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332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124篇
  131篇
综合类   1045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625篇
园艺   187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宠物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D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宠物源大肠杆菌进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D的检测,并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传播机制的研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对阳性菌株进行1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试验;通过PCR对基因克隆,并对克隆产物和菌株阳性质粒进行转化;同时对菌株进行接合转移试验。【结果】从164株宠物源大肠杆菌中检测出1株qnrD阳性菌株(GP2009-036),GP2009-036对14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表现为多重耐药(14耐);PCR产物经连接PMD19-T载体后可转化入DH5α感受态细胞中;接合转移试验成功地将质粒转移到大肠杆菌J53中;可从GP2009-036与其转化子中抽提出阳性质粒。【结论】该qnrD阳性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且阳性质粒可在病原微生物间进行水平传播,其水平传播机制可能使该基因在宠物临床上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22.
对中华管鞭虾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讨论了最适反应温度、pH、特异性底物及其酶动力学性质,激活剂对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抑制剂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为8.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PPO的激活作用最大,其次为胰凝乳酶和β-葡聚糖,激活率分别为71.9%、62.4%和33.4%;4-己基间苯二酚对PPO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3.
印楝素与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和常用化学杀虫剂在椰心叶甲防治上的联合利用效果,采用浸叶法和大田药效试验测定了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均表现出生物活性,LC50值分别为14.45和9.44 mg/L。混配增效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492.23。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混配处理组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对椰心叶甲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浓度为50 mg/L处理7 d后,混配处理组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7.66%,印楝素和啶虫脒单独处理组分别为69.43%和74.35%。  相似文献   
124.
以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待测原料,分别与暗纹东方鲀基础饲料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其中含有70%的基础饲料和30%待测原料,研究暗纹东方鲀对3种蛋白质原料的消化率;用豆粕、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50%和0.075%的酶制剂,研究酶制剂对暗纹东方鲀配合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都较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3.40%、91.83%和94.97%;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8.13%、85.73%和89.25%。饲料中添加酶制剂能显著提高暗纹东方鲀蛋白质和干物质的消化率,但0.050%和0.075%的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添加0.050%的复合酶制剂来提高暗纹东方鲀对饲料的利用率。研究亮点:研究暗纹东方鲀对鱼粉、豆粕及玉米蛋白粉3种蛋白原料的消化率,并结合肉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研究酶制剂对消化率的影响,为开发暗纹东方鲀低鱼粉饲料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是开展渔业生态、低碳研究的一个关键步骤,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5.
草甘膦与2,4-D混用对柑橘园杂草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8%草甘膦·2,4-D水剂(AS)对柑橘园杂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8%草甘膦·2,4-D AS制剂用量15 750~31 500 mL/hm2几乎对所有禾本科、阔叶类和其他类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与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制剂用量4 116 mL/hm2相当,显著优于72% 2,4-D丁酯EC制剂用量8 100 mL/hm2的防效,作用较快,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26.
罗玲玲  钟艳霞  谢静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290-4293
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银川市阅海湿地13个位点进行4个季节水质评价,发现阅海湿地水体全年均呈污染状态,春季水质状况最差.各季节相应位点分别进行水体中可培养细菌计数及菌种鉴定,发现各位点可培养细菌总数均呈夏>秋>春>冬的总体变化趋势,夏、秋季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春、冬季,夏、秋季间各位点细菌数量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共分离获得6属13种细菌,细菌种属多样,分布广泛.阅海湿地水体细菌数量、种属可影响湿地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27.
以结球甘蓝强力50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苗龄对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任何激素以及单独添加不同浓度的6-BA或NAA的MS培养基上,均不能诱导外植体不定芽的分化;结球甘蓝离体叶片不定芽在MS+6-BA 2 mg·L-1+NAA 0.80 mg·L-1分化培养基上再生频率最高,为79.86%,最适宜的苗龄为8 d;外植体在生根培养基1/2 MS+0.30 mg·L-1NAA中,不定芽的生根效果好,生根率达100.0%,且根系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明确山坑螺Margarya melanioides Nevill和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对茶叶种植常用农药的敏感性,探究其作为指示生物监测茶园环境农药残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6种茶园常用农药对山坑螺和田螺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析比较山坑螺和田螺对供试农药的敏感程度.【结果和结论】敌敌畏、甲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草铵膦以及噻虫嗪对山坑螺48 h的LC50值分别为0.031 6、0.005 2、0.104 0、0.048 6、14.417 1、54.635 9 mg·kg-1,对田螺48 h的LC50值分别为1.711 2、0.013 2、0.917 1、1.501 6、108.755 3、119.021 1 mg·kg-1,山坑螺对该6种农药的敏感程度分别是田螺的54.15、2.54、8.82、30.90、7.54和2.18倍.山坑螺比田螺对6种供试农药尤其是有机磷类农药(敌敌畏和毒死蜱)更加敏感,山坑螺对甲氰菊酯、敌敌畏和毒死蜱48 h的LC50值远低于我国以及欧盟规定的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值,具有作为茶园环境中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监测指示生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9.
植物根系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模拟植物形态结构的L系统理论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建立了模拟植物根系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并利用随机参数L系统方法对豆科作物根系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30.
骆驼蓬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寻找创制新型生物合理杀线虫剂提供活性模板化合物和理论基础,首次报道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抗逆植物骆驼蓬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松枝水培试验结果表明,骆驼蓬种子正丁醇萃取物250 ?g·ml-1处理后,松枝蒸腾强度、流脂量级别和病情指数均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对松材线虫病害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和水萃取物。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获得骆驼蓬总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和馏分A1~A8。毒力测定表明,骆驼蓬碱、馏分A1和A6是骆驼蓬杀线虫的主要活性成分,处理后48 h,对松材线虫(混合虫龄)LC50分别为135.74、160.40和86.02 ?g·ml-1。正丁醇萃取物、骆驼蓬总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馏分A1和A6均能显著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但对碱性磷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对 -和 -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100 ?g·ml-1处理松材线虫后6 h,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抑制率为50.15%~73.14%,对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抑制率为38.56%~48.37%。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能是骆驼蓬提取物主要杀线虫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