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浙江省宁海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中国茶业百强县,茶叶是宁海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望海茶”荣获首届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宁海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探讨宁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2.
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产品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机器视觉在农产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必将对传统检测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3.
土壤消毒是决定设施栽培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将高燃烧强度、高传热效率的脉动燃烧技术与无污染、消毒效果佳的土壤蒸汽消毒技术相结合,基于30 kW的单个脉动燃烧器进行结构尺寸设计,在保证燃烧室相同且燃烧器拥有相同总流通面积的前提下,确定了包括单管、双管和三管3种尾管数量,设计了一种全浸入式脉动燃烧器传热特性试验装置。试验过程中将脉动燃烧器整体浸没埋入水中,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油门开度、尾管数量以及有无去耦室,分别测量了3种尾管数量下试验装置的油耗、水温、烟气温度、蒸汽量等。试验结果表明:脉动燃烧器油耗随油门开度增加而增大,油耗呈现单管>双管>三管的现象;增大传热面积可明显强化脉动燃烧器的传热特性,三管的烟气侧传热系数为单管的1.10~1.15倍,相同工况下烟气侧脉动流传热系数达到稳态流的5.12~5.66倍,三管蒸汽量为单管的1.32~1.67倍,热效率为单管的1.11~1.13倍,且当油门开度处于中间油门开度450°&450°时脉动燃烧器各项参数达到最优值。尽管去耦室换热性能较弱,但去耦室除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系统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排气噪声和减少油耗量。确定基于土壤蒸...  相似文献   
94.
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技术,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综述了无损检测技术在不同农产品的品质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
为探索草莓根区加热的最适温度及施肥浓度,该研究设置3个根区温度水平(不加温(8 ℃)、16、22 ℃)和 3个肥料浓度水平(0.5、1.5、2.5 g/L),共计9个处理。分析了根区温度和肥料浓度协同作用下对草莓产量、品质、肥料偏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合层次分析法和CRITIC 客观赋权法,运用优劣解距离法对各处理进行基于草莓产量、品质、肥料偏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采用根区加温对设施草莓生长有促进作用。在采摘第3茬果实时,加温到16 ℃和22 ℃的处理下可以采摘的草莓植株数量相较于不加温处理明显增加。2)肥料浓度对草莓生长综合评分的影响要大于根区温度。高肥料浓度(2.5 g/L)会降低草莓产量,中肥料浓度(1.5 g/L)不仅能增加单果质量,还能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3)基于TOPSIS 综合评价建立了设施草莓生长综合评价体系,得出评分最高的处理为T5处理(16 ℃,1.5 g/L)。通过寻找最优区间,结果发现根区温度在13.10~18.47 ℃,肥料浓度在1.43~1.87g/L时,设施草莓生长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设施草莓冬季及早春的温度和肥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余芬  金晶  罗列万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508-1511
根据又一芽有机茶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叙述了从发展目标与经营理念、茶园选址与生态环境、园区规划与茶园建立、栽培管理与物品投入、严格标准与科技创新、茶叶采制与品质控制、品牌开拓与素质提升等有机茶生产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97.
人工恢复沙化草地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恢复程度的4种沙化草地的植被、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酶活性的恢复状况、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微生物的组成中,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其次,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人工恢复时间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样地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差异;退化草地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沙化草地三大微生物数量随之增加;土壤酶活性中,恢...  相似文献   
98.
为了准确分析鄞州区茶产业竞争力,全面打造“太白滴翠”区域品牌,基于钻石理论模型,就鄞州茶业竞争力在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行业、政府方面,以及生产要素、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等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鄞州茶叶的发展应着力提升茶叶品质,在挖掘茶文化、融合一二三产、优化多元管理制度、强化主体分工协作等方面改革创新,走“精而美”的品牌创建之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
为了确定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白内障病的病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患病棘胸蛙分离出2种致病菌Mm1和Mm2,将其大腿肌肉注射感染健康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通过理化特性与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菌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其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产生抗药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其感染可引起棘胸蛙白内障病,发病棘胸蛙的晶状体、肝、肠和肾损伤严重,出现组织溶解、核溶解等现象,且在肠部出现包涵体。本研究发现摩氏摩根菌可感染棘胸蛙,导致棘胸蛙白内障病,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试验对大口黑鲈进行CO2麻醉保活研究,探究了不同CO2浓度、水温、包装运输方式对大口黑鲈麻醉效果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为100 mg·L-1时不能达到完全麻醉的效果,200、300、400和500 mg·L-1CO2浓度均能对大口黑鲈进行完全麻醉,其中CO2浓度为200 mg·L-1保活时间24 h以上,保活率为100%。水温控制在15~20 ℃时能保证大口黑鲈的麻醉保活运输24 h后的存活率达100%。在3种包装方式中,保温箱充液氧运输方式比打包袋和保温箱增氧泵曝气的保活效果好。综上,在200 mg·L-1的CO2浓度、(10±1)mg·L-1氧气浓度、15~20 ℃水温条件下,对大口黑鲈麻醉30 min后,采用保温箱充液氧运输方式,大口黑鲈保活运输24 h,存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