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水稻品种苗期抗旱性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比较黑龙江省主栽粳稻品种苗期抗旱性,通过苗期反复干旱胁迫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水稻苗期各形态性状及反复干旱存活率等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筛选抗旱性强的品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的株高、叶干重、叶鲜重、根数、根长、根干重等形态指标相对值均小于100%,幼苗存活率明显下降,不同品种下降幅度不同。通过对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株高、叶干重、根长及根干重可以作为水稻苗期抗旱性鉴定的形态指标。经反复干旱存活率和聚类分析,筛选出‘东农426’、‘松粳6’、‘五优一’、‘松05-274’和‘松05-276’5份苗期抗旱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52.
松粳1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1999年以松97-98为母本,东农V4为父本,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参加所内产量鉴定,决选后暂定名松06-308,2008~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晚熟组区域试验,2010年进入生产试验,同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松粳15。2012年9月24日通过农业部专家组的现场鉴评和验收,2013年2月15日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相似文献   
53.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林场的发展和改革历程进行总结,分析了改革和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探讨了未来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挑战和重要改革内容,旨在为我国国有林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在黑龙江省早春水稻旱育苗背景下,研究了稻田土壤育苗基质中添加生物炭对秧苗根系形态建成与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明确生物炭在东北冷凉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以东北稻田土壤为育苗基质,添加0、5.0%、10.0%、15.0%、20.0%(w/w)的生物炭,进行保护地旱育水稻秧苗。出苗后30 d测定秧苗根系形态建成和解剖结构等性状,分析生物炭对水稻秧苗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壤育苗基质中添加5.0%生物炭时,水稻秧苗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等明显增加;生物炭添加量为10.0%时,各项根系形态指标达到最高值;生物炭添加量超过10.0%时,根系形态指标下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细根增加。同时,添加5.0%生物炭时,根半径、根截面积、根表皮厚度、根皮层厚度、皮层腔面积、根导管数量及导管面积等性状指标也相应增加。生物炭添加量为5.0%~10.0%时,根解剖结构各项性状指标达到最大值。当生物炭添加量超过10.0%时,根系解剖结构性状指标也有下降趋势。根系增粗主要源于根表皮及皮层发育良好。在东北冷凉地区进行保护地水稻旱育苗,基质中添加适量生物炭(5.0%~10.0%)有利于秧苗根系的伸长及增粗,形成发达根系,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55.
为促进寒地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松粳48推广应用,简要介绍了松粳48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松粳4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松9744为母本,松93-9为父本人工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5-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内产量鉴定;2017-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富尔科企水稻联合体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较对照品种松粳9号平均增产7.4%;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富尔科企水稻联合体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松粳9号增产5.5%。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稻2020L0004)。该品种具有食味品质好、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耐盐碱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南部、吉林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6.
黑龙江省近45年积温变化及积温带的演变趋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取黑龙江省8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10℃积温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积温变化及其引发的积温带变化和演变趋势.积温用逐日平均气温通过5日滑动平均方法计算得出,采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45a黑龙江省≥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积温的年代际变化显示出20世纪70年代略有减少、而后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M-K检验结果显示,积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性增加.由于黑龙江省≥10℃积温的累进增加,全省≥10℃积温带出现明显的北移和东扩,其中,第一积温带北移最明显,平均达0.5个纬距,第三积温带东扩最明显,达2个经距.  相似文献   
57.
黑龙江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连续3d以上日均气温≤18℃为指标判定障碍型冷害,利用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中-下旬逐日平均气温和水稻产量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水稻实际单产与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06年,黑龙江省稻作区水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呈现不规律的时间变化特征,共有17a发生,发生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的年份有1964、1971、1990和2006年,20世纪80年代发生最多,为7a,20世纪90年代发生最少,为1a。研究期间,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频率在地域上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减少的趋势,北部最多,西部最少;在同一冷害年内,孕穗期障碍型冷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冷害的发生程度在区域上表现为东部重于西部,北部重于南部。水稻实际单产与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期间平均温度每下降1℃,水稻单产降低1234.177kg/hm^2,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持续时间每延长1d,水稻单产下降104.208kg/hm^2。  相似文献   
58.
通过5年的选育,2年的产量鉴定,3年的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年的米质分析和抗病鉴定,表明松粳4号是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身的优良水稻新品种,于2000年23月顺利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59.
结合黑龙江省2012年年度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2012年农业气象年景及农事活动季节的天气气候趋势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初步的估计,针对其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指导农业生产及广大农民合理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分析认为年景属丰年(与近5年平均比较),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有春季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干旱、后春阶段性低温;夏季阶段性干旱、盛夏局地洪涝;秋季早霜。  相似文献   
60.
基于气温资料的黑龙江省玉米播种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70个地面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统计方法,结合ArcGIS软件,对黑龙江省玉米播种开始日期及其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差异、现有推广品种及救灾品种最迟播种日期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部玉米始播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松嫩平原大部在4月22日-5月5日,三江平原大部及牡丹江地区局部在4月26日-5月5日,其它地区在5月6-20日。50a中,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玉米始播期呈显著提前趋势(P0.05),全省平均变化趋势不显著。各地玉米始播期提前幅度不同,黑河大部、齐齐哈尔大部提前幅度最大。现有推广品种的最迟播期中晚熟品种在5月中旬;松嫩平原中熟品种大部在5月下旬初;三江平原和牡丹江地区中熟品种最迟播期在5月下旬末,早熟和早中熟品种在5月下旬初。救灾品种的最迟播期自北向南呈延迟趋势,在6月1-23日,大部地区集中在6月11-15日。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玉米作物应对气候变化及有效防御玉米早播的潜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