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解决旱区播种出苗保苗问题,设计研制了可一次性实现开沟,施肥、灌水、播种、覆土等联合作业的条播条灌播种机。就施水量的确定方法,水箱的配置、管道直径的确定等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是旱区保苗播种的理想机具。  相似文献   
12.
对牵引车-挂车机组中挂车对牵引车运动轨迹的跟踪性能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挂车车轮理论偏转角与联动机构几何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样机对比试验证偏转挂车车轮的联动机构能有效地改善机组的轨迹跟踪性能,同时还改善了机组的通过性和机动性等。该联地动机构结构简单,实用,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系统,系统由机械系统与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又由上位机监控系统、下位机控制执行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利用本控制系统,能对机组进行各种加载试验研究,为研究行走式作业机组的自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手段,可供同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以拖拉机牵引作业机组为原型研制了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台 ,用于拖拉机及其机组的智能化控制研究。并利用该物理模型进行了拖拉机作业机组的发动机负荷率、滑转率、作业阻力三参数的综合控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仿真试验台是研究开发拖拉机智能控制系统的有力工具 ,所开发出的控制系统对开发机载控制系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 拖拉机的上拉杆传感机构因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对于重量较轻、重心位置靠前的农机具调节效果良好,因而在设计中小型拖拉机时优先采用拉杆传感。为扩大上拉杆传感对农具的适用范围,现代上拉杆传感的弹  相似文献   
16.
17.
拖拉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机械,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柴油,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约能源是缓减能源紧张局面、解决我国农用能源短缺的最现实的重要途径。一、节油指示仪节油原理80年代初,原苏联、美国、日本、原西德、法国等国家进一步开展了拖拉机节油工作的研究,到80年代末已逐渐趋于成熟,其节油原理基本相同。拖拉机大部分工作均小于额定负荷.主要按调速特性工作,利用发动机万有特性,采用“高档小油门”技术以节省燃油,原理如下:在拖拉机作业过程中,根据工作负荷的变化,通过一系列测试仪器(传感器)实时检测拖拉机机组一系列有关…  相似文献   
18.
贾娜  鄂卓茂 《节水灌溉》2007,(4):20-22,26
干旱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成为制约我国干旱地区粮食生产的"瓶颈".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为我国三北干旱地区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的起源、理论依据及节水机理、作业内容及机具分类,以及该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智能运输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智能运输系统的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阐述了智能运输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根据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形势及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旱魃的克星——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旱区农业耕地总量约为5780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耕地绝大多数为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对于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尤其是粮食问题至关重要,农业增产的潜力也集中在干旱地区农耕地上。其中影响粮食高产稳产的因素之一是这些地区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不能与作物需水同步,70%~80%的雨量集中在7、8、9月,春旱频发,每年受旱面积达2700万hm~2,成灾面积670万hm~2。为了抗旱,农民创造了坐水种的方法,靠人力挑水,刨埯施水,往水中点播种子,采用这种局部灌溉的方式利用有限的水可以播下种子使其发芽。出苗后等待雨的到来,干旱严重时还采用向幼苗根部局部灌水的方式来保苗,一般待幼苗渡过了定植期也就迎来了雨季,靠天然降水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