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4篇
  17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正>我叫陈国壁,来自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州城镇种植大户。宾川县地处云南西部干热河谷地区被誉为"水果之乡",2011年上市葡萄达39万吨。2012年以来,在葡萄种植过程中,生长前期天气干旱,后期涝害,葡萄普遍生长不良,尤其是在葡萄生长中期,葡萄苗早衰和死苗现象严重,一些葡萄种植户家的葡萄甚至亩产只有1000公斤,产量比去年大幅下降。但州城镇凡使用"雷力海藻肥全程营养套餐  相似文献   
152.
秋天,收获的季节。当你漫步在金穗种业园区内,望着新建的现代化温室大棚,赏着争奇斗艳的彩叶花树,品着新鲜欲滴的寒地樱桃,闻着随风飘逸的法国薰衣草散发的醇香,让你真正体会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深信这一道靓丽的风景必将造就出更多更多的”小康农民”。  相似文献   
153.
为建立适用于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诊断方法,本研究依据前期测序鉴定的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序列构建pET-28a (+)-KMT1质粒标准品。设计基于RPA技术的特异性引物及RPA荧光探针,建立实时荧光RPA方法的最适反应体系。采用10倍梯度连续稀释的质粒标准品检测该RPA方法的敏感性并绘制相关性曲线;以10种不同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山羊及小鼠组织样品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方法最适反应温度为39 ℃,最佳引物为KMT1-Fe1,灵敏度达100拷贝/μL,检测下限为10拷贝/μL。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绿脓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布鲁氏菌S2株和鲍曼不动杆菌均无交叉反应。对13个组织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76.9%,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2.3%。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实时荧光RPA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靠、快速便捷等特点,适用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临床分子诊断。  相似文献   
154.
1.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主要措施 (1)注重风险分析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均以科学的风险分析为基础:政府的首要目标是阻止潜在的不安全食品以及掺假食品进入消费领域,要求将这些食品扣留在企业或者召回。美国法律要求食品添加剂、兽药和农药在使用前要设定安全标准,当农产品中的有害物或污染物含量达到可产生显著风险时,政府就会出面干预。对于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将要求企业停止生产;对于屡次违规且情节严重的企业,将由行政管理机构、民事或刑事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155.
156.
为筛选生产中防治水飞蓟菌核病的适用药剂,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6种药剂对水飞蓟菌核病的安全性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0 g/L异菌脲悬浮剂、5亿孢子/mL多粘类芽孢杆菌水剂、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均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飞蓟生长安全、无药害。该研究为水飞蓟菌核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7.
介绍‘榕春早’茶树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阐述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鲜叶特征和适制性、鲜叶和制品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等。  相似文献   
158.
目的:为改进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的皮瓣修复,加速切口的愈合和减少并发症。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确保各段皮瓣的厚度;低平面放置引流导管;术后胸壁切口行弹性压力固定。结果:68例经上述方法处理,除2例切口边缘小范围坏死外,余66例术后切口皮瓣愈合良好。结论:上述三方面处理方法简单易行,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9.
解析甘蔗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甘蔗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旨在评价甘蔗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甘蔗植株健康状况及抗性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与单作的甘蔗(CK)相比,甘蔗间作黄豆显著提高甘蔗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间作绿豆虽然有助于提升甘蔗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与丰富度,但与CK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作花生导致甘蔗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与丰富度显著降低。门分类水平,与CK相比,间作处理甘蔗植株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内生细菌丰度占比急剧下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以及属于其他(others)分类的内生细菌丰度占比上升;属分类水平,与CK相比,间作处理甘蔗植株中泛菌属(Pantoea)和Burkholderia-Paraburkholderia属丰度占比下降,红球菌属(Rhodococcus)内生细菌丰度占比上升;另一方面,unclassified_f__MicrococcaceaePseudarthrobacter是间作甘蔗植株中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但同时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Williamsia属内生细菌缺失。此外,Rubrobacternorank_f__MSB-1E8、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_c__Actinobacterianorank_f__EuzebyaceaeGaiellaDefluviicoccusnorank_f__Elev-16S-1332、norank_o__Acidimicrobialesnorank_f__Propionibacteriaceaenorank_o__Gaiellales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是甘蔗/黄豆间作(A)处理中甘蔗植株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马赛菌属(Massili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Sinomonas、罗思河小杆菌属(Rhodanobacter)、金黄色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根霉菌属(Rhizomicrobium)是甘蔗/绿豆间作(B)处理中甘蔗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甘蔗/花生间作模式下,甘蔗植株根系中不存在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而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Williamsia是甘蔗单作模式下甘蔗植株根系中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甘蔗间作黄豆和绿豆不仅有助于提升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与丰富度,而且改善了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尤其间作黄豆效果更佳;与之相反,甘蔗间作花生无助于提高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与丰富度,亦不利于改善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究南方果园蚁巢土壤中特有的微生物资源及其功能,为探寻功能微生物资源及南方果园土壤的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南方荔枝园中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的蚁巢土壤和非蚁巢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蚁巢和非蚁巢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蚂蚁筑巢虽然对果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明显改变了果园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与占比。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WPS-2细菌是蚁巢土壤特有的优势细菌门,但缺失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非蚁巢土壤中拥有的优势细菌门类;同时,与非蚁巢土壤相比,蚁巢土壤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细菌丰度占比下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丰度占比提高。蚁巢土壤虽然拥有与非蚁巢土壤完全一致的门类水平真菌群落组成,均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unclassified_k__Fungi门组成,但优势菌门组成丰度占比发生变化,其中,蚁巢土壤中被孢霉门真菌丰度占比下降,而unclassified_k__Fungi门真菌丰度占比增加。Conexibacter、unclassified_f__Ktedonobacteraceae、norank_o__B12-WMSP1、norank_p__WPS-2、norank_o__Chloroplast、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FCPS473、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norank_f__JG30-KF-CM45、间孢囊菌属(unclassified_f__Intrasporangiaceae)和中华单胞菌属(Sinomonas)是蚁巢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瘦脐菇属(Rickenella)、节丛孢属(Arthrobotrys)、梨孢霉属(Coniosporium)、unclassified_c__Eurotiomycetes、粗糙孔菌属(Trechispora)、unclassified_o__Pezizales、unclassified_o__Pleosporales、Xepicula、茎点霉属(Phoma)和曲霉属(Aspergillus)是蚁巢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真菌属。【结论】蚁巢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分泌抗生素和生物修复功能的微生物资源,是一个潜在的生物资源宝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