地区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等,建立河南省家庭农场粮食技术采纳意愿模型,分析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家庭农场特征、技术特征和外部环境因素对家庭农场采纳意愿的影响路径,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法,利用Smart PLS 3.0软件对所收集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家庭农场粮食技术采纳意愿所受影响因素的路径系数,从而找到适合家庭农场最优的粮食技术扩散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通知》,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被再度推上热潮,在该研究背景下,通过明确田园综合体概念内涵,总结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并运用到含山县环峰镇“田园综合体”规划的项目实践中。从“生态”“生产”“生活”3个维度打造“一带双核三片区”的总体规划结构,并糅合道路交通、服务设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实现区域协同共生的乡村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6.
论述了绿道建设与废弃铁路改造利用的结合,并对广州市石围塘火车站的改造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37.
以四川省红原县安曲示范社区2013年7月23日的Landsat 8OLI影像为数据源,参照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结合示范区的野外实际调查资料、数字高程模型、草地资源类型等辅助信息,建立了较为准确的解译标志。将目视解译结果视为地表真实状况,对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的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监督分类方法对红原安曲示范区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与实际类别吻合最好,其分类总体精度可达85.02%,其中面积占示范区总面积约99%以上的草地、湿地、道路及水体的分类精度分别达88.66%、83.42%、83.73%和85.26%。  相似文献   
38.
以襄汾县皂荚树为研究对象,对其物候期及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皂荚在3月中旬芽开始萌动,1周左右开始膨大,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为展叶期。清明节前后开始开花,花期持续10 d~15 d左右。皂刺的刺芽4月10号左右开始萌动,4月、5月为皂刺快速生长期。枝条从4月开始旺盛生长,叶片叶绿素、叶周长等指标在3月至7月总体呈增长趋势。5月中上旬皂荚进入果实生长发育期,果期可达6个月。10月下旬进入落叶期,约持续12 d.果实平均长、宽、厚、重量为23.7 cm,32.76 mm,13.02 mm,25.5 g,种子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千粒重为11.31 mm,8.43 mm,405.14 g.  相似文献   
39.
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酚类物质含量和 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猕猴桃果实的适时采摘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重庆市主栽的中华猕猴桃‘皖金’和‘红阳’2个品种为试材,测定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猕猴桃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2个猕猴桃品种果实的不同发育期,‘红阳’果实中总酚含量均高于‘皖金’,其中盛花后60 d时差异显著(P0.05)。在果实发育前期(盛花后15~45 d),‘红阳’果实中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皖金’(P0.05),发育中后期,2个品种果实总黄酮含量呈相反的波动变化趋势。‘红阳’品种果实生长过程中SOD、CAT及POD等保护酶活性整体上高于‘皖金’品种,2个品种果实的保护酶活性在发育前期均表现出升高趋势,在发育中后期呈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在盛花后45~60 d和90~120 d,2个猕猴桃品种果实中保护酶呈较高的活性,说明这2个时期可能是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生产实践中需加强栽培管护。  相似文献   
40.
为提高啤酒糟的饲用价值,开发啤酒糟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啤酒糟采用碳酸钠和双氧水进行预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啤酒糟制备低聚木糖饲料添加剂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H5.5,木聚糖酶201 U/g,纤维素酶248 U/g,酶解温度48℃,酶解时间3 h时,啤酒糟中低聚木糖含量为23.8673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