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林业   302篇
农学   227篇
基础科学   283篇
  210篇
综合类   1633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792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纹枯病近年来已经成为南通地区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造成损失巨大。试验结果表明,在病害初期选用井岗.戊唑醇、苯甲.丙环唑30%、己唑醇5%等高效、持效期长的药剂连续防治2次,同时确保药量,在水稻后期结合其它病虫害选用井岗霉素等药剂进行1~2次兼治,可控制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992.
小麦条锈病新抗源的抗谱鉴定初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育成的一套涉及不同簇毛麦染色体的异附加系和代换系以及5个6VS/6AL易位系,经1997、1998、1999连续3年在陕西、北京、四川进行小麦条锈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簇毛麦6V异附加系,6V(6A)异代换系和6VS/6AL易位系高抗条锈病菌条中29、条中31、水源11-2、水源11-5、水源11-13和杂46等强毒小种。考虑到含整组V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不抗水源11-13小种,上述普通小麦-簇毛麦6V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6VS/6AL易位系的条锈病抗性可能还与其所涉及的小麦亲本基因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3.
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组成及其致病力,于2019年小麦灌浆期在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共63个采样点采集具有茎基腐病典型症状的病株,对其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以及利用ITS和EF-1α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所属类群,并对不同病原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24株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其中201株菌株鉴定为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3株菌株鉴定为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14株菌株鉴定为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6株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其中假禾谷镰刀菌占总分离菌株的89.73%,是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不同种的镰刀菌对小麦植株均有一定的致病性,但假禾谷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而且分离自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的假禾谷镰刀菌株间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分化。  相似文献   
994.
小麦条锈病是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主栽品种抗锈性的全面丧失,条锈病又成为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隐患。在过去的3a中,本省小麦产区干旱少雨,抑制了锈病的发生。2002年3~5月出现了阴雨潮湿天气,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陕南、关中地区中度偏重流行,部分地区大流行,是1991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1发病特点2002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以下特点:①发病面积大,损失严重。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62.15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6%,比2001年扩…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浸叶胃毒法测定了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等5种杀虫剂的毒力和抗药性,结果表明,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玉林市和合浦县稻纵卷叶螟种群对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敏感性降低,玉林市种群对氟虫双酰胺具有低水平抗性,LC50为0.1925 mg/L,相对抗性倍数达到5.94.来宾、防城和南宁市种群对氯虫·噻虫嗪敏感性降低,横县、永福、兴安和合浦县种群对40%氯虫·噻虫嗪具有低水平抗性,其中以合浦县种群抗性最高,相对抗性倍数达到6.37,LC50为0.3171 mg/L.  相似文献   
996.
成年羊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种公羊的饲养管理种公羊的数量少,种用价值高,是发展养羊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现代先进繁殖技术的应用,对种公羊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养好种公羊是使其优良遗传性能得以充分表现的关键,所以要求对种公羊进行精细的饲养管理,力求保持常年健康的种用体况。要达到此目的,⑴必须保证饲料的多样性,尽可能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全年均衡地供给,在枯草期较长的地区,应准备充足的青贮饲料。同时,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⑵即使在非配种期,也不能单一饲喂粗料,必须补饲一定的混合精料。⑶必须有适度的放牧和运动时间,防止过肥影响配种。2种公羊的饲养种…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确定采集自内蒙古地区某牧场的病料内的病原菌,对其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分离培养出的2株病原菌进行16S rDNA扩增、细菌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以及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可生长出暗红色或黑色并且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镜检可见,分离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分离菌生化鉴定结果与大肠杆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测定的结果相一致;分离菌的16S rDNA与大肠杆菌标准菌株16S rDNA PCR扩增结果相一致;分离到的2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致病性,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结果提示,该次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主要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肥育猪肉风味前体物质及营养特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仔猪32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单栏饲养),对照组全程饲喂标准全价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按生长期20%、30%、40%和肥育期40%、50%、60%比例的青绿全株玉米替代全价日粮进行饲喂,至平均约100 kg体重时,每组抽样屠宰6头,取样进行肉质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猪肉肌苷酸和胆固醇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肌苷酸含量提高6.30%(P <0.05)、试验3组降低18.90%(P <0.05);试验2组、3组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6.95%、6.66%(P <0.05)。各试验组猪肌肉可溶性胶原蛋白(SC)、胶原蛋白溶解度(CS)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SC提高11.32%(P <0.05),试验2组、3组有降低趋势(P> 0.05);试验1组CS提高9.16%(P <0.05),试验3组降低5.35%(P <0.05)。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猪肉中多数单体氨基酸、脂肪酸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DAA)含量有降低趋势,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研究证明,从保持和改善肉品风味及营养特性角度,猪生长期和肥育期按20%和40%的比例饲喂青绿全株玉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9.
覆盖方式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揭膜盖草加喷施硅肥可提高上部叶PS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等荧光参数;与揭膜不盖草(CK)处理比较,揭膜盖草+钾肥和揭膜盖草+硅肥处理的烟株叶重和总干重显著增加;揭膜盖草+硅肥处理的上部烟叶物理性状最好、化学成分最协调。  相似文献   
1000.
为获知二段(或分步)酶解工艺对罗非鱼排水解液中风味物质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风味蛋白酶二段酶解罗非鱼排的最佳工艺,并分析比较一段酶解液以及二段酶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 GC-MS)技术对酶解液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温度为55℃, pH为7.0,加酶量为1315 U/g时,水解4 h,水解度可达47.22%,显著高于一段酶解液(33.70%);二段酶解液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24.39 mg/100 mL和114.15 mg/100 mL,呈鲜味及甜味的氨基酸所占比例提高3.26%;二段酶解液挥发性风味成分中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提高了9.0%,愈创木酚、1-辛烯-3-醇等特征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有所降低。研究表明,二段酶解工艺不仅可以提高罗非鱼排水解度,还可改善酶解液的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