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192篇
基础科学   178篇
  129篇
综合类   1196篇
农作物   178篇
水产渔业   132篇
畜牧兽医   573篇
园艺   236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 linne)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此虫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对高温抵抗力较弱,适生在温暖或寒冷地区,分布于印度、欧洲大部分地区,美国北部,澳大利亚等地,我国仅新疆等局部地区发生。成虫、幼虫都能为害各种谷类种子、豆类、油料、薯类、干果等,成虫还为害谷类加工品如面粉。在我国口岸检疫中,特别是旅客携带的  相似文献   
72.
苯噻草胺(mefenacet)是一种酰苯胺类除草剂,与丁草胺(butachlor)相比,由于其安全性好,施药适期长,其和苄磺隆(bensulfuron-methyf)的复配剂已在抛秧、移栽稻田广泛应用,但在直播稻田的使用技术国内未见报道。本项研究针对本市和全国直播稻面积不断扩大,而且使用丁草胺、二氯喹啉酸(quinlorac)的复配剂对稻苗的安全性差、对土壤环境污染重的问题,摸索出苯噻草胺和苄磺隆复配剂(以下简称苯·苄)在直播稻田的使用技术。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60%农力Ⅱ(苯·苄)WP(浙江乐清农药厂)、50%圣农乐(苯·苄)WP(…  相似文献   
73.
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系人参苗期主要病害,发病率一般在8%-32%,严重者可达40%。  相似文献   
74.
许志刚  钱菊梅 《植物检疫》1995,9(4):239-24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适生性与控制研究进展许志刚钱菊梅(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14)(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国内调运植物应检疫的危险性病害之一,也是亚洲和大洋洲一些国家的检疫对象。自从方中达等于1957年将它与稻白叶...  相似文献   
75.
本文简要综述了苏云金杆菌(Bt)芽孢的杀虫作用。讨论了Bt芽孢和晶体之间的增效作用,芽孢孢衣蛋白和晶体蛋白的同源性,芽孢孢衣蛋白的杀虫活性以及芽孢杀虫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6.
77.
婺春1号(原名407)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1995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决审定名。该品种是1986年春季以80—1070与如皋麻十子杂交的F_2为母本,C—17为父本进行复交,经加代选育,于1988年春季F_4代定型,1988年秋季繁殖种子3.5kg。1989年参加省联鉴,平均亩产166.0kg,比矮脚早增产40.1%,比浙春2号增产17.2%。1990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165.0kg,比浙春2号增产6.7%。1990—1991年,在红黄壤地区巨州市进行区试,平均亩产114.5kg、124.5kg,比矮脚早增产5.0%和2.5%。1992年巨县杜泽镇长乐村红黄壤春大豆示范片,种植婺春1号43亩,浙春2号30亩,据抽样调查结果,婺春1号亩产109.0kg,比浙春2号增产13.0%;高产田块亩产137.7kg,比浙春2号增产9.9%。1993年在红黄壤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婺春1号平均亩产127.4kg,比矮脚早增产35.6%。经各地试种,婺春1号表现熟期较早,籽粒较大,产量较高,株高适中,株型收敛,耐肥抗倒,较抗病毒病,适宜作间套种大豆品种推广应用也可作菜用大豆(毛豆)种植。  相似文献   
78.
相关法选种提高绵羊群体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ee.  GJ 钱春元 《中国养羊》1996,16(1):44-45
通过对 2 1 0 5头不同品系美利奴母羊终生繁殖记录 ( 5个繁殖胎次 )进行前繁殖期 ( 2至 3岁 )与后繁殖期 ( 4至 6岁 )繁殖性能的相关分析表明 :第一、二繁殖周期 (前繁期 )与后繁殖周期 (后繁期 )的繁殖性能具有强相关性。依据前繁期母羊繁殖力及其羔羊存活率选种可迅速提高群体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79.
我省裁培水生植物已有悠久的历史,目前种植芦苇面积90余万亩.种植湘莲、荸荠、茭笋、芋、慈姑和灯心草等面积在30万亩以上。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群众对开展水体农业的积极性愈来愈高.对广泛开发和利用水生植物资源的要求愈来愈迫切。这对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繁荣市场.活跃经济及发展外贸事业都有积极意义。为此.  相似文献   
80.
小麦生产的生态定位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生态学及系统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山西省小麦生产发展现状,确立了加入WTO后小麦生产的生态地位,即小麦是自然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效益大的生态型作物。提出了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同时指出小麦生产是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大,而本身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应该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小麦生产的巨大生态效益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