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僵蚕产业是乐至县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经过五年的发展,产业基础配套、技术储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生产能力不足、企业带动较差、深度开发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扩大僵蚕种植规模、建强僵蚕加工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技术创新高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在制材厂发现一块板皮,上边长个树疱,剥皮以后,发现树疱很光滑,像军人头戴的钢盔,只是连着的板皮太大。经仔细观察,找出合适部位,将树疱锯下,其形状、大小与其钢盔一样。经打磨、 相似文献
14.
15.
为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康乃馨白色品种的再生体系,以康乃馨‘白雪公主’的幼叶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伸长和不定根诱导各阶段所需的植物激素、植物材料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叶片外植体的长度为5 mm时,在TDZ 0.5 mg·L-1、NAA 0.5 mg·L-1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为理想;从愈伤组织切下不定芽,移植于单独添加NAA为0.5 mg·L-1的培养基能有效地促进不定芽的伸长;不定芽伸长至3~4 cm后,在添加NAA 0.1 mg·L-1的培养基上,不定根分化的数量最多;再生植株经移栽和炼苗后生长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高效的黑果枸杞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黑果枸杞叶片、茎节、茎段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组合的NAA和BAP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比较;选择黑果枸杞叶片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的双元表达载体导入黑果枸杞,探讨侵染时间和抗生素浓度对遗传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的最适植株再生体系为:以叶片为外植体,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NAA和0.3 mg·L-1BAP,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8.56%,不定芽诱导率为54.54%,将不定芽置于1/2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生根率为95%;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侵染液OD600为0.25,共培养3 d,卡那霉素(kanamycin)和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浓度分别为25和250 mg·L-1。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时经卡那霉素和荧光标记双重选拔,愈伤组织阳性率为85.47%,出芽生根后经PCR鉴定,阳性转化率为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植株,导入的外源sGFP基因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本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黑果枸杞进行品种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安徽省某公立医院为例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教学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师资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67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经信效度检验的自拟问卷对其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教学意识与教学能力、教学绩效与教学管理、教学病例与教学督导、教学设备设施、晋升与评优5个部分26个条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与教学意识及教学能力维度具有相关性(P=0.013);职称和工作年限与晋升及评优维度具有相关性(P=0.010、P=0.005)。结论 教学质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从教学意识与教学能力、教学绩效与教学管理、教学病例与教学督导、教学设备设施、晋升与评优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可提升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8.
黑果枸杞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黑果枸杞多倍体诱导方法及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多倍体鉴定技术,以黑果枸杞二倍体种子经浸泡后的吸胀种子与萌动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处理,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的方法对诱导后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并与传统的染色体计数、气孔密度和大小测定、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等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0.1%的秋水仙素(内含2%的DMSO)可有效地诱导黑果枸杞萌动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24 h处理的效果最好,诱导率为33.3%。经流式细胞仪细胞核DNA含量测定以及压片染色体计数等方法鉴定,获得的多倍体有四倍体、八倍体。在形态上,多倍体植株具有叶色深绿,叶脆,易折断,叶片加厚、卷曲,叶下表皮气孔增大,密度减少等特征。本研究建立的黑果枸杞多倍体诱导方法以及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分析植株倍性技术可方便快速的培育出黑果枸杞多倍体植株,为黑果枸杞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目前常用于植物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质粒由于酶切位点有限,目的基因片段难于插入,缺少植物基因表达所必须的启动子、终止子和筛选标记等功能元件,无法构建多个基因表达载体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质粒p UC18和双核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tumer inducing)质粒p BI121进行改造,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植物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质粒系统,即重组质粒p KAFCR80和p KAFCR100。p KAFCR80具有植物基因表达最常用的CAMV 35S启动子(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 promoter)和NOS终止子(Nopaline synthase terminator),并在其上游、中间和下游引入了多个克隆酶切位点,利用PCR等方法克隆得到的目的基因片段可以多种方式连接到35S启动子与NOS终止子之间;p KAFCR100具有卡那霉素NPTⅡ(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Ⅱ)耐性基因和s GFP(synthetic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with S65T mutation)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以及其中间的多克隆酶切位点。p KAFCR80与p KAFCR100两个质粒的配合使用,可以方便地构建植物单个或多个基因表达载体。本研究以PCR扩增的甜叶菊葡萄糖基转移酶三个基因为材料,利用该质粒系统以单独和组合形式成功地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