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油茶籽饼粕为原料,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10、15、20 min;料液比1∶15、1∶20、1∶25;浸提温度50、60、70℃;浸提时间60、90、120 min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处理后,再经过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并对纯化多糖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2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20 min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平均得率16.76%。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得到纯化组分CCP。紫外光谱表明CCP为较纯的均一多糖组分,高效液相色谱表明CCP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葡萄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91∶1.00。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鼠李糖。[结论]该工艺优化合理,多糖的结构得到了初步的确证。研究为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后续理化活性分析、结构表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筛选出对马铃薯黑痣病有较好防治效果和对马铃薯生长安全的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要求,在吉林省龙井市进行田间试验,测定5种药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剂平均防效50.6%~69.2%,商品率64.2%~70.5%,产量1756.4~1830.5kg·667m-2,增产率0.8%~5.1%,马铃薯产值平均增加24.0~196.4元·667m-2,增效1.5%~12.0%。其中,325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在使用剂量内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69.2%;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产量最高,平均产量1830.5kg·667m-2,商品率最好,平均商品率70.5%。5种药剂在使用剂量内均对马铃薯黑痣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马铃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究亚麻籽油中脂质的真实属性和发掘其有价值的脂质分子,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Spectroscopy, UHPLC-QTOF-MS)表征了亚麻籽油的脂质轮廓。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15个脂质分子小类共668种脂质分子;在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31个脂质分子小类共404种脂质分子;共有7个脂质分子小类脂质在正、负离子下均被检测到;此外,该研究首次在亚麻籽油中发现甜菜碱脂、甘油糖脂、神经节苷脂、鞘磷脂、神经酰胺、羟基脂肪酸的脂肪酸酯、酰基肉碱和植物固醇,这些脂质都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多元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每两个品种亚麻籽油间相对定量值差异显著的脂质分子均超过200种(P<0.05),并筛选出6种甘油磷酸肌醇、1种甘油磷酸胆碱、1种甘油磷酸乙醇胺和1种三酰基甘油作为亚麻籽A油的标志性脂质分子;6种三酰基甘油和1种半单酰基甘油磷酸酯作为亚麻籽B油的标志性脂质分子;1种神经节苷脂和1种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作为亚麻籽C油的标志性脂质分子。总之,该研究在亚麻籽油中鉴定出39个脂质分子小类共1 072种脂质分子,其中有22个脂质分子小类共415种脂质分子首次在亚麻籽油中被检测到,此外不同品种亚麻籽油在脂质分子层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些脂质分子作为标志物,可用于植物油的品质判别、营养评价,真伪鉴别和安全性评价等,也为其他植物油的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4.
辽宁地区玉米螟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8—1962年在辽宁省新金、辽中及沈阳三地,对为害玉米及谷子的玉米螟进行了化学防治試驗。試驗証明:玉米心叶末期或田間初見卵后20—25天,或田間第一代螟卵接近绝跡时均可作为辽宁地区进行化学防治适期的标准。用5%DDT或1%六六六顆粒剂适期施药,对第一代玉米螟都有100%效果。于玉米收获前剖查,經5%DDT与1%六六六顆粒剂处理后,減虫率分別为70%以上和60%以上。心叶期增加施药次数并不能增加防治效果。从顆粒剂的加工方法来看,混和顆粒剂优于拌粉顆粒剂。谷子上化学防治的适宜时期,为田间初見卵后15—20天,相当于第一代卵高峯或卵高峯后3—5天。用5%DDT、0.5%六六六1∶1混合粉剂,每亩4斤施于谷子茎基部,一次施药,可得70—8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5.
胆皮口缝合术坏死性瘘管引流道的基数引流系数为0.82,每只每日胆粉均值为5.91.据某场9年的胆粉总产量年均值为51 328 g,每只每日均值为7.36 g,胆粉率为14.41%,引流系数为0.95.此种引流道靠重复手术,将胆粉日均值提高到1.45 g/只,其增加的幅度为基数的24.53%,引流系数提高到12%.经取胆前3年与后3年,胆粉产量低产月与高产月的统计及观察发现一些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36.
37.
熊的脓毒败血症是有管取胆熊的危重病症,经胆囊及局部感染发展为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高热、反复发热、白细胞增多、创面干燥、肉芽生长停止,出现黄疸为特征,一旦发生,终以死亡转归,因此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8.
对某熊场的胆粉产量作统计,无管取胆胆粉产量的累计绝对值在有管前4年和前5年之间,有管处理的前4年产值相对略低,而与长期产值相比明显高.有管取胆的引流系数,每只年产、日产绝对值,年产、日产累计绝对值,每头年产累计实产值等,随取胆年限趋于逐渐下降。而胆囊报废、熊只死亡、采胆空白率(停产)均呈逐年上升.使产值逐年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熊只死亡,报废因素占第2位,故障等其他因素占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39.
对胆囊引流道与空肠引流道,从解剖、生理、病理角度;理论与实践角度;血管分布;抗菌、抗炎、抗异物免疫功能;再生能力;引流道狭窄;胆囊脱出;再次手术率;引流系数;手术的难易程度等诸方面做了比较,结果胆囊引流道手术除简便易行之外均不如空肠引流道.  相似文献   
40.
给正常小鼠和去势小鼠、氢化可的松肾阳虚小鼠灌服受试药,观察其对雄性小鼠生殖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对正常小鼠的性器官有明显的增重作用,可使阳虚模型小鼠的胸腺、肾上腺、脾脏及雄性去势小鼠的包皮腺、精液囊-前列腺的脏器系数明显增加;对去势雄鼠的阳虚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