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黏土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在土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黏土矿物-多糖复合体是黏土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形成的前体,有利于复合体的形成和转化,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制备了蒙脱石-黄原糖模型复合体,采用X-衍射分析了复合体的结构信息,并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声光谱原位逐层扫描功能,探测了蒙脱石-黄原糖复合体表面下不同深度的光谱信息。结果表明,蒙脱石与黄原糖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蒙脱石的表面,并形成表面界面层;该界面层具有明显的红外光声光谱特征,所形成的复合体有更强的持水能力,且表层与亚表层的光谱信息明显不同;红外光声光谱逐层分析表明,蒙脱石-黄原糖复合体界面层厚度大约在2.05~6.47μm之间。本结果为揭示复杂的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2.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培养温度和时间对磷酸二氢钙(MCP)、磷酸二氢铵(MAP)和磷酸氢二铵(DAP)在黑土中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增加了黑土对肥料磷的固定,且有利于Al-P的形成;培养50 d后,温度由5℃升至25℃时,We-P在添加MAP和MCP处理的土壤中占外源磷的比例分别降低51%和42%,同时Al-P分别上升110%和45%;在培养初期,温度对Ca8-P和Fe-P形成的影响不显著,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差异显著。25℃时,培养时间对Ca2-P和Ca8-P形成的影响较小;Al-P在培养初期形成速率很快,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形成速率下降,而Fe-P的形成速率与之相反;Al-P的增加量与We-P的下降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MAP和MCP相比,DAP更适合在黑土中施用。 相似文献
23.
2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苏南某电镀厂附近旱地土壤重金属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Zn和Cu的全量与DTPA提取态含量形成明显以电镀厂为中心的扩散梯度分布,皆随距电镀厂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其中Zn的全量由最高值1305mg.kg-1降至最低值273mg.kg-1。由于电镀厂重金属污染物的作用,研究样点表层土壤Zn的浓度逐年增加,土壤Zn含量明显高于前期研究结果,且都达到污染水平,最高超标4.2倍,表明近年来Zn向土壤的扩散速度较快。研究区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提取态Zn呈显著正相关(P=0.016),表现为激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脱氢酶的活性与土壤重金属Zn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研究区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脱氢酶的活性不能用来指示土壤Zn污染。 相似文献
25.
26.
为探索简州大耳羊的生长发育规律,对简州大耳羊核心群世代选育体重、体尺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世代选育,简州大耳羊各世代核心群均有所提高,但各世代间增量不同。选育进入第三世代后,体重、体尺指标趋于稳定。同时,抽样测定了简州大耳羊品种群2745只羊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简州大耳羊个体大、生长发育快,在舍饲条件下,公羊2月龄(断奶)平均体重14.25 kg,母羊12.43 kg;公羊6月龄平均体重29.37 kg,母羊23.14 kg;公羊周岁平均体重47.19 kg,母羊34.67kg;公羊成年平均体重69.68kg,母羊47.26kg。简州大耳羊初生到周岁公、母羊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0.91 g和86.96 g。简州大耳羊生长发育曲线表明,从断奶至8月龄的体重呈直线上升趋势,从8月龄开始生长发育速度减缓,说明简州大耳羊具有早期生长发育快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7.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从学生的视角,分析学生在实习中的困惑和对实习基地的评价,结合学生的利益诉求,提出实习基地遴选、配置、调整和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含钾矿物中钾的释放及其与溶液环境中离子种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探讨5种含K矿物中K在不同溶液中的释放规律(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含K矿物中K释放速率和释放量的顺序均表现为:黑云母>蛭石>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不同K矿物释K速率在酸溶液中差异最大,其次在钙和钠盐溶液中,在水中的速率差异最小,这主要是受其矿物本身结构的影响.不同离子对含K矿物中非交换态K释放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H~+>>Ca~(3+)>Na~+>H_2O>NH_4~+.随矿物K有效性增加,H~+和Ca~(2+)对矿物K释放的促进作用越大,而且H~+较Ca~(2+)对黑云母、金云母和长石中的K有更突出的促释作用.此外,Ca~(2+)较Na~+显著促进了黑云母和蛭石中K的释放,但对其他矿物中K释放的影响两者无显著差异.NH~+_4则显著抑制了各种矿物中K的释放,对黑云母和蛭石的抑制作用更强于对金云母和白云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变化规律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892~004),利用三种浸提剂(水、NaHCO3、Mehlich.3)和ICP-AES测定法初步研究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变化规律、有效性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有机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的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含量常年维持在本底的极低水平;施用有机肥明显增加可溶性有机磷的含量,有机肥与NPK配施次之,只施无机肥料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施磷而不施氮(PK处理)导致三种浸提剂提取的磷90%以上为无机态。水、NaHCO3及Mehlich.3浸提的有机磷占对应浸提总磷的比例分别为18.8%、14.5%和8.9%,这部分有机磷与作物地上部吸磷量、土壤有机质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在磷素贫乏的土壤中表现更为明显,是土壤有效磷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